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灵台方寸山(1 / 1)
诛仙剑阵一战后,西岐又恢复了平静,阐教那边也没来进犯。至于西方教,或者自知理亏,又或者在酝酿什么阴谋,并没报复截教。
似乎这一战,给阐教和西方教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们冷静下来。
邓九公也乐个清闲,他想去一趟蓬莱山,看看佛教的发展,便与孔宣说了一声,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孔宣对佛教很感兴趣,提出与他一并前往。
孔宣都说了,邓九公自然不会拒绝。
把大营的事情托付给了云霄。
二人施法前往蓬莱山,孔宣是准圣,念头通达,而邓九公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二人皆是瞬间抵达蓬莱山。
刚上山,却见邓秀在那里采药。
“邓秀。”
邓九公喊了一声,自从把这便宜儿子送来蓬莱岛后,自己几乎没怎么过问,有些不称职。
邓秀一脸欣喜,放下竹篓,小跑到邓九公面前,道:“父亲,您怎么来了。”
虽然在海外仙山,不过邓九公的事迹偶尔会传来这里,邓秀身为儿子,与有荣焉。
“为父来蓬莱山有事,顺带见见你,最近修行怎么样?”
以邓九公的眼力,一眼便看出邓秀的境界,地仙初期,与邓婵玉相比,差距十分明显。邓婵玉已经是地仙后期了,可邓秀根基极为牢固。
由此可见,邓秀在修行上面下了苦功,这让邓九公很欣慰。
邓秀高兴道:“父亲,孩儿自知资质愚钝,师父不在的这段时间,除了每月按例出门采药外,其他时间都用在修行上面,如今已是地仙初期修为了。”
踏入了修行之路,邓秀方才发现,以前的十几年白活了。练武一道有瓶颈,而且寿命有限,可修行之人,随着境界的递增,寿命也会不断延长,最终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邓九公颔首道:“不错,不错,继续用功。等你到了真仙境界,为父送你一件法宝防身。”
自己身上的法宝不少,有进攻型的,也有防守的,随着实力不断变强,有好多法宝都用不上了,到时候挑一件给邓秀。
邓婵玉有五光石一件法宝就够了,而邓秀作为自己的儿子,不能没有法宝,只是他现在境界还低。
“父亲,孩儿一定用功。”
邓秀大喜,法宝,十个修行者,不见得有一人有,这可是能增加战斗力的东西,他自然无比渴望。他也想像邓九公一样,在战场与人大战,扬名立万。
邓九公道:“那你去忙吧。”
“那孩儿告退。”
“去吧。”
待邓秀去采药了,邓九公带着孔宣来到了佛教的发源地,只是那里不再是草屋,而是变成一座小型的宫殿,上面雕龙刻凤,极为气派。
“见过教主。”
见到邓九公,无天、广寒和袁洪三人上前行礼。
佛法虽然在大商推行十分顺利,好多人对它感兴趣,但这仅仅代表佛教的影响变大,其实力并未提升。包括邓九公在内,佛教一共只有四人。
邓九公的目光落在广寒仙子身上,道:“这宫殿出自你的手笔?”
广寒仙子狡黠一笑,道:“教主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猜到了属下的杰作,佩服,佩服!”
邓九公道:“不错,看来同意你加入佛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怎么说了,女人还是比男人心细,自己来蓬莱山有也好几次,一直忽略了根基之地。
广寒仙子道:“那是自然。”
邓九公瞪了她一眼,指着无天,向孔宣介绍道:“这位便是我佛教的佛祖无天,佛教一切发展皆由他负责。”
孔宣道:“佛祖的大名,孔某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无天的境界不高,只有金仙修为,只不过目光无比深邃,透着智慧之光,而且面相宝相庄严,给人一种看破名利纷争,大彻大悟的感觉。
这与自己接触过的仙人完全不同。
孔宣不禁佩服邓九公眼光和魄力,把佛教交给无天打理,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虽然无天修为不高,可孔宣似乎看到三界未来强者之中,有他一席之地。
无天双手合什,道:“道友过奖了。”
邓九公道:“无天,孔宣他想了解佛法,便由你向他介绍一下。”
无天道:“贫僧领旨。”
邓九公点点头。
无天带着孔宣进入了另一座偏殿,袁洪目光在邓九公和广寒身上扫了一眼,很识趣的离开了。
广寒仙子道:“教主,属下要向你提一个建议。”
邓九公道:“但说无防。”
“这里作为佛教的大本营太小了,必须要扩大,建造一个气派的宫殿,而且宫殿名气要响亮,要世人知晓。”
“那你觉得打造一个圣地如何。”
广寒仙子激动道:“自然最好不过了。”
邓九公道:“其实随着佛教的发展,这里已经不适合作为佛教的根基。我打算牵走,在峨嵋山建造一个大雷音寺,作为佛教的大本营。”
佛教的出现,是抢西方教的气运,大雷音寺这名字,自然不会留给西方教。
广寒仙子疑惑道:“为何要叫大雷音寺。”
邓九公侃侃道:“无天讲法,声如雷震,故叫雷音。而大字则突出我佛教祖庭的规模与地位,至于寺则强调与道观的不同。”
广寒仙子赞道:“好一个大雷音寺。”
邓九公道:“而且,既然将大雷音寺建在峨眉山,那么这个名字也不能再用了。”
广寒仙子不解道:“那这又是为何。”
“首先,峨眉二字是截教门人所取,截教属于道门。我佛教的祖庭用这两个字不合适,也与大雷音寺无法形成呼应。”
“那依教主的意思,该改为了什么。”
“灵台方寸山,大雷音寺,就这么叫。”
“灵台方寸山。”
广寒仙子眼前一亮,灵台位于方寸之间,这两字怎在一个妙字,在配上大雷音寺,给人一种相得益彰的感觉。
这邓九公不愧是佛教的教主,顷刻间能想得这么深远,实在让人佩服。
现阶段的佛教只是扩大影响,以后若是广收门徒,相信会吸纳不少人才加入佛教。届时,佛教会进入一个蒸蒸日上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