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李景隆(1 / 1)
奉天殿上。
“臣领旨!”
一名男子跪在地上。
目光极其认真。
其余人包括朱元璋看着此人,都露出欣慰的目光。
唯有陈良暗中叹了口气。
此人便是大明战神李景隆。
“九江。”
“这次抗击匈奴,就看你了。”
“咱可是给了你这个机会,可别不中用啊。”
“相信朝中有不少人都觉得你年轻,不看好你。”
“你要狠狠打他们的脸!”
“臣遵旨!”
李景隆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
“臣据对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这句话听在陈良耳朵里却是:臣绝对会让陛下失望的。
陈良轻轻摇了摇头。
随后看向蓝玉。
见蓝玉却也低沉着头,一言不发。
见朱元璋果真要派大明战神李景隆统率大军。
陈良心中担忧,犹豫片刻后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言。”
看到陈良从班里站出来,朱元璋目光一闪。
“你想说什么?”
“李景隆将军年纪轻轻,乃将门之子,其父李文忠骁勇善战。”
“所谓虎父无犬子。”
“臣相信李将军必能大胜而归。”
听了陈良这一通马匹。
李景隆顿时爽起来,面露得意之色。
“但是。”
突然,陈良话锋一转。
“李将军虽然将门虎子,但毕竟年轻。”
“陛下当派遣久经战阵的将领以作为副将,早晚商议,如此最好。”
听闻此言,李景隆眉头一皱。
【这小子,刚才还夸我,现在就来这一出。】
【看样子,陛下所说的觉得我年纪轻轻,难堪大任的人。】
【哼,小看了我。】
随即,李景隆面对朱元璋。
“陛下。”
“臣无需副将,只需亲率大军。”
“区区匈奴顽徒,臣必能大获全胜,打出三十年太平!”
李景隆口出狂言。
一时间,朝中众人议论纷纷。
“李九江这话说的未免太狂了。”
“是啊,他能大获全胜我倒是觉得有把握。”
“但是打出三十年太平。”
说着,此人摇了摇头。
“就是啊,就连徐达大将军也没打出这等效果来。”
“哎,终究是年轻气盛,这太平,可不是光靠打就能打出来的。”
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将纷纷摇了摇头。
他们在战场上不知经历了多少生死时刻。
心中十分清楚,草原人的厉害。
“李九江,草原人骁勇异常,且极善骑马作战。”
“不是能够随意抵挡的。”
这时候,朱元璋突然开口道。
虽然他对陈良看不上李景隆这件事不满。
但对于陈良方才说的话又觉得颇有几分道理。
“给你安排副将,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他们久经战阵,打仗的经验肯定比你丰富。”
“况且你也从来没和匈奴碰过。”
“也不了解他们的习性。”
“这样,咱让老四也随你一同前去,另外再安排两名将军做你的副将。”
“如此咱也放心。”
李景隆还想说什么,却被朱元璋拦住。
“骄兵必败,别觉得匈奴人很好对付。”
“听咱的,总没错,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下了决定,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李景隆也知道朱元璋的秉性,当即点了点头。
随后又扫了一眼陈良。
不过多时,早朝散会。
陈良叹息着来到太子府内。
“殿下。”
陈良主动开口。
朱标扭过头看向对方。
看到对方眉头紧锁,朱标心中一动。
“怎么了?”
“还是抵御匈奴的事。”
“李景隆真的不行。”
陈良十分直白的开口道。
闻言,朱标眉头一皱。
将手头的事情放下后,命人上茶。
“坐。”
陈良点了点头,坐在椅子上。
“陈良,李景隆乃李文忠之子。”
“九江是父皇看着长大的,其父李文忠骁勇善战。”
“九江虽然年幼,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
说到这,朱标顿了顿。
“不过,父皇都如此相信他,总不能有错。”
陈良摇了摇头。
“殿下熟读史书,需知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有一个学生叫马谡。”
“其与诸葛亮早晚议事,侃侃而谈。”
“凡诸葛亮提问,都能做到对答如流。”
“在讨伐孟获时,更是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站为下。”
“而诸葛亮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并且深深折服南蛮。”
“结果呢?诸葛亮委以重任,让马谡去守街亭以致兵败。”
闻言,朱标顿时面露不悦之色。
“你的意思是,李景隆是马谡,而父皇没有识人之明?”
此话一出,陈良立刻摇头道:“殿下误会了。”
“臣没有这个意思。”
“臣只是担心,李景隆年幼。”
“恐难堪大任。”
“陈良说的是。”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突然传来。
而让扭头一看。
见来者正是蓝玉。
看到蓝玉,朱标眉头一皱。
“你也这么认为?”
蓝玉点了点头。
“那你在朝堂上为什么不说。”
“殿下,臣不敢妄言。”
此话一出,朱标顿时笑起来。
“早朝你说不敢妄言,现在就敢了?”
闻言,蓝玉有些尴尬。
随后道:“殿下,陛下的秉性您是知道的。”
“决定好的事情,就算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陛下认为九江没问题,这时候臣要是上去说一嘴。”
“陛下绝对会不高兴的。”
朱标又淡声道:“这么说,你以为父皇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
闻言,蓝玉顿时闭上嘴巴。
一旁陈良心中嘟囔:【可不是吗。】
见状,朱标叹了口气。
“你们都以为九江不行。”
“若是九江可以呢?”
陈良蓝玉二人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看样子殿下也觉得李九江没问题了。”
“既然如此,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一旁蓝玉亦点头道:“殿下,臣也一样。”
“臣本向陛下毛遂自荐,但陛下依旧坚持让九江前去。”
朱标看了蓝玉一眼,心中自然知道朱元璋此举何意。
主要还是怕这些老臣继续建功立业。
届时功高盖主,压不住就完蛋了。
比起这个,朱元璋显然更愿意让李景隆冒险一试。
就算真的打不赢,到时候再派蓝玉去也不迟。
还能看出李景隆到底有没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