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朱元璋震动!老四?奉天靖难?(1 / 1)

加入書籤

“你对晋王想要造船之事,有看法?”

朱元璋察觉到了朱允熥的脸色,不由问道。

闻言。

朱允熥并未隐瞒自己的想法。

“三叔参与造船,绝非表象所看那么简单。”

“造船事大,可能制造战船时间并不需要多久,但若是制造成功,后续监督其他船舶制造等等,所需时间甚大,朝廷也需三叔长时间负责造船之事,这就代表着三叔以藩王之身,能长时间久留京城。”

“这也意味着,他距离皇储的位置更近。”

“倭国使者请求我大明朝赐下船舶制造技术,三叔此举为国为民,若能制造成功更能显示出我昭昭大明天国上朝之威,此意在向群臣表现其的能力,也是在皇爷爷面前表现。”

“孙儿认为,三叔有参与夺嫡之心。”

朱元璋没有藏着掖着,三叔晋王朱棡此举就是为了夺嫡,他能看出来,皇爷爷朱元璋也能看出来,若是这个时候扯些其他东西回应,反而显得他虚浮了。

“是不是,谁想为朝廷做些什么,在你眼里都是夺嫡?”

朱元璋忽然眼珠子瞪了起来。

再度质问朱允熥道。

皇爷爷朱元璋的这番态度,在朱允熥的意料之外,但又属于情理之中,这完全是把自己这个孙子当成倭国人整了,动不动就摆出那副对待臣子乾纲独断、君主之威的架势。

此举除了想要吓吓自己外,也是在考验他。

看看他究竟会不会因为外在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甚至说出心口不一的话。

“并非如此。”

朱允熥摇头道,他随即举了一个例子。

“倘若五叔提出造船的话,那在孙儿眼中,五叔就是纯粹为朝廷考虑,没有半分争夺储君的想法。”

“可二叔、三叔、四叔若是提出造船的话,那么就势必存在着夺嫡之心。”

朱允熥有些想给朱元璋推演一下大明朝的未来,比如所谓的奉天靖难之事。

皇爷爷朱元璋肯定不会想到,未来朱老四敢奉天靖难。

但想了想,没有必要。

他是他方才这番话,也没有说的太直白。

因为说出来不太好,有伤皇室成员的体面。

他相信,自己这个皇爷爷朱元璋是肯定能听明白的。

朱允熥口中的五叔,名叫朱橚,是当今的周王。

朱橚天生就不喜欢当藩王,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钻研医术,其可以说是整个人的心思都投入到医术中了,更是在编撰大量医书。

这么说吧。

纵观朱橚从成为藩王至今的种种表现,和这个人的性格,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对于权力没有任何渴望的人,他也没有野心。

历史上朱棣奉天靖难后,成为了皇帝,朱棣和朱允炆一样对于藩王们格外防备。

可却唯独能让朱橚久留京城。

从这一件事情中,就能看出来朱棣对于朱橚的放心,毕竟朱棣可就是藩王上位啊,而让一位藩王长时间留在京城中,风险太大了,动不动就有可能会出现藩王联络文武大臣的情况出现。

反观二叔秦王朱慡、三叔晋王朱棡、四叔燕王朱棣。

这三位藩王,可谓是骨子里面就有着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同时他们能征善战,也有着不俗的能力。

父亲太子朱标薨逝后。

秦王朱慡作为现如今真正的皇嫡长子,自然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这导致秦王朱慡产生了夺嫡之心。

晋王朱棡作为目前诸多藩王中能力最强者,文韬武略皆有朱元璋之风,同时他虽也性格残暴却比秦王朱慡强了很多,他也会产生类似的心思。

燕王朱棣领兵作战能力方面不弱秦王,治理藩地方面不输晋王,而朱棣性格也并不残暴,反而对待藩地内的百姓很好,在朱棣看来他更适合当皇帝。

三位有能力、有野心、有各自想法的藩王,可以说皆有着夺嫡之心。

晋王朱棡能提出来造船之事,就几乎已经公开坦白了,他就是来争夺储君之位的。

朱允熥没有把话说的太直白,就是因为直接说这三个藩王都有野心,都准备为了皇位争夺个你死我活的,不太好。

朱元璋本来就是重视亲情的人,他虽然心中明明清楚这一切,可他却不愿意直面事实。

“还有。”朱允熥的话并未说完,他看向朱元璋,继续道:

“皇爷爷之所以,数次这般用语言恐吓我,就是因为皇爷爷想看看我是否能顶得住威势的压迫。”

