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松露的商机(1 / 1)
张遥听了李野的解释之后,也理解了他的意思。
雅鱼这种珍贵的鱼种对生长条件极为苛刻,水温、水质、水流速度,每一个因素都得恰到好处,稍有差池,就难以存活。
过去这段日子,李野全身心扑在培育雅鱼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摸索,能积累出这些宝贵经验,着实不易。
张遥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既然如此,咱们就先把这1000条鱼苗放到小溪里吧,让它们先在这自然的环境里适应一段时间。
至于育苗的事儿,等鱼塘建好之后,直接在育苗池里进行,那儿的条件更可控,也更利于鱼苗的成长。”
张遥建设的鱼塘,从设计时就废了不少心血。
他知道孵化、育苗、养殖各个环节对环境的不同需求,孵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育苗时水温得严格控制在适宜区间,养殖则需要宽敞、干净的场地。
为此他反复考量,精心规划,不仅将孵化育苗和养殖区域做了明确区分,还在对应的区域添置了一系列先进的干预设备,像是精准控温的加热器、时刻监测水质的仪器,力求为雅鱼打造一个完美的养殖池。
也正因为这份严谨与细致,鱼塘的建造速度才相对慢了些,不过张遥并不着急,在他看来,前期工作做扎实了,往后的养殖之路才能走得更稳。
李野赞同地点点头,神色间却带着一丝忧虑:“嗯,目前也只能这样了。不过,就算鱼塘建好了,没有足够的种鱼,一切还是白搭。
就说我培育这1000条鱼苗,前前后后用了一二十条种鱼,平均下来,每一条种鱼的鱼苗成活率在50-100条左右。
要是以后大规模养殖,咱们现有的种鱼数量,可远远不够。”
张遥顺手拿起桌上的啤酒,仰头喝了一大口,随后双手抱在胸前,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李野说得没错,眼前这在建的鱼塘规模着实不小,养殖池足足有六个,每一个都有500平左右的宽敞空间,除了鱼池,还配套建设了制配鱼饲料的厂房,在那儿可以养殖面包虫,配置营养丰富的饲料,为雅鱼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
按照每平方米5条的养殖密度来算,每一个池塘至少能容纳2500条鱼,六个池塘加起来,就能养殖15000条鱼。
而且这还是考虑到雅鱼习性特殊,特意控制了密度,不然养殖数量还能更多。
如此庞大的养殖计划,想要一下子凑齐15000条鱼苗,种鱼的数量和质量都得跟得上,还得想办法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过了好一会儿,张遥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对策,说道:“鱼池还有一个月就能建好了,就算建好之后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育苗,咱们也得提前把鱼种准备好。
这样吧,接下来这一个月,咱们组织一些人手去抓鱼,把符合条件的鱼种抓回来,先放在小溪里养着。
等鱼池建好,直接转移到鱼池里培育鱼苗,这样既能让鱼种提前适应环境,又能节省不少时间。”
李野眼睛跟着一亮,连忙点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这条小溪四季不结冰,水温一直保持在五六度左右,非常适合雅鱼生存,把鱼种放在里面养着,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行,那就这么定了!”张遥一拍大腿,干劲十足,“等我去弄个增氧机回来,这样能提高抓回来的鱼种的成活率,确保每一条鱼都能健健康康的。”
“嗯,有设备保障肯定更好。虽说我也有把鱼活着带回来的经验,但要是数量多了,还得靠专业设备,心里才踏实。”李野笑着回应。
“明天咱们先去江边探探路,提前规划好捕鱼的方案,争取提高效率。咱们至少得抓1000条左右的种鱼,不然根本满足不了前期鱼苗的需求。”张遥语气坚定,对接下来的计划胸有成竹。
“要是用钓的方式,肯定行不通,效率太低了,恐怕得用网来捕捞。”李野分析道。
“没问题,就用网!咱们尽可能每天抓50-100条左右,这样抓回来的鱼也有时间慢慢适应新环境,不至于因为环境突变影响健康。”张遥进一步完善计划。
当下雅鱼的培育技术还未广泛普及,即便有少数人在尝试,也都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市面上根本没有成熟的购买渠道,所以,他们只能依靠从江里捕捞,获取前期所需的鱼种。
张遥凭借着前世的经验,心里清楚这个养殖项目大有可为,所以才大胆尝试,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等着大规模投入养殖,开启致富之路。
不过想要从江里抓到这么多种鱼,谈何容易?不仅要大小适中,符合产卵条件,还得保证雌鱼雄鱼数量均衡,缺一不可。
正因为难度不小,他才特意留出充足的时间,全力以赴做这件事。
根据张遥前世的记忆,在往后十几年的时间里,雅鱼的市场价格一直非常稳定,基本维持在200块一斤到300块一斤之间。
只要把鱼养好了,这绝对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眼前这一共3000平的鱼池,一年至少能产出3万到5万斤左右的鱼,按照最低价格计算,产值也能达到500万,要是行情好,突破1000万也不是没可能。如此诱人的前景,他必须牢牢把握住。
想到这儿,张遥立刻把李阳叫了过来,认真交代道:“李阳,你明天去县城的时候,记得帮我买些鱼网和增氧机回来,咱们马上就要开始抓鱼了,这些设备可少不了。”
李阳点头应下,把任务记在了心里。
明天李阳把设备买回来,后天就可以组织人手去抓鱼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确定好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后,张遥心情大好,也加入了村民们跳舞的队伍中。
虽说他不太会跳舞,但跟着队伍转圈还是学得有模有样,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十一二点左右,热闹的聚会接近尾声,村民们收拾好现场,陆陆续续散去,乡村又恢复了夜晚的宁静。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张遥的床上,他正做着美梦,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他迷迷糊糊地拿起手机一看,来电显示居然是之前收松茸的酒店经理。
自从松茸季结束之后,他们就很少联系了,张遥心里纳闷,这个时候打电话来,会是什么事儿呢?
