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培训工匠(1 / 1)

加入書籤

“好了,汝玉,苏彭尼,你二人先入座吧,本官和宋部堂有件事想和你二人商议。”

郭允厚笑呵呵的,对倪元璐和苏升阶两人招呼道。

倪元璐有些不解的,坐在了郭允厚和宋应星二人的下首,同时对苏升阶道:“彭尼,你也坐。”

待二人坐定后,郭允厚开门见山道:“汝玉,彭尼,本官有意,现在就着手修建京城到西安的铁路,你二人以为如何?”

倪元璐和苏升阶两人对视一眼,前者小心道:“二位部堂,京津铁路现在正在修建,刚开了个头儿,铁路司上上下下的官吏,还有那些工匠们,还没知积累起足够的经验,京城到西安的铁路,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

“况且,就算是京津铁路修建完成,那下一步也该修建京城到张家口的铁路,而不是京城到西安。”

郭允厚看向宋应星,后者会意,适时地开口道:“汝玉,京城到西安的铁路,倒是也不用那么急。”

“不过,勘测、平整土地,准备物料等,现在就可以进行了。”

“至于京城到张家口的铁路……”

宋应星的目光重新落在了郭允厚的身上。

郭允厚接话道:“京城到张家口的铁路,如果铁路司有余力的话,也可以和京西铁路同时进行。”

“所需款项,户部可以投资。”

郭允厚最后这话,让倪元璐神色一变。

“郭部堂刚才说的是,户部可以投资京张铁路?那京西铁路也是由户部投资吗?”

郭允厚点头确认道:“不错,这两条铁路所需钱款,户部可以全额承担。”

“此话当真?”

倪元璐豁然起身。

不只是倪元璐,就连一旁一直像透明人一样的苏升阶,也是满脸的兴奋之色。

郭允厚神色郑重道:“自是真的。”

“当初铁路司初设之时,除了官员官俸外,户部并未拨付任何的款项。”

“就连现在修建的京津铁路,也是铁路司自筹钱款。”

“这次修建京西铁路和京张铁路,户部可以先行投资。”

“郭部……”

“汝玉不用着急,本官知道,京张铁路因为关内和喀喇沁等部的贸易关系,短时间内就可以盈利,京西铁路想要盈利很难。”

“但户部投资京西铁路,并非为了盈利。”

倪元璐听完后,若有所思的缓缓坐下。

“郭部堂之所以想要修建京西铁路,是不是和西域有关?”

郭允厚点头道:“不错,朝廷想要经略西域,那就必须加强西北的力量。”

“西北那边相对于江南,可谓是百业凋敝,想要成为朝廷经略西域的支点,那就必须加强和京城这边的联系,促进当地的工商业发展。”

“同时,也可以加强朝廷对山陕的掌控。”

“如果京西铁路修建完毕,不只是可以促进西北的百业发展,朝廷调动兵马也会更加快捷,军需的补给也会更加迅速和充足。”

倪元璐深吸一口气道:“郭部堂言之有理。”

说到这里,倪元璐看了眼苏升阶,见对方轻轻点头,这才继续道:“只要朝廷可以保证钱粮,铁路司可以立即对京西铁路进行勘测,相关的各色物资也可以先准备起来。”

郭允厚财大气粗道:“钱粮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最关键的是工匠。”

“本官知道,铁路的修建和铺设水泥路什么的不一样,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甚至是有学识的工匠参与。”

倪元璐郑重道:“郭部堂可以放心,下官等会借着修建京津铁路,大批量培养工匠。”

说着,倪元璐转头看了眼外面的天色,对郭允厚和宋应星二人接着道:“正好也快要下工了,二位部堂不妨去看看那些工匠们。”

倪元璐话音刚落,郭允厚便抚掌笑道:“正合我意,长庚,咱们一起去瞧瞧?”

宋应星欣然起身:“也好,亲眼见见,心中更踏实。”

一行人出了凉棚,在倪元璐和苏升阶的引领下,走向铁路司在附近,临时建立的一处营地。

一进入营地,一股混合着烟火气和食物香气的味道,就涌进了众人的鼻中。

数十名穿着粗布短褂、身上或多或少沾着泥灰的工匠,正围坐在几口大锅旁,秩序井然地排队领取饭食。

郭允厚和宋应星走近细看,只见饭食颇为实在,大大的藤条筐子里,堆满了拳头大小的杂面蒸馍,巨大的铁锅里,肥瘦相间的猪肉片,熬煮着切成一寸长左右的豆角。

时不时,还可以看到从锅底翻腾起来的猪骨头。

掌勺的伙夫毫不吝啬,给每人碗里都舀上满满一大勺肉菜。

“哦?”

郭允厚有些意外,侧头低声问倪元璐,“汝玉,这伙食……开销不小吧?”

倪元璐同样低声答道:“部堂,这是下官等定下的章程,修路是重体力活,工匠们每日消耗巨大,若无油水荤腥,身子骨撑不住,也容易出事。”

“这猪肉炖菜虽不算精细,但胜在量足油厚,管饱也管劲,开销确实比一般力工饭食大些,但下官以为,这些银子花的值,工匠们吃得好,才有力气,也才肯下死力气钻研手艺,少出错,工期反而能保障,这钱,省不得。”

宋应星看着工匠们捧着碗大快朵颐,捋须点头:“汝玉此言甚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器,亦包含工匠自身之力气与精神,汝玉用心了。”

郭允厚也微微颔首:“嗯,有道理,看来铁路司在实务上,确实下了功夫。”

用过晚饭,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

营地里点起了灯笼和火把,将一片空地照得通明,工匠们并未立刻散去歇息,而是自发地聚集到几处光线较好的地方。

只见几名同样短装打扮的青年人,已在空地上挂起了几块简易的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大字。

工匠们各自找块砖头或木板坐下,仰头看着木牌,跟着师傅们大声念诵起来。

“天、地、日、月……”

“铁、轨、枕、木……”

“尺、寸、平、直……”

看到这一幕,郭允厚和宋应星等一干随员,皆是看向了倪元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