“皇爷爷身经百战,是从刀山火海中走出来的,洪武朝更是乾纲独断,文武百官莫不惧之,处理诸多案件杀死官员更是数不胜数,这种威势自然恐怖,若孙儿能顶得住皇爷爷的恐吓,那么未来自然也不用担心自恃功高、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威胁、胁迫,以势压君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或许,朱元璋根本没有这种想法,他完全就是这种性格而已。

但,自己还是要说出来。

这能证明,自己年纪轻轻能看出来如此多的想法,这种心术,同时也是智慧,对于皇帝而言是必备的。

“咱哪里这么多想法?你想多了。”

朱元璋脸色很是平静,听了朱允熥的话后似乎情绪根本没有什么波动,随即挥了挥手道:

“行了行了,咱看出来你能说会道了,也看出来你很想造船了。”

“咱准了,这件事情明日朝堂上商量商量,咱也同意了晋王的请求,但目前京城内造船厂就那么几个,最好的也就是龙江造船厂了,咱也不能决定,让你们谁去龙江造船厂造船,明日你们两个自己争一争吧,看看谁能争到龙江造船厂。”

朱元璋同意了这事。

朱允熥微微颔首,然后躬身退下。

皇爷爷,同意了晋王朱棡的造船请求?

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这代表着,哪怕朱棡已经表现出了夺嫡的意向,可皇爷爷心中并未有过多的反感,反而在隐隐给了朱棡表现的机会。

唉。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自己站出来夺嫡,扰乱了皇爷爷原本的计划和安排,让皇爷爷不得不重新审视,皇储的位置到底该由何人继承。

是依据能力,还是依据法统?

亦或者是背后拥戴人的力量?

亦或者是,品性?

目前五方夺嫡力量中,皆占据着诸多优势,这导致现如今的朝堂,很乱。

皇爷爷无法下定主意,立刻做出决定,有让三叔晋王朱棡表现的想法,也正常。

朱允熥离去了。

乾清宫内,朱元璋注视着朱允熥的身影渐渐消散,那原本平静的面容,渐渐升出了些许的波澜。

瞳孔中,也缓缓的流出了震动之色。

他没有想到。

自己这个孙儿,竟聪慧到如此程度。

他屡次三番的用言语和态度恐吓朱允熥,用威势压迫朱允熥,并非是出自于昔日朱允熥抬棺死谏的报复与不满,也不是常年以来压制官员们的惯性,目的仅是为了考验朱允熥的能力,想看看对方面对高压威势会做出如何的表现。

若对方能在自己面前都能保持的云淡风轻。

那就真的适合当一位君王了。

君王最重要的是什么?

临危不乱、处事不惊。

遇到天大的事情,都不慌不乱,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改色。

朱允熥,完全的做到了这一步。

合格的君主。

但。

目前储君之争,各方都有想法啊。

老二,老三,老四。

都在暗中蠢蠢欲动。

朱允熥和朱允炆又争的激烈。

唉。

难啊。

究竟该选择谁呢?

好在他虽然年岁已经大了,但胜在身体硬朗,还是能多活个几年的,时间来得及,一切都来得及。

......

夜晚,静谧祥和。

秦王、晋王、燕王,乃至朱允炆的住处,这般晚了依旧灯火通明,身处于夺嫡之战这种旋涡中,由不得他们懒惰,都想尽可能的使用自己的一切时间,来增加在夺嫡之战中的筹码。

而挑起这一切的朱允熥,却睡得香香的。

夺不夺嫡,也不能影响睡觉啊。

清晨,白雾升腾。

虽是夏秋之季,可清晨的薄露依旧憨态可掬的趴在叶朵之上,享受着那即将升起的燎原大日,等待着炙热的光芒将他们融化。

缕缕微风,让人感到清爽,奉天殿内,朝会开始了。

这段时间,每日的朝会上,各地藩王都有幸能参与到其中,他们因太子朱标薨逝的原因赶来奔丧,但朱元璋并未下令立刻让他们返回各自的封地。

因为朱元璋要在这段时间,把皇太孙的位置定下来,并且给朱允炆设下册封大典,让诸藩王知晓,到底这未来大明朝的主人是谁的。

也能让藩王们,收起那不该有的心思。

可因朱允熥站出来夺嫡,这导致局势混乱,三王也有夺嫡心思,一来二去的朱元璋依旧没有选择让藩王们回到藩地。

大明朝立国二十五年了,也渐渐平稳了下来,纵然藩王们持续数个月不在藩地,也不会生出太大的波澜和事端。

今日朝会上,随着文武百官各自汇报完大事小情后,藩王中,周王朱橚忽然站出来,对着高坐于上方的朱元璋躬身道:

“父皇,儿臣想请命,进入太医院内,与太医们商讨医学,编撰医书。”

周围朱橚请命进入到太医院内研究医学编撰医书,这本来就是一件小事,因为朱橚并非是有着雄心大志和野心的人,其不过是痴迷医道而已罢了,再加上藩王们本来就要长时间留在京城中了,朱元璋答应其也无妨。

可朱元璋却立刻淡声道:

“身为藩王,不思治理藩地、教化百姓之事,却痴心于医书,成何体统!?”