张遥睡眼惺忪地接起电话,礼貌问道:“喂,李经理,这么早打电话来,有什么事吗?”
电话那头传来李经理略带调侃的声音:“早?这都快10点了,还早吗?”
张遥这才清醒过来,揉了揉眼睛,看了看时间,果然已经10点了。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口解释道:“我这不是没啥事儿嘛,所以每天起床都比较晚,正常情况下,我还得再睡两个小时呢。”
“你这日子过得可真舒坦啊,每天睡到12点,难道松茸季过了,你就不打算赚钱啦?”李经理笑着打趣。
“那倒不是,主要是哪有老板亲自干活的?不都是员工在忙活嘛。”张遥半开玩笑地回应。
“对哦,我都忘了你现在已经当老板了,还有员工帮你做事,你这发展速度可真快。
不过话说回来,你现在除了卖山货,还在做些啥呀?”
他只知道张遥之前招了李阳专门送松茸,从李阳那儿听说张遥有新的事业规划,但具体做什么,他还一无所知。
张遥如实相告:“其实也没做啥特别的,就是开了个网店,卖点山货和农产品而已。”
“我就知道你不是一般的农村人,上过学就是不一样,敢想敢干。网店现在可算是新兴事物,没想到你这么有胆识,说干就干。”
李经理原本就比较欣赏张遥,所以倒是不吝啬夸赞。
“嗐,这有啥不敢的?想到了就去做,只要能赚钱,不就行了嘛。
行了,你别和我闲聊了,快说说找我到底什么事儿吧。”
张遥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对方的来意。
李经理顿了顿,说道:“是这样的,我们酒店最近推出了几款关于黑松露的菜品。以前我们用的黑松露一般都是从法国进口的,不过这两年法国那边的黑松露价格不断上涨,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想尝试用用国内的黑松露,我就想到你了,你那儿有没有黑松露货源啊?”
“我这儿确实有黑松露,不过国内的黑松露一直没什么市场占有率,就算有少量收购的,价格也压得很低,我一直觉得做这个生意不太划算。”张遥如实说出自己的顾虑。
“价格肯定比不上国外进口的,毕竟国外的黑松露在市场上用了这么多年,口碑已经打出去了。不过要是大家都不尝试开拓国内市场,国内黑松露永远也发展不起来啊。”李经理耐心劝说。
“我不做,总有人会做的嘛。等价格涨起来了,我再做,优势不是更大?何况这黑松露也是菌类,价格不好的时候过度采摘,以后产量肯定会受影响。”张遥坚持自己的想法。
李经理无奈地捏了捏眉心,说道:“哎,你这意思是,还没谈呢,就打算拒绝我啦?我可是一得到消息,第一个就想到了你,连市场都没去跑,直接就给你打电话了,你这么干脆地拒绝我,是不是有点太不够意思啦?”
张遥笑了笑,缓和了语气:“谈当然可以谈啦,我就是和你说说我不做黑松露生意的原因。只要价格合适,没什么不可以做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你要是价钱给得公道,我肯定全力支持你。”
“你呀,太鸡贼了,铺垫了这么多,不就是想和我谈价格嘛?”李经理一下子看穿了张遥的心思。
“对咯,你明白我的意思就好。要是价格太差,我还不如把黑松露拿去喂猪呢。”张遥半开玩笑地说。
“我确实听说过有人拿黑松露喂猪,还把黑松露叫做猪拱菌,这事儿是真的吗?”李经理的语气里充满了好奇。
“当然是真的,前些日子我奶奶还喂了不少呢。我家那两口猪,今年少说也吃了上百斤黑松露。”张遥认真地回答。
“你刚才不是说采多了会影响产量吗?那你还拿它喂猪?而且你宁愿喂猪,也不愿意卖给我,咱们怎么说也合作了两个月,我可帮你赚了不少钱,你这么做,有点不够意思了吧?”李经理假装委屈地说道。
“哎呀,你也知道,人工、运费这些都得花钱啊。要不你先说说需要多少量,再报个价,看在咱们交情的份上,我肯定尽量支持你。”张遥把话题拉回到生意上。
李经理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需要的量也不算多,每天大概200斤左右吧,十几家酒店一起分着用。毕竟黑松露得营造出一种稀缺性,不然价格卖不上去。”
张遥一听这个数字,不禁有些无语:“每天200斤还少啊?你知道松露的产量有多低吗?”
