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这笔钱户部出(1 / 1)

加入書籤

“这也是科学院那边弄出来的?”

施鳯来看着正在呼呼转的电风扇,满脸都是惊奇之色。

内侍笑道:“回施阁老的话,皇爷觉得诸位阁老在这时节,还要殚精竭虑处理朝政,着实辛苦的紧,所以命内廷从科学院购买了一批电风扇,赐予诸位阁老。”

“这风确实是大,比扇子强。”

一旁的孙承宗凑近感受一番后,笑呵呵的感慨了一句。

温体仁也是满脸含笑,对众人道:“行了,行了,刘公公说了,文华殿每间公廨都有,诸位同僚就不要挤在这里了。”

“是极,是极,我等就不叨扰首辅了。”

“陛下仁德,我等还得上书谢恩才是。”

一众阁臣,各自散去后,温体仁重新坐到了椅子上,感受着风扇吹出来的徐徐凉风,轻松的哼起了家乡湖州的小调。

仅仅不到一个时辰,文华殿偏殿的几间公廨,以及正殿中,就全都摆上了皇家科学院的最新拳头产品。

但仅仅只是第二天,温体仁他们就命人又将风扇给送回了内官监。

朱由检看着面前的温体仁等人,一脸不解道:“诸卿,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风扇不合用?”

温体仁苦笑道:“陛下,非风扇不好用,实在是臣等不敢再用了。”

“哦?”

朱由检这回更奇怪了,难道是风扇漏电?这也不应该呀,所有的铜线,都是用大漆刷过的,绝缘性完全够用。

不等其再次发问,温体仁就开口解释道:“内阁用上了风扇,往来的官员看到后,就将消息传回了各部衙,臣等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这风扇臣等是不敢再用了。”

得了,朱由检总算是弄明白了,这是其他人眼红了,内阁这些人,也不好独自享受,只得选择大家一起不用。

当然,这也难保不是在将自己的军。

朱由检看了眼众人,略一思忖,才再次开口道:“京中各衙署需要多少台风扇?”

“回陛下,据三品以上官员来统计的话,在京各衙共计需要五十余台电风扇。”

温体仁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道。

行了,朱由检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些人就是来将自己军的。

“五十余台?”

“京里有这么多三品以上官员吗?”

朱由检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一听也是被吓了一跳。

这回温体仁没有答话,而是转头看向了吏部尚书周应秋。

后者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京城现在除了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兵部、警察部外,还有太医院、海关总衙……”

“停,朕听明白了,就是说这些衙门全都需要一台甚至是多台电风扇,可对?”

周应秋拱手道:“圣明无过陛下。”

“行了,别给朕来这一套。”

朱由检有些烦躁的挥了挥手。

周应秋倒也不以为忤,只是静静地等着朱由检的决断。

五十台电风扇,就算是按照成本价,那也是五千多银元,自己是绝对不能当这个冤大头的。

下意识的,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户部尚书郭允厚的身上。

郭允厚也是人精,当即出班道:“陛下,崇祯七年各部衙的预算,户部已经划拨完毕。”

得了,老郭的意思很简单,户部没有这笔预算,你们各部自己想办法吧。

朱由检听后,倒也没有强求,想了想道:“一台风扇的成本价就高达一百银元,如果这笔……”

“嘶……”

“啊?”

“怎的这般贵?”

“这是镶了金了?”

……

听到一台风扇的造价高达百枚银元,许多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一百银元可是一名学徒工五十个月的薪俸,几乎是四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这么一笔钱财,就买一台风扇?

礼部尚书来宗道起身道:“陛下,既然风扇的价格如此之高,臣以为不如将这笔银子省下来,万不可助长奢靡之风。”

其他人虽是有些不舍,但也知道来宗道是说的话有理。

一百枚银元,这可是一大笔银子。

自己这些当官的,咬咬牙,凑一凑或许还可以买的起一台,但此物对百姓无益。

语气助长民间的奢靡之风,不如一开始就用这东西,几千年来,没有电风扇,不也都活下来了吗?

况且,就算是实在受不得热,那也可以花钱雇佣一些二八少女在旁扇风不是?

他们这些人打了退堂鼓,但朱由检哪里会答应,他还指望这些人帮自己推广电风扇呢。

任何一件新鲜事物,都得让有钱人先购买,这样科学院和工坊,才有资本去降本增效,最终惠及普罗大众。

如果有钱人不去买,单纯指望自己的內帑拨款,那自己得有多少银子?

“这样吧,这五十台电风扇,就划入明年的公费银中(办公经费),现在先由各部垫付,等明年再由户部拨给各衙门。”

郭允厚张了张嘴,似是想要说些什么,但想了想,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殿内的内阁阁臣们,见郭允厚都未反对,当即大喜,齐齐起身道:“臣等谢陛下。”

“行了,都回去吧。”

朱由检挥了挥手,对群臣示意道。

“陛下,那文华殿那边……?”

温体仁忙是问了一句。

“让人搬回去。”

“臣谢陛下。”

众人正欲离开,朱由检忽然又开口道:“户部留下。”

郭允厚脚步一顿,有些摸不着头脑。

待其他人都离开后,朱由检从拿起桌案上一份账簿,抵给王承恩道:“让郭卿看看。”

郭允厚有些不明所以的接过账簿,看了一眼后,直接翻到账簿的最后面。

紧接着,他的双眼猛的睁得老大。

“陛……陛下……这……这……”

朱由检点头确认道:“账簿没问题,是卢象升和黄永申二人一起联名送进京来的。”

郭允厚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陛下,这笔钱财……?”

朱由检面色严肃道:“大军此次东征,共缴获各色财物,合银一亿两以上,折合银元大约是两亿枚。”(16世纪初倭国白银产量约为150吨每年,其中50吨左右,通过贸易的方式流入大明,十多年的积存加上之前的白银储备,这个数字还是少算了。)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千万两黄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