这番话,赶上斥责了。

周王朱橚愣了愣,以往他喜欢医道,虽然父皇很不喜欢,但却也没有如此斥责他啊。

父皇这是什么了?

本来他就要留在京城,没事去太医院看看还不行了?

父皇至于么?

“父皇,五弟喜欢医书,不妨就让他时常去太医院钻研,或许能创造出旷世医作,流芳百世,造福苍生。”

就在这时,晋王朱棡忽然出列道,言语中很是支持朱橚。

见状。

秦王朱慡满脑子疑惑,老五去太医院,不过一寻常事情,父皇为何反对?老三又为何出来站出来支持?

不对劲。

很不对劲啊。

燕王朱棣此时也感到疑惑,不过很快他就发觉到了什么,也随即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也觉得让五弟时常进入到太医院,是件好事。”

燕王朱棣也表现出支持的意思。

这就让朱慡更加不明白了。

朱元璋静静的看着这一幕,神色平静,心中却在无声的叹息。

他已经确定了。

朱棣也有着夺嫡的想法。

唉。

一个个的,就那么想当皇帝吗?

为什么不能学学老五呢?

奉天殿内,屹立于武将之首前方的朱允熥,看着此时正在发生的一切,心中已经明白了个大概。

五叔周王朱橚想要出入太医院,可能心中只是有着想研究医书,和太医院的众多太医编撰医书的想法。

但现在这个时期,太敏感了。

太医院那是什么地方?

文武百官、皇室贵胄遇到点大病小灾的,都需要太医们出手。

若是说,掌控这个地方,或者和这个地方有一定的联系,那在接下来的夺嫡之争中,太重要了。

比方说,想下毒害死某个人。

若是直接下毒的话,太过于明显,也太直接了。

但在太医院这里,完全只是某道药方中多一味药,就能解决了。

同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医院掌控着多方消息,宫廷内外谁有点大病小病,太医院是第一时间知晓的,那么和太医院有接触的人,也将最快获得消息。

这对于争夺皇位的人而言,也是有利的。

朱元璋很明显能看出来这一点,这也是他拒绝朱橚自由出入太医院的原因,朱橚可能没有着夺嫡的打算,也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但是他却能被利用。

而事实,也如朱元璋料想的一模一样。

晋王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能借助周王朱橚间接性的知晓太医院的各种消息,所以他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朱橚。

燕王朱棣反应慢了点,但也很快的知晓了其中的利害,也随即站了出来。

只有这个秦王。

估计还在还蒙圈呢吧。

不过很快,估计秦王朱慡也会反应过来,站出来力挺周王朱橚。

就是不知道。

朱允炆会不会有这种想法了,若是朱允炆也站出来的话,那就有意思多了。

“父皇,让五弟有出入太医院之权吧...”

秦王朱慡也站出来,支持朱橚到。

很明显,他现在才反应过来。

朱元璋脸色,忽然微冷了几分,看着秦王、晋王、燕王三人,心中不免的想起了他的标儿。

若标儿还在的话。

他们能为了储君之位,用尽诸多心机?

唉。

标儿啊标儿。

你真的给咱留下了一个难题啊。

若你还在的话。

秦、晋、燕三王哪个敢争?

若你还在的话。

朱允熥和朱允炆到底选择册立谁,又岂是咱需要考虑的?

你就这么走了,把这么多的难题都交给了咱!

真是个不孝子!

还有底下这群不肖子孙!

不过,最终朱元璋还是淡声道:

“也罢,也罢。”

“咱就给你这个权力了。”

朱元璋自然想过,朱橚拥有自由出入太医院之权后,会有其他人借助他获得朝廷内的消息,或者谋害一些人,但这对他而言并无影响。

锦衣卫监听的能力,并非是虚浮的。

同时,既然自己已经下令让他们争了,那就争吧,或许唯有争出来的储君,才是以为真正合格的储君。

“谢父皇!”

