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府兵制长此下去,注定崩溃!(1 / 1)

加入書籤

三十只战船的舰队!

无论在哪种意义上,这都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但姜行本还是朗声接下了任务!

“臣领命,臣一定不叫陛下失望!”

“嗯……”

李承乾微微颔首。

“可以试着把大部分的护卫舰,放在窝国故地的两个造船厂中进行制造。”

“但驱逐舰和更上一级别的战列舰,只能在我大唐的扬州和广州两处造船厂中进行制造,以免这种国之重器泄密!”

李承乾压根就不信任窝国人。

如果把主力战舰放在那里制造,未尝没有泄密之后,被窝国人偷偷制造的可能性。

以防万一。

干脆就直接全部在大唐本土制造好了!

而且这还是短时间内为了增加战船数量,才这么做的,日后舰队规模提高上来了,完全可以废除海外的造船厂。

只取海外的资源,运回国内生产制造!

大唐能不能踏出迈向广袤海洋的这一步,重中之重,自然就是火炮战船组成的舰队。

但是。

再强大的舰队,也是要有人来指挥驾驭的。

“看来水师讲武堂,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就是不知道二郎有没有理解我那天话语中得深意…但愿他能够理解吧!”

李承乾叹了口气。

水师讲武堂开办的前提,是要进行兵制改革。

但兵制改革,李承乾想让李厥来提议,所以那天家宴上,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他当然可以直话直说。

但李承乾好事选择了隐晦的暗示,用来考验李厥和李象二人的政治嗅觉,到底灵不灵敏。

现在看来。

李象直接跑到了武功县,去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去了,显然他是理解了李承乾的意思。

但李厥到现在为止。

似乎,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

长安城,讲武堂。

时值正午。

又到了干饭的时间。

李厥抱着碗饭埋头猛炫,周围的学员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已经习惯李厥这样了。

最初还有人在李厥身旁干饭时放不开。

可时至如今,大伙已经混熟了,彼此之间不光能够在一起干饭,还在干饭时有说有笑。

“大黑!”

李厥用手肘捣了一下身旁的精壮汉子。

“你小子看上去,最起码也得有个二十五六了,可我怎么听说你小子到现在都没成亲?!”

诨号大黑的学员脸色一黑,但并没有立刻回话。

旁边有人听见这话,顿时噗嗤一下,指着大黑发亮的脑门笑道:“这小子喜欢一个寡妇!”

“殿下你是不知道啊,大黑那叫一个深情啊,就跟魂被那寡妇勾走了一样!”

“哈哈哈哈……”

周围瞬间响起了一阵哄笑。

李厥也嘴角一抽,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寡妇?”

“看来别人说得对,你小子的口味果真有点不正常!”

“那么多和你差不多岁数,甚至还有比你小的女子你都不喜欢,偏偏喜欢大的…怎么,就好这口是吧?!”

大黑的脸色更黑了。

匆忙吧饭吃完,然后就想溜走,却被李厥给一把薅住了。

“说说看,为什么喜欢人家却还没成亲?!”

大唐风气开放。

娶个寡妇实在算不上什么离谱的事情,而女子和离或者是丧夫之后再嫁也很正常。

比如长乐公主,不就是再嫁。

可当时无论是朝堂之上也好,还是民间也罢,都没人说三道四的。

大黑一个府兵,衣食无忧。

按理来说娶个寡妇虽然会被袍泽们玩笑几句,但也无伤大雅,按理来说,此刻早就应该娶到手了才对!

大黑被摁在凳子上。

沉默了刹那之后,便叹了口气,轻声道:“早年间,我爹是当府兵的,然后在那年征讨高昌的时候战死了,此后我叔叔接替了府兵的位置,奈何福薄,不到几年病死了。”

“没办法,府兵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但我爹给我留下了两个兄弟,一个妹妹,都比我要小得多,此外叔叔的一儿一女。”

“光是这些,就有五口人了。”

“除了这五口人之外,还有我祖母,我娘,以及我叔母三口人,再加上我,一共就是九口人了!”

说到这里。

其实听见这番话的众人,已经大差不差猜到原因了。

钱。

府兵家庭,日子的确是比较好的。

甚至于都要比寻常的小地主要好很多,但问题是,大黑家里的情况,着实有些复杂。

那个寡妇,八成是有孩子的。

即便是只有一个小女孩,一旦大黑娶了她之后,家里就得有十一口人了!

十一口人。

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府兵,可以养活得起了!

毕竟府兵是没有军饷的,家里边只有一百米田地…但这些田地,不能每年都种粮食,否则肥力就会下降,只能种五十亩,养五十亩。

过个几年,在转换一下。

也就是说,五十亩地要养活十一口人,即便大黑有军功和勋阶在手,皇帝也会逢年过节发赏赐,但是也这也不够用啊!

毕竟。

打仗是要消耗武器装备的。

而大唐府兵们的武器装备都是自己的,需要自己购置,自己修补,而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归根结底。

大黑之所以娶不到那个寡妇当妻子,不敢结婚生孩子,还是没钱所导致的!

李厥听完后,沉默了下。

随即就不动声色的把碗中的肉块夹到了大黑的碗里面。

大黑的问题,并不是他的问题。

换句话说。

他之所以会这么难受。

纯粹是因为府兵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就比如府户一旦定了就不能变!

他父亲的府兵位置,也肯定是从他祖父那里传过来的。

大唐立国才三十年出头。

大黑家里死去的府兵,就已经有三位了。

当然,其中他祖父因何而死不知道,他叔父是病死的,他的父亲则是战死的!

高昌之战,爆发在贞观十四年。

照此推论的话,李厥就得出了一个惊愕的结果,那就是大黑当府兵时,年龄才不过十八九岁!

府兵制度,有问题,有不合理之处!

这一刻。

李厥加深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看法。

大唐之所以能够平定四方,靠得是战无不胜的府兵,但如果做事府兵制度如此继续下去,那么总有一天,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就要出问题了!

大黑当府兵时,年纪才十八九。

倘若军中出现大量十八九岁的新兵蛋子,那战斗力,岂不是会垮塌式的下降?!

不!

不是下降。

而是崩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