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善意提醒(1 / 1)

加入書籤

江南。

一连几日,朱元璋直接把巡抚衙门当成了朝廷。

江南官员难得体验到每日上朝的感觉。

“一直听说陛下十分勤政,我一开始还不信。”

“现在信了。”

几名江南官员面带疲惫之色,叹道。

“真不敢想象,那些京官是怎么受的了的?”

“每日早朝也就罢了,关键陛下也忒喜欢吓人了。”

“我这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

“陛下原本是巡游天下,待不了几天就走,结果因为这事儿到现在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此人口中说的正是买官卖官之事。

就在几人抱怨之时,只见一名老百姓敲响门口大鼓,头上顶一大东西,向内走去。

看到这一幕,几名官员只感觉心都凉了半截。

毫无疑问,这是朱元璋把登闻鼓的传统运用到这里来了。

这些官员欺压百姓惯了,山高皇帝远的,本是不怕百姓告状。

而如今却是不同往日了。

一连几日,要见皇帝的人不少,这几天朱元璋已经不知道杀了多少官员了。

他们一个个摇着头叹着气,有的甚至回家写好了遗书。

此时,衙门内。

朱元璋正坐在巡抚之位上,听着百姓叫苦。

“你们有这么多冤屈,难不成告官就没一点用吗?”

这几日,朱元璋也感受到江南的繁华。

但是和这些百姓,貌似并没有什么关系。

“皇上,那些当官的小事不想管,大事管不了。”

“山高皇帝远,我们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呐!”

听闻此言,朱元璋顿时怒火中烧。

“小事不想管,大事管不了?”

“这些人,就这么给咱当差的吗!”

“陛下息怒,臣等着就将这些官员揪出来,还百姓一个公道!”

朱元璋重新坐回椅子上,揉着脑袋。

就在这时,面前的百姓开口道:“皇上。”

“草民等斗胆有一请求!”

闻言,朱元璋一摆手。

“说。”

“恳请皇上将陈大人调来江南为官!”

一时间,众多百姓附和,纷纷请命。

见状,朱元璋不由得为之一愣。

随后,他看向一旁的朱标,笑道:“这陈良在江南,倒是挺得人心的。”

“说说看,你们为什么想要陈良来江南为官?”

“皇上不知,陈大人在江南推行国策时。”

“经常亲自出门巡视。”

“凡遇见不公,必定处理。”

“陈大人在的那段时间,江南的天都是蓝的!”

“自从陈大人走后,就再也没人为我们做主了!”

“好在现在皇上亲自来江南,不然我等有冤没地诉啊!”

眼看着百姓们一个个有这么大的委屈。

朱元璋心中充满对贪官的愤怒。

自己当年就是没饭吃。

如今看到这些百姓,不禁回忆起当年要饭的自己。

心中对贪官的怒气愈发深重。

“你们都起来吧。”

百姓们纷纷站起身。

“陈良来江南做官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朝廷更需要他。”

“但今天咱在这!”

“咱当年也跟你们一样,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咱也有冤屈,咱懂得那种被贪官欺压的苦!”

“其实,咱比在坐的各位更恨贪官!”

“既然今天咱在这了,就一定把江南的事情处理好!”

“不然,咱绝不离开!”

此番话一出,百姓们一个个拍手叫好。

随即,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将一份名单递交到朱元璋手中。

“陛下,这些都是查证贪污的官员。”

“其中包括用人的,从朝廷调来的。”

“这一部分都是和胡丞相有所往来的官员。”

朱元璋看了又看,随即冷笑一声。

“咱们的胡丞相,手伸的可够长的。”

“父皇,等巡游结束,当彻查此事。”

朱元璋呵呵一笑。

“彻查此时何必等回京?”

“现在就查!差清楚这里的贪官以及和胡惟庸有勾结的人。”

随后,朱元璋忽然一顿,道:“咱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朱标疑惑道:“父皇想起谁?”

“李善长。”

……

应天府。

“胡丞相。”

陈良行礼道。

面前坐着的人正是胡惟庸。

这几日,陈良几乎和胡惟庸经常有密切往来。

这不禁引起在朝官员的不满。

以及淮西武勋的猜忌。

“陈良,陛下不在的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了。”

“为朝廷做事,谈不上辛苦。”

闻言,胡惟庸呵呵一笑。

“既然如此,不如你帮我做件事吧。”

陈良不禁疑惑道:“什么事?”

“听说你和魏国公徐达交好。”

“你帮我去一趟,找找他府里一个叫福寿的人。”

听闻此言,陈良内心咯噔一下。

在原本的历史上,胡惟庸便有过暗害徐达的想法。

并且找了徐达府里的福寿,许以重利,想要谋害徐达。

却被福寿告知徐达,事情败露。

“若是胡惟庸真的找了福寿,事情就没有转机了。”

“现在陛下已然知道了胡惟庸在朝中的种种行径。”

“待老朱回来,胡惟庸会怎么样都还不知道。”

“若是再加上这件事,那他就死定了。”

陈良内心思索着,自己其实并不想怎么对付胡惟庸的。

现在自己和那些淮西武勋搞在一起。

这个胡惟庸也是那一批功臣。

对自己以后说不定还有用。

最关键的在于,胡惟庸本来是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

若是胡惟庸死了,以后就再也不会有宰相了。

念及此,陈良微微叹了口气,道:“胡丞相。”

“毕竟同僚一场,我还是要提醒一句。”

“你现在已经引起群臣的不满了。”

“待陛下回来,必然有许多人要参你一本。”

“届时你当如何是好?”

听闻此言,胡惟庸呵呵一笑。

“陈良,你这是在替我担心吗?”

陈良并未回话,而是双眼认真的看着对方。

见状,胡惟庸正色道:“放心吧。”

“陛下对我还是极为信任的。”

“若不是如此,陛下怎么会让我掌管超朝中之事?”

闻言,陈良徐徐道:“胡丞相。”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陛下天威难测,转头变脸也实属正常。”

闻言,胡惟庸依旧有些不以为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