周王朱橚立刻躬身道,同时满是感谢的看了看秦晋燕三王。

随即他回到了原位。

也就是周王等人刚刚回到原位,始终旁观这一切的朱允炆,忽然站了出来。

“皇爷爷,孙儿请命负责制造新型战船,以赐给倭国。”

此话一出,首先是晋王朱棡脸色变了。

看来,朱允炆背后的黄子澄、齐泰等人,也不简单啊。

除了自己能想到用制造战船在父皇面前表现外,其他人也想到了。

“你也想制造战船?”

朱元璋打量着下方的朱允炆。

朱允炆闻言愣了愣。

什么叫做我也想?

难道说。

还有其他人,更早的和皇爷爷提出的制造战船之事?

几乎的瞬息间。

朱允炆就将目光投向了朱允熥。

“昨日,晋王和允熥,都和咱提了造船之事。”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

除了朱允熥。

朱允炆、晋王朱棡都露出了意外之色,他们两个几乎都没有想过,另外两人也会想到制造战船之事!

而秦王朱慡,燕王朱棣更是神色变,坏了,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利用造船之事,在父皇和文武百官面前表现呢?

不过。

这并非是他们擅长的事情。

算了,算了。

就不参与了。

“你们三个都想造船,咱都准了。”

“可现如今京城内最好的造船厂,只有龙江造船厂。”

“想要制造出新型的战船,需要调动整个造船厂的各方面人力物力,那么一个造船厂,只能让一个人去。”

“你们三个,谁去龙江造船厂?”

朱元璋把这个问题,直接甩在了三人身上。

晋王朱棡、朱允炆、朱允熥三人面面相觑。

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

现在他们面临着一个抉择。

那就是,龙江造船厂是目前大明朝最好的造船厂,各种设备都齐全,其中的工匠也是整个大明朝对于造船一业最擅长的那一批人,若是能在龙江造船厂造船的话,那么自然事半功倍。

同时,既然他们三个都请命造船的话,这暗中自然也要一较高下了。

谁造的船好,谁造的船差。

那可是能一目了然的。

所以,需要去龙江造船厂!

要去龙江造船厂,就需要争,而既然要争的话,就难免会伤了皇室成员自己家力的和气!

朱元璋又是一个很注重亲情的人,伤了和气有可能会坏事。

不伤和气的话,就不能争的太狠,那就代表着必然失败,也代表着无法进入到龙江造船厂了。

造出来的船,估计好不到哪里去。

这堪称选择哪个,都很是不妥。

若是故意想让的话,万一在被人认为虚伪,该如何是好?

三个人都不蠢,这一刻都把各种顾虑和可能想了个清清楚楚,因此这个时候谁都没有站出来第一个表示态度。

“怎么,你们不准备争一争?”

朱元璋打量着下方的三人,那神态中似乎带着一丝欣慰。

那眼底深处,又隐隐有失望之是浮现。

朱允熥和朱棡,依旧沉默不语,他们清楚这个时候谁站出来先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话,就代表着接下来会很被动。

不过。

朱允熥却没有客气。

他站出来直接言道:

“皇爷爷,既然三叔和皇兄都不说话,那就让孙儿前往龙江造船厂吧。”

随即,朱允熥又转过身来,看了看朱棡和朱允炆,道:

“既然三叔和皇兄站出来争夺储君了,那不如表现的堂堂正正些,想争就争,根本没有必要如此!”

“为君者,岂能因小失大?就怕被人认为虚伪,或者认为不和自家人和气,就隐藏起来不争不抢?若这般的话,现在都不敢争,未来出现了权臣,岂不是更不敢争了?”

朱棡脸色顿时不好看了几分。

朱允熥这小兔崽子,真的是一点都不客气啊,这分明是在跳脸攻击他!

朱允炆也脸色阴沉,你朱允熥想争夺龙江造船厂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嘲讽我们两个?

“那就让你去龙江造船厂吧。”

见朱允熥直接站出来表达想法,朱元璋也没有磨叽,更没有给朱棡和朱允熥说话的机会,直接定下了这件事情,他心中感到意外,但觉得朱允熥能说出来这些话又正常。

是啊,争,就争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总是躲在暗中算什么?

“至于你们两个,我大明朝除了龙江造船厂外,其余的造船厂大差不差,你们随意挑选就是,到时候上报给工部就可以了。”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

可就在这个时候。

朱棡并没有回到原位,而是看了看朱允熥和朱允熥道:

“这战船,未来是要赐给倭国的,为了显露我昭昭大明天朝上国之威,自然要选择最好的战船赐下了。”

“两个侄子,不妨过几日战船制造成功了,我们比比,如何?”

朱棡准备,比一个狠点的。

驾驶战船,对撞!!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看看敢不敢接了!

不接,就老老实实的缩起来,朱允熥和朱允炆,你们敢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