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女娲的心思(1 / 1)
“天象战甲居然落到了邓九公手上。”
女娲娘娘脸上露出一抹惊讶,见弟子广寒在打坐静修,暗暗点头,这个弟子跟邓九公之间纠缠不浅啊,因为他,乱了心境。
大商国师,佛教教主,跟通天教主、昊天走得比较近,如今又得到了天象战甲,邓九公气运之盛,无人能及啊。
广成子处心积虑,没能除掉邓九公,潜龙升天,这场封神大劫将迎来大变。
女娲娘娘离开了行宫,前往火云洞。
火云洞是一方大势力,由伏羲、神农和轩辕组成,三人被世人称为三皇,都已功德入圣,在三界,是仅次圣人的存在。只不过三人早已归隐,不再过问三界之事,两教之争,他们并不插手。
女娲娘娘和三皇走得比较近,每年生辰,都会去一趟火云洞。
“娘娘,今日怎么有空来此。”
三皇亲自出洞相迎,给与最高的礼节。
女娲娘娘打了个稽首,道:“因有些事情想不明白,想询问伏羲兄长,故不请自来,打扰你们清修,还请见谅。”
伏羲道:“娘娘能来,鄙处蓬荜生辉,岂言打扰。”
神农也道:“娘娘,里面请。”
女娲娘娘与三皇进了火云洞,里面自是别有洞天。几人落座后,女娲娘娘道:“兄长,可曾听过佛教这股新势力。”
她口中的兄长指的是伏羲。
女娲娘娘造人,补天,伏羲创八卦,教渔猎,作音乐,二人皆为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又都是人首蛇身,惺惺相惜,便结为兄妹。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二人走得比较近。
伏羲道:“听过,吾还购买两本佛经,里面蕴含知识很全面,还是修行宝典,撰写此书的人,其才识之广,境界之高,不逊于吾。”
见女娲娘娘表情有些古怪,伏羲道:“娘娘,吾可有说错什么?”
女娲娘娘道:“兄长,撰写此书的人叫邓九公,此人想必你也听说过。这两本佛经问世时,他连金仙都不是。”
“什么!”
三皇闻言,目瞪口呆。
连金仙都不是,岂不是说那时邓九公才玄仙,开玩笑,一个玄仙能写出如此宏伟盖世的文章,涉及学问之广,对人性和修行的探索,对生与死的理解,连他们都无比佩服。
女娲娘娘道:“此事确实难以置信,不过这是事实。”
邓九公也不知是谁的弟子,简直就是妖孽的存在。
伏羲道:“若果真如此,那邓九公此子是妖孽,若这场大劫不死,日后必成大器,或许有望达到我们三皇这种高度。”
事实上,自轩辕大败蚩尤后,三界别说功德圣人了,就是准圣也没有人达到。
女娲娘娘心中一惊,忙道:“兄长,你对邓九公评价是不是太高了。似你们这般功德成圣,几十万年未必有一个,邓九公只撰写两本佛经,他何德何能。”
“两本佛经,看来娘娘对这两本书了解有限啊。”
伏羲摇摇头。
女娲娘娘道:“兄长,我不曾看过这两本佛经,你不防给我讲讲。”
伏羲正色道:“这两本经文字字珠玑,处处藏着玄机,让人读懂后,豁然开朗。而且此书俨然开辟另一种修行方式,若是推行下去,不出百年,道门的势力必然受到冲击。”
道门的势力太过庞大了,东南两地,根深蒂固。
女娲娘娘一脸震惊,佛教仅凭两本经文,居然能撼动道门的根基。若是这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女娲娘娘肯定不信,可是从伏羲之口说出来,她不得不信。
“兄长,这佛教比之西方教如何?”
女娲娘娘也不知道,她鬼使神差问了一句。
伏羲沉吟道:“佛法所传递的东西,震撼人心,让人从心里接受。而西方教义太过高深,别说凡人,就是修行几百年的炼气士理解起来也是云里雾里。故佛教发展潜力远胜西方教。”
还有一点,伏羲没说,那就是佛经和西方教三乘妙法有几分相似之处。他心中不禁在想,难不成是邓九公借阅了三乘妙法,心有所感,才创下了更伟大的佛法。
轩辕道:“大哥这观点,恕吾不认同。”
一般的情况,轩辕只是充当一个听客,可伏羲的话,让他忍不住想要站出来。
伏羲不以为意,笑道:“那三弟,你说说你的看法。”
轩辕道:“西方教有二圣坐镇,这既是实力的显现,也代表着底蕴。而佛教了,娘娘说邓九公在撰写佛经时连金仙都不是。现在就算他是金仙,金仙与圣人比起来,蝼蚁而已,两教的发展能相提并论么。”
伏羲道:“三弟说的倒是事实,是吾没考虑到这点。”
女娲娘娘心中一动,道:“兄长,若是我充当佛教的靠山了。”
此言一出,让三人大吃一惊。
伏羲道:“娘娘,你不是一向不插手三界之事,怎么想着给佛教充当靠山了。而且上次邓九公卷走山河社稷图,通天教主对他十分维护,只怕通天教主已经充当了他的靠山。”
“元始天尊要一统道门,截教是最大拦路石。届时,两教全面大战,通天教主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去管佛教。而且,我所说的靠山,与通天教主这靠山不同。”
“如何不同。”
女娲娘娘道:“上次邓九公卷走我的山河社稷图,并将我那弟子广寒困在图里百年,这导致二人命运有所纠缠。就在今日,邓九公受到广成子伏击,情况不妙,广寒乱了心境,故我有意让广寒加入佛教。兄长觉得如何了。”
伏羲眼前一亮,道:“娘娘,好主意。这是提前压宝啊。”
女娲娘娘笑道:“兄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行,我也想看看,佛教在邓九公带领下,能达到什么样一种规模!”
伏羲道:“只是娘娘这般做,有人不乐意了。”
“元始天尊么,他不乐意与我何关。上次我已经帮过他一回了。”
女娲娘娘一脸无所谓的道。
伏羲点头,两教相争的关键时刻,元始天尊不满归不满,绝不敢得罪女娲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