“你不是说喂猪都喂了上百斤吗?200斤很多吗?”李经理疑惑地问道。
张遥更是哭笑不得:“我喂猪喂上百斤,那是几个月的总量,又不是每天都喂上百斤。
你一天要200斤,一个月就是6000斤,整整3吨啊!松露的采摘期也就三个月左右,这三个月我得给你凑18000斤,9吨呐!
你知道整个西南地区一年的松露产量都不到200吨,我一个人就得给你提供9吨,这占比还小吗?有些地方,一整个乡镇一年的松露产量也就十几吨而已。”
李经理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有些不切实际,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行吧,行吧,那我减一点,每天100斤怎么样?”
“你先别说量,先说价格。价格合适,我就给你想办法去捡;价格不合适,那就算了。”张遥直接表明态度。
“单个克重在50g以上的,每斤可以给到200块钱,低于50g的我们就不收了。这个价格,你满意吗?”李经理给出报价。
张遥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法国黑松露多少钱一斤拿的?咱们国内的黑松露和法国黑松露差别很大吗?”
“要说差别,其实不是特别大,不过法国黑松露市场认可度高,所以每公斤都在几千块钱以上,有时候甚至能卖到上万。”李经理如实回答。
“那你就给我200块一斤?说的好像你们卖的时候,会特意强调这黑松露来自西南地区似的。”张遥有些不满地说。
“这是商业秘密,我不能透露太多。反正西南地区的松露普遍都是这个价,你让我再多给,我也做不了主啊。”李经理无奈地解释。
“那你就去找别人吧,看看谁能稳定给你供应50g以上的松露。”
张遥毫不退让,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当初缺钱时的模样,在谈判桌上,他有足够的底气。
西南地区的松露就算再不值钱,也不是烂大街的东西,何况李经理要求每一个都要达到50g以上,这种条件哪有那么容易满足?
李经理咬了咬牙,说道:“要不你说个价?要是合适,我考虑考虑。”
张遥思考了几秒钟,说道:“要不这样,单个克重在300g以上的800块钱一斤,200g以上的600块钱一斤,100g以上的400块钱一斤,50g以上的300块钱一斤。”
李经理听了,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和你做生意可真不容易啊!不过你这么算也有道理,松露不同大小,价格确实有差异。
要是能找到超过1公斤的,拿到国外拍卖,拍出几十万也不是没可能。”
张遥可不想听他闲扯,直接问道:“这么说你同意咯?同意的话,我就可以考虑给你供货了。”
“你等一等,我得和上级领导请示一下,一会儿再给你回电话。”李经理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张遥靠在床头,回想着刚才的对话。
原本他以为这几年松露生意还做不起来,毕竟市场占有率低,国内收购价格又被压得死死的。
即便有少部分出口到国外,也大多是被用来冒充法国黑松露,而且为了维持稀缺性,出口量一直不大。
松露真正在市场上崛起,还得等几年,随着设备的发展、松露产品的不断开发,市场需求才会逐渐增大。
不过既然现在李经理有需求,不妨尝试做一做这笔生意,有钱赚,哪有不赚的道理。
松露的产量远不如松茸,生长周期也长。从六七月份开始生长,一直要到十一二月才真正成熟,采摘期能持续到1月底、2月。
而松茸只要在生长期,就会不断生长,一茬接着一茬,所以整体产量较高。
松露前期几个月是生长期,后期几个月是成熟期,产量基本在前期就固定了,到成熟期时,基本不会有新的松露长出来,这也是它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未成熟的松露,内部是大理石般的花纹,真正成熟后,里面会变成黑色,但花纹依旧保留,而且成熟的松露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
人们喜爱松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独特的香味,不过直接吃的话,口感其实算不上多好。
这南山区方圆几十公里的山林里,都有松露生长。
过去,这里的松露和松茸一样,基本无人采摘,即便有人采了,大多也是拿去喂猪。
市场上流通的松露,基本都来自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的地方,那儿的人知道什么时候收松露、大概是什么价格。
有些松露产量高、开发早的地方,收购商也会专门去收购。
可张遥所在的这个县城,除了南山区这片区域,其他地方都不长松露,再加上信息闭塞,这么多年都没人来采收过,也没人把松露拿出去卖。
根据张遥前世的记忆,南山区的松露被市场发现并走向外界,大概是在2016年左右,距离现在还有五六年时间。
那时候,因为开发出了一些松露产品,市场需求扩大,松露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直到了2018年以后,有些商人开始包山,以承包的方式采收松茸和松露,导致本地人没赚到多少好处。
本地人得到的只有包山的低廉租金,大头都被包山的老板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