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突然出现的游客(1 / 1)

加入書籤

这些喜欢徒步,并常年在户外旅行的人,被称为户外爱好者,他们非常喜欢冒险。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喜欢挑战不知名,且没有开发的地方,喜欢以征服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从而获得成就感。

所以他们这次来这里,可能就是冲着没有开发来的。

李经理似乎察觉到张遥的疑虑,补充道:“我听他们说,好像是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些巴瓦雪山周边的照片,风景特别美,所以就吸引了他们。”

张遥微微皱眉,心里想着,这巴瓦雪山周边虽说风景独特,但也存在不少危险区域,这些游客贸然前去,万一出了事可怎么办。

“他们对路线熟悉吗?知道要注意些什么吗?”张遥忍不住问道。

李经理无奈地说:“这我就不清楚了,他们就跟前台打听了个大概方向,具体的估计还没做详细规划。

不过看他们的样子,应该也是专业的户外爱好者,对行程应该也有一定的把握吧。”

张遥有些担忧地说:“这可不行啊,那雪山周边地形复杂,还有不少野兽出没,他们就这么贸然去徒步,太危险了。”

李经理也跟着叹了口气:“是啊,我也觉得他们这么做有点冒险,可我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们只是住店的客人。”

张遥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样吧,你问问他们什么时候出发,我看看能不能给他们找个熟悉路线的向导,带他们走,这样能安全些。”

李经理一听,连忙说道:“那感情好啊,我估计他们应该这两天就出发,我这就去问问他们,然后给你回电话。”

挂了电话后,张遥睡意全无,心里一直在想着这群游客的事儿。他深知巴瓦雪山的危险性,不希望这些游客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遭遇不测。

过了一会儿,李经理的电话打了回来:“问过了,他们说明天一早出发,你那边能找到向导吗?”

张遥沉吟了一下说:“应该没问题,我村里有几个对那片儿特别熟的,不过得跟他们商量商量,看人家愿不愿意去。”

李经理赶忙说道:“那你抓紧问问,报酬方面好说,只要能保证游客安全就行。”

张遥应道:“行,我这就去问,有消息了给你回电话。”

挂了电话,张遥立刻起身,穿好衣服,出门去找村里那几个熟悉雪山路线的人。

他先来到了老陈家里,老陈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猎户,现在也经常上山采贝母等药材,对巴瓦雪山周边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张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老陈说了一遍,老陈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说:“这两天我本来打算去山里挖贝母呢,不过既然是这事儿,我就先放放吧,带带这些游客也行,也能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这的风光,不过报酬可得给够啊。”

张遥忙说:“放心吧,老陈叔,报酬肯定不会少你的,人家也不差钱,只要能保证安全,把他们带好就行。”

从老陈家里出来,张遥又去问了另外几个也熟悉路线的人,最终确定了三个人一起给游客当向导。

回到家后,张遥给李经理回了电话:“李总,向导找好了,一共三个人,都是村里经验丰富的,后天一早能准时和游客会合。”

李经理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太好了,张遥,这次多亏你了,不然我还真担心这些游客出什么事儿。

报酬方面你和他们说个数,我跟客人沟通,肯定不会让你和几位向导吃亏。”

张遥想了想说:“一个向导一天给个一千块吧,毕竟这活儿也不轻松,还得担着风险。”

这些游客既然是住的李经理的酒店,那一看就不是缺钱的主,何况进山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价格肯定不能低。

张遥听说珠峰脚下的夏尔巴人,他们带游客上雪山,收费都是几十万起步。

虽然在这里徒步的危险性没有那么高,但到达雪山下海拔也超过了五千米,而且不仅环境复杂,条件变化也复杂。

如果不是本地人,没有长年在高寒地区的山中行走的习惯,严重的甚至可能丢掉性命。

所以这么大的风险之下,一天收一千块钱其实一点也不多。

李经理毫不犹豫地说:“行,没问题,我这就和客人说。对了,松露的事儿你也别忘了,明天记得发过来。”

张遥应道:“行啦,忘不了,松露我都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去发过去了。”

挂了电话,张遥总算是松了口气,既解决了松露的销路问题,又帮游客找到了向导,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毕竟是第一次接待外来游客,难免让他有些担忧,生怕接待不好,会给村子和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不过毕竟条件有限,而且也没有对外开放,他能做到的也只有尽量提供帮助了。

张遥又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后,终于还是起床了。

此时院子里已经洒下了温暖的阳光,小表弟和边牧还在院子里争夺着那只被他扔出去的拖鞋,玩的不亦乐乎。

张遥洗漱过后便出发去了鱼塘。

自从鱼塘完工以后,李野就一个人躲在那里孵化鱼苗,张遥已经好几天没见过他人了。

下午建房子的师傅就会来家里,他现在去鱼塘不仅是为了去看他培育鱼苗的进度,也是想请他爸妈回来做饭,顺便从小溪里抓两条鱼回来晚上吃。

张遥走进育苗棚的时候,李野正在坐在一条小板凳上,正在聚精会神的给予取鱼卵。

因为注意力太过于集中,就连张遥走进来,他都没有发现。

李野虽然已经五六十岁了,但做事情的态度不用多说,只要是交给他的事情,他都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认真把事情做好。

为了培育第一批鱼苗,他们准备了600多条已经成熟的雌鱼,100多条成熟的雄鱼,需要一边给雌鱼排卵,一边给雄鱼排精。

这工作量其实并不小,现在看李野的样子,似乎有些忙不过来。

张遥关切的道:“李伯,如果你一个人忙不过来的话,我找两个年轻人帮你。”

李野听到张遥的声音后,缓缓的抬起了头,才发现张遥来了。

他放下了手中的鱼,起身道:“阿遥,你什么时候来的?找我有事儿吗?”

