第346章 天竺内乱,泰山封禅!(1 / 1)

加入書籤

三个月前。

大唐昌明元年,七月末。

顶着湿热难耐的雨季,大唐使臣王玄策一行人,终于在历经万般艰难险阻之后,翻过了大山,抵达了天竺戒日王朝境内。

然而……

没等王玄策高兴多久,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戒日王,死了。

这位戒日王朝的国主,天竺境内大小数十个国家的霸主,就这么死在了这个让人不舒服的雨季之中。

他一死,戒日王朝瞬间土崩瓦解。

按理来说。

这个时候王玄策就可以选择打道回府。

或者是先返回吐蕃,看看时局如何发展,再做出下一步的决定。

可王玄策并没有这么做。

商贸之事,每拖一天,对于大唐而言都是损失!

而他如果就此返回吐蕃,今年就没有机会再来了,因为进入九月之后,大山南北,就已经开始下雪了。

再想过来。

就只能等到明年春夏之交时,才能有机会!

因此。

王玄策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南下,朝着戒日王朝的国都曲女城快速行去。

距离曲女城越近。

周遭的局势就越是混乱!

各路兵马互相攻伐杀戮,土匪恶霸更是层出不穷,整个天竺,已经乱到一种离谱的地步了。

数日后。

王玄策一行人抵达曲女城。

随后迎接他的,不是附和礼制的迎接大典,也没有戒日王朝的继承者,来与他见面。

迎接他的。

是戒日王朝的乱臣贼子阿罗那顺的追杀!

“唐国使臣就在那里!”

“他们身上带着数不尽的金银与财宝,去杀了他们,金银财宝上交一半,剩下的归你们自己所有!”

曲女城外的荒原上。

王玄策等一行人,被阿罗那顺派人当道劫杀,一场突兀的大战,瞬间爆发。

幸亏护送的大唐将士骁勇善战。

没过多久,敌军就暂时被击退,王玄策当机立断,让下属丢弃了钱财等身外之物,引起了追兵的哄抢之后,趁势带人杀出重围,往北一路逃遁!

一路上。

阿罗那顺不断派人追杀。

而王玄策则一路狂奔,整整跑了三个月,才dingzhe暴雪与严寒,回到了大唐的国土当中。

吐蕃,逻些城,布达拉宫。

听完王玄策的话之后,文成公主一张俏脸,已经彻底阴沉了下来。

另一边的牛进达。

则是一脸怒色,双手紧紧攥起来,一副恨不得立刻发兵攻打天竺,将逆贼尽数诛杀的模样!

“天竺人,当真是狗胆!”

“阿罗那顺原本是戒日王的宰相,没想到戒日王前脚一死,他就立刻发动了叛乱,夺取了大权。”

文成公主听到这里,忽然冷笑一声。

“他倘若只是造反,只是叛乱,本宫也好,陛下也罢,自然也懒得搭理他。”

“可他居然敢倒反天罡的劫杀我大唐使臣!”

“这简直就是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不把陛下与本宫,放在眼里!”

使臣在外。

那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阿罗那顺如此举动,跟向大唐宣战,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么多年来,这还是第一个敢跳出来正面与大唐为敌的。

即便是当时强大的吐蕃。

也在明面上向大唐保持着臣服,虽然暗中小动作不断,一直在扩张,吞并吐谷浑的领土,但终究没有主动和大唐撕破脸。

可阿罗那顺不一样!

他竟然敢正大光明的和大唐作对,这简直就是倒反天罡!

“公主殿下。”

“阿罗那顺乃是佛教徒。”

“佛教在天竺的影响力很大,他发动叛乱之后,戒日王朝国内并非所有人都臣服于他,他如今,只占据着曲女城在内的中天竺领地。”

“所以,他需要佛教,为他稳定统治的根基!”

说到这里。

王玄策忍不住叹了口气。

“恰好,我大唐正在灭佛。”

“阿罗那顺派人劫杀臣,这个举动虽然令人惊愕,但如今仔细想起来,其实…也还算正常。”

文成公主与牛进达闻言,都是默默颔首。

国与国之间,哪来的什么友谊。

对于戒日王来说,和大唐通商,有利于他的统治。

而对于阿罗那顺而言,做出一副反对大唐的模样,就可以让他获得佛教的支持,从而稳定在自己的势力!

说到底。

都是利益罢了!

“此事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但事情做了,就是做了。”

“本宫方才还在思索,要不要写书信给陛下,请求陛下下敕令发兵,讨伐天竺。”

“现在看来,呵…本宫倒是不用想了!”

王玄策为首的大唐使团这一次损失非常严重。

出发时的三百多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一百多号人。

其余的。

有几个死在了暴雪与严寒当中。

有几个死在了天竺那操蛋的气候里,至于剩下的,则都死于阿罗那顺地毒手!

此仇不报,那是不可能的!

“牛将军。”

“臣在!”

“你先行带人南下,记住,先不要贸然行动,等本宫请示过陛下之后,再做定夺!”

发兵攻灭阿罗那顺,其实很简单。

按照王玄策的说法,阿罗那顺在其国内不得人心,而天竺的国力,更是逐渐衰弱。

如果要发兵灭国。

都不需要从长安或者是剑南道调兵。

留守在吐蕃境内的诸胡与唐军少量精锐,都可以在翻过大山之后,一个月内,灭了阿罗那顺的中天竺!

但是。

灭国之后呢?!

覆灭中天竺很简单,可事后的事情却非常繁杂。

文成公主需要上报,请求自己皇兄的圣裁,以方便于大唐朝臣们,对于天竺战后安排做详细的计划。

“王玄策,你回去一趟吧。”

“带着本宫的书信,跟陛下当面陈说此事,请陛下圣裁!”

“是,臣遵命!”

王玄策当即领命离去。

休息一夜后,次日清晨,他就在一队兵马的护卫下,经唐蕃官道,朝着大唐的腹心之地奔去。

……

大唐昌明元年,十一月。

李承乾和李世民,以及大唐的一众朝臣们,开始从洛阳启程。

趁着大运河尚未封冻。

十日后,便又经过陆路,抵达了兖州境内。

李承乾抬头仰望,只见天边尽头,横亘着一座巨大的山峦。

毫无疑问。

这,便是泰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