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都是老爷教我的(1 / 1)
题目虽难,但在座的不是举人就是秀才,并非人人都摸不着头脑。
陈锐、童弘济、许天几人很快冷静下来。
尤其是许天,虽只是秀才,却因年纪尚轻未参加秋闱。
此刻灵光一闪,迅速在草纸上写下:“莫非是……王速出令,反其旌倪,止其重器,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止也……”
意思是大王赶快发布命令,遣返被抓的老人孩童,停止搬运燕国宝器,与燕人商议另立新君后撤军,或许还能阻止各国动兵……
后期的八股文,最难的便是破题,题一旦破开,后续便顺理成章。
一旁的同窗们呆呆看着几人,心想他们莫不是瞎蒙的?
但转念一想,即便蒙也比交白卷强,于是不管是否破题,都开始在卷子上胡诌起来。
一上午很快过去,到了交卷时间。
负责授课的除了几位老先生,便是以福伯为主。
别小看福伯只是秀才,那是他不愿参加科考。
并非不想求取功名,而是深知一旦考中进士,便难再留在苏策身边。
苏策曾多次劝他应试,可福伯性子执拗,说什么也不肯,坚持留下帮忙,如今倒真派上了大用场。
以苏策的本事,能看懂范文已属不易,哪能教人?
福伯却不同,当苏策拿出那些资料和范文时,他便着了迷,没多久就将所需资料归拢妥当,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案。
藏书阁和学生宿舍的资料书,都是他整理印刷的。
看着学生们交上来的卷子,福伯匆匆翻阅一遍,眉头便皱了起来。
一个个连题都没破,文藻再华丽也无用。
倒是陈锐、童弘济、许天几人的卷子,颇有可取之处。
看得出来因时间仓促只是匆匆而就,尚未斟酌词句,但即便如此,差距仍很明显。
“先去吃饭吧。”
福伯没有点评,让学生们先去休息。
下午未时,学生们重回学堂,却发现福伯仍未评卷,而是又发了一份试卷,题目是“君夫人阳货欲”。
“我……”
童弘济气得差点爆粗口,上午的题目已够变态,下午这又是何物?
陈锐、许天也愣住了,连他们都猜不出,其他稍差些的学生更是可想而知。
于是,经过一下午的呆滞,又是一份胡拼乱凑的八股文被交了上去。
“先去吃晚饭吧。”
福伯依旧不做点评。
陈锐却急了:“大人,您这题目莫不是胡乱写的?我在书中从未见过!”
福伯微微一笑:“在书院,你们应称我为先生。”
“是,先生。”
许天站起身:“还请先生解惑,否则这饭实在难以下咽。”
福伯环视学堂一周:“你们都这般想?”
学生们纷纷点头,身为读书人,被一道莫名其妙的题难住,哪有心思吃饭?
“好。”
福伯将卷子扔到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君夫人阳货欲”六个大字。
“你们当真在书中未见,或是毫无印象?”
许天小心翼翼举手:“先生,‘君夫人’三字,似乎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最后一句‘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福伯眼睛一亮:“不错,可见你平日确实用功。”
示意许天坐下,福伯不再卖关子:“许天说得没错,‘君夫人’三字的确出于《论语・季氏第十六》。”
他又指了指后半段:“至于‘阳货欲’三字,则出自另一篇,《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的基础本就不差,能考上秀才尤其是举人的,哪个基础会弱?
只是被这截搭题和割裂题整蒙了,一经福伯点醒,顿时醒悟。
“先生,您为何要如此出题?”
福伯笑笑:“你们自问,在大唐的举人中,能排到第几?”
大部分人面露羞愧,他们的情况自己清楚。
先不说那些秀才,就说这些举人,若是真有实力,家里怎会容许他们跑到泉州来?
至于那些秀才,他们的功名如何得来,心里都有数。
福伯也不为难他们,继续说道:“苏大人说过,进了我长安大学,就算考不上状元探花,至少也得进二甲。
你们只要按苏大人的吩咐,踏踏实实苦学苦练,二甲进士不过是唾手可得之物!”
众人哗然,苏大人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别说一甲二甲,能中三甲都算祖坟冒青烟了,这简直是把科举当儿戏!
但福伯没有多说,只是就“君夫人阳货欲”一题开始讲解。
一个多时辰后,众人看向福伯的眼光多了几分崇敬。
不为别的,就冲福伯所说的破题、承题之法,便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细细思索,却又颇有道理,尤其福伯提出的几种承题之法,仿佛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才得此成熟套路。
讲完课,福伯说了声下课,转身便往外走。
陈锐忽然起身:“先生,您有此大才,为何今年不参加秋闱?”
福伯一愣,旋即笑笑:“我自己考中有何意思?倒是把你们培养成进士,才更有成就感啊!”
可就在他出门的刹那,忽然回过头来:“而且你有句话说错了。”
陈锐一愣:“什么?”
“这破题、承题之法,并非我想出来的,是老爷教给我的。”
陈锐呆呆站在那里:“苏大人?”
他怎么也想不通,那个被人称为“酷吏苏”,平日一副懒散模样,压根不像读书人的苏大人,竟然如此有才?
这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为何苏策十几岁便能考中进士。
“阿嚏!”
苏策躺在摇椅上,轻轻拍着桃红的腿:“不知哪个家伙在背后骂我?”
桃红一边给苏策扇着扇子,一边笑道:“一想二骂三风寒,许是公主想您了。”
“或许吧。”
苏策望着星空,眉头微蹙:“也不知戴大人那边是否顺利,交趾可没那么太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