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出主意,立人设(1 / 1)

加入書籤

赵可怀,徐茂真。

这二人,都曾经是河东道折冲府中的府兵旅帅,贞观十七年时,奉命入讲武堂学习进修。

毕业之后。

因为这二人成绩优异。

再加上家世清白,所以在经过一番考验之后,被李承乾命人将其集中了起来,统一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

培养的结果。

就是出了一些文武兼备,德才并举,且对李承乾个人无比忠诚的忠臣良将!

二人现在的官阶品级,其实并不高。

相较于之前的旅帅来说,甚至于根本就没有什么提拔,但这一切,都不重要。

李承乾让李象坐镇祁州。

除了在明面上,为他配备了阿史那社尔等一众名将之外,还外放了不少像赵可怀、徐茂真二人类似的亲信,来“辅佐”李象。

这是真辅佐。

几年以来,这些人勤勤恳恳的为大唐效劳,尽心尽力的辅佐陇王李象,处置涉及到慕容鲜卑与吐谷浑的各种军政要务。

但除此之外,还在暗中,监视着李象。

李象不是蠢货。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父皇,绝对会向他的皇祖父对着他父皇那样,安插大量的人手。

可他却没有想到。

自己精挑细选,经过长年累月考验下来的亲信幕僚,竟然还是大唐皇帝的人!

“如此就好。”

“陇王殿下最客队的地方,就是在有大志向的同时,还有着明辨是非的能力。”

“倘若刚才,他真的被咱们两个说动了心,那可就……”

赵可怀说完,忍不住轻轻的吸了口凉气。

刚才他们二人,完完全全就是在打着出主意的幌子,来试探李象的反应!

第一个试探。

就是在借助与李象有矫情的阿史那社尔等人,暗戳戳的告诉李象,他是有自己的班底的!

好在。

李象经受住了考验。

而最狠毒的一次试探。

毫无疑问,就是在谈话最后,给李象出的让他联络三位大将军的主意!

这是要命的一次试探!

只要李象哪怕有那么一丝一毫动心的想法,那这个消息,就会六百里加急,数日之后,被送到李承乾的手中!

“唉……”

“所幸,事情没有往不可逆的方向发展。”

“陇王殿下不想回长安,看来是完全出于害怕失去边疆武将支持的担心,而并非是敌视和畏惧陛下本身。”

“这样一来,咱俩的确是好交差了。”

赵可怀闻言,微微颔首。

实话实说。

经年相处下来,他们其实也认为李象非常好。

在他的身上,依稀之间是可以看到太上皇李世民与大唐皇帝李承乾两代明君的影子的!

但问题是。

看好归看好。

却不意味着他们两个会真的支持李象。

亦或者换一句话说,他们支持李象与辽王李厥争夺储君之位,但决然不会支持他与天子斗法!

储君之争。

争也就争了,但若是觊觎天子的皇位……

这样的话,可就怪不得他们这两个最为倚仗的心腹幕僚,暗地里背刺李象了!

对李承乾的忠诚,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赵可怀感叹一番之后,从怀中取出了方才写好的文书,交到了徐茂真手中。

徐茂真接过后。

仔仔细细的看了整整三遍。

在确认这封要交给皇帝的信上,没有什么添油加醋,亦或者是故意略去的情况后,就取出印泥,和赵可怀一起,摁下了手印。

做完这一切后。

二人分别取出对半分开的一块火漆印章。

借助火折子点燃烛火,随后将火漆给戳了上去,从而确保信件完完整整的交到皇帝手上。

“好了。”

“按照规矩,这次由你发信。”

徐茂真嗯了一声,抱拳一礼后,转身带着信件悄摸摸的离去。

可他刚走出去没几步,背后的赵可怀就叫住了他。

“等等。”

“陇王殿下忧心忡忡,我等是不是要给他出出主意,毕竟在他不踏过红线的情况下,咱们两个,还都是他的幕僚。”

徐茂真闻言停步。

转过身来之后,思索了一会,觉得赵可怀这话说的没什么问题。

“是这么个道理。”

“但问题是,如今的局面就是个死局,陇王殿下回长安,就是在豪赌!”

“赌赢了,朝中文官与边疆大将都会支持他。”

“这如果赌输了的话,那就是满盘皆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筹码都会荡然无存!”

“你说,咱们螚出什么主意?”

赵可怀闻言沉默了。

想了好一会以后,他只能长舒一口浊气,多少有些无奈的道:“朝中文官,也是有派系之别的。”

“辽王殿下如今身边聚集的,都是像张司马那样的科举新贵,但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贞观朝时大量的文臣。”

“比如上官仪!”

“不妨让殿下有意与他们靠近一下,这也算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文臣与武将,是不一样的。

前者虽然权力大,行政、监察、司法乃至于最重要的财权,都在文臣手上。

但可惜的是,他们却没有掀桌子的权力。

武将虽然看上去权力不大,但如果发起狠来,那是能够把桌子乃至于房顶直接掀飞的!

李承乾防备别人染指兵权。

但对于和文臣交往,只要不过分,都没有禁止过。

不然的话。

辽王李厥也不可能和一群科举新贵搭上关系!

“这办法可行,但效果估计并不大。”

“我这里倒是有一条计策,兴许陇王殿下用了之后,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哦?”

赵可怀顿时来了兴趣。

徐茂真微微一笑,凑近几步,压低声音后轻声道:“效仿先魏王!”

“昔日,文德皇后崩。”

“此后七年间,先魏王共计为文德皇后祈福整整二十余次,供奉的金佛等,更是众多!”

“在长安、晋阳、洛阳等地的寺庙中,也都安排了人手,定期给长明灯添油,为文德皇后日夜诵经祈福。”

“殿下未尝不能效仿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