张遥摆了摆手,道:“我都好几天没见到你了,所以过来看看你这边的情况,我怕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咱们这鱼塘的规模也不小,要培育鱼苗,还要喂饲料,也挺辛苦的,要不我找几个年轻人和你一起干。”

李野擦了擦额头的汗,道:“我一个人确实有些忙不过来,如果能招到人的话,你就再招两三个人来吧。”

他经过这几天的尝试,也发现了自己体力和精力都比较有限,何况鱼塘确实比较大。

如果以后六个养殖池都放满鱼,他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不仅得培育鱼苗,还得管理鱼池,投放饲料,就更加忙不过来了。

虽然要把六个养殖池都放满鱼苗,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现在光是培育鱼苗,以及喂养从江里捕捞回来的三千条鱼,一个人也很费劲。

雅鱼本身也比较娇贵,如果养殖池出现什么问题,也可能造成大面积死亡。

所以随时要关注养殖池内的情况,如果忽略了任何一点细节,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可如果人手不够,发现风险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然后最终导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张遥见李野也认可了自己的提议,就知道他确实是忙不过来了,不然就以他什么都要亲力亲为的性格,不可能随便同意增加人手。

张遥点了点头,道:“行,我从其他村里找几个老实本分的年轻人跟着你,到时候你安排他们干活,不懂的你教教他们。”

李野摆了摆手,道:“放心吧,只要你把人找来,我自然有办法调教他们。”

张遥一边观看李野这几日的成果,一边回应着李野,道:“反正人我给你找来,你能带好他们就行,这样我也能少操一些心。”

他现在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确实精力有限,自然做不到每一件事情都亲力亲为,这个时候自然就需要像李野这样负责的管理者了。

过了一会儿,张遥又道:“对了李伯,下午你能不能把手头的事情放一下?我准备建一栋房子,一会儿建房的师傅要来看地基,下午能不能帮我做顿饭?”

李野思考了几秒后,道:“这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我手里的活儿已经开始了,如果不做完这些鱼籽就浪费了,这些活做完了,我还得再喂一会儿鱼。

要不这样,我下午四五点再过去做饭,你看能不能来得及?”

张遥听了他的话后,立刻便道:“当然来得及了,下午饭吃的晚一点也没关系,到时候多做几个好菜,把人接待好了就行。

如果你这边的活忙不过来,我先从厂里找两个过来帮帮你,等我找到人了,再把咱们换回来。”

李野顿了顿,然后道:“这也行,只要有人能给我搭把手,或者帮我抓一下鱼,喂一下饲料就行。”

现在只要有人能帮到干点活,他都可以,无论对方会不会都行。

张遥见此一幕,没好气的道:“你忙不过来,其实早应该跟我说的,我也没顾上你,你又不说,我根本不知道你这这么忙。”

李野顿了一下,才道:“有活我就埋头干了,哪想那么多呀,只是没想到这活越干越多,怎么都干不完。”

张遥听他这么一说,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因为基因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

他回到厂里之后,一个找了几个工人去给李野帮忙。

下午两点左右,李阳也载着盖房子的刘师傅回来了。

刘师傅非常的敬业,下了车之后,他就提议要去看地基了。

建房子首先要看地基稳不稳,需要下多少的料,然后才能确定要采购多少的料,需要多长的工期。

刘师傅提出要求之后,张遥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带他到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地基上,让他自己分析观察。

毕竟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的人来干,他现在也只有配合刘师傅的工作,尽快把建房子的事情确定下来。

刘师傅蹲在地上看了看泥土,接着拿出随身携带的尺子量了量,还拿出了张遥给他的图纸,站在各个角度细致的观察了起来。

片刻之后,张遥才向他询问道:“刘师傅,有什么发现吗?”

刘师傅并没有立刻回答张遥的问题,皱着眉头思考了几秒后,他才道:“你这个地基挺大的,也挺稳,位置也不错,可以省不少工和料。”

张遥听后接话道:“既然这样,那到时候建房的周期是不是也可以缩短一些?早点把房子建起来。”

刘师傅点了点头,道:“这个位置建房的难度比较低,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就现在看来,工期至少可以缩短一个月左右。

当然最后还得看工人,如果他们干活慢的话,也会影响到工期,如果干活都比较利索,配合的也好,那速度还能再快一些。”

确实是这个道理,毕竟真正干活的是工人,如果他们不靠谱的话,师傅再厉害也没什么用。

不过张遥用的师傅都是经过验证的,根据他们建鱼塘的时候的效率来看,每个人干活都非常的麻利,所以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张遥继续道:“刘师傅,我昨天和你说的那些工人,有几个现在就在村里,下午咱们一块儿吃个饭,到时候你可以见一见,先认识一下。”

刘师傅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道:“饭我就不吃了吧,你们这个地方距离县城也挺远的,开工之前我还得回去准备准备,过两天我搬过来就可以干活了。”

张遥却摆了摆手,道:“咱们也不差这一天半天的,再说了今天你想回城里也不容易,根本就没地方打车呀。

要不你今天就住下来,我把工人招叫过来,你再把前期的准备工作交代一下,明天一早再跟着送货的师傅一块儿回去。”

刘师傅听了张遥的话后感觉也有道理,于是点了点头,道:“那也行,咱们今天就把需要买的料给定下来,这样可以省下一些时间,等我过两天过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工了。”

刘师傅看完地基后,张遥又带着他去看了建鱼塘剩下的材料,进行了统计,又列了缺的材料的单子

下午吃饭的时候,张遥把村里之前参与鱼塘建设的工人都叫了过来,互相认识的同时,让师傅分析人手够不够。

一切准备就绪后,接下来就需要采购材料,然后等师傅正式进驻之后就可以开工建房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