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压力巨大(1 / 1)

加入書籤

张遥试图从工作意义的角度安慰苏魂,让她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他深知苏魂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只要让她明白自己的付出对整个事业的重要性,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她的疲惫。

苏魂喝了一口水,然后道:“哎,这高工资是真不好拿呀,以前听说有人可以月薪过万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听神话一样,现在自己虽然拿到了过万的月薪,可我也快只剩半条命了。”

她感慨着高薪背后的付出,声音中带着一丝苦笑。曾经,月薪过万是她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实现了,却发现背后是如此的艰辛。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身体和精神都濒临极限。

张遥接话道:“任何收获都是靠付出换取的,不然谁会平白无故给你钱呀?”

他继续阐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希望能让苏魂更加坚定信心。他知道苏魂并非是一个轻易抱怨的人,只是此刻的疲惫让她忍不住抒发内心的感慨。他想用自己的话语鼓励她,让她看到未来的希望。

“如果咱们的网站不能好好运行下去,咱们不能把这些产品卖出去,那咱们厂里的工人怎么办?村里的各种农产品怎么卖出去?”

他从更宏观的角度说明网站运营的重要性,让苏魂明白她的工作不仅仅关乎自己的收入,更关乎着整个团队和村子的利益。厂里的工人依靠产品的销售获得收入,村子里的农产品也需要通过网站这个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当你做了这么多事情,维持了咱们的网站正常运行,把这么多农产品卖了出去时,不仅你得到了工资,大家也都得到了回报,这就是你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啊。”

他强调苏魂工作对整个事业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大家的积极影响。她的每一份努力,都像一颗星星之火,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燎原之势,为整个团队和村子带来希望和发展。

苏魂摆了摆手,道:“好啦,你不要给我说这些了,这些道理我都懂,我只是太疲惫了。”

她表示理解张遥所说,但此刻更需要的是休息。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的倦怠,这些道理她心里明白,只是长时间的劳累让她需要的不仅仅是安慰,更需要切实的帮助。

她说完就闭上眼睛,仰头躺在了椅子上,想用片刻的休息时间养一养神,过会儿还得继续工作。

她缓缓闭上眼睛,头向后仰靠在椅子上,试图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放松。她知道,休息片刻后,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她,她必须尽快恢复精力,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张遥见此一幕后问道:“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给你安排一个助理吧,这样你可以把一些工作分摊给她,而且有个人在你旁边的话,你也更好安排工作。”

他提出解决办法,希望通过增加人手减轻苏魂的负担。看着苏魂疲惫的样子,他再也不忍心让她独自承受这一切。

增加一个助理,不仅能帮助她分担工作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他的三个舍友都在远程办公,根本没有办法做这边办公室的事情,而且工作内容也基本已经排满了,也腾不出人来做更多事情了。

这种情况之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人手。

张遥做这么多事情的目的,是大家都可以赚到钱,而不是要压榨任何人,所以无论哪里需要人手,他都可以无条件加人。

现在虽然各方面投入都很多,但起码网站是盈利的,这点成本支出还是可以承担的。

苏魂听到张遥要给她招助理,她立刻就睁开了眼睛,道:“好啊,我早就想让你给我招人了,但就是怕你找不到合适的,到时候又白折腾。”

苏魂虽然一直想让张遥帮自己招一个人,但一直找不到机会说,现在他这么一提,她立刻抓住了机会。

张遥想了想,然后道:“我给你找一个女生怎么样?”

他微微皱眉,陷入短暂的思索。在他的考量中,苏魂是女生,工作上的紧密协作可能需要更和谐的性别搭配,女生之间或许更容易沟通和配合,在一些细节和情感理解上也可能更有优势。

苏魂是女生,既然是给她招助理,那还是给她招一个女生比较合适。

从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团队氛围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安排似乎更加顺理成章。同性之间往往有着天然的默契,在日常的工作交流和配合中,可能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误解,更有利于工作的高效开展。

苏魂道:“只要你能招到人,而且干活麻利,男生女生都行,我不挑。”

此刻的苏魂,早已被繁重的工作消磨了对助手性别的执念。她只迫切地希望能有一个手脚勤快、做事干练的人来帮她分担肩头的重担,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能切实地减轻她的工作压力,对她来说都是雪中送炭。

张遥这是想起了前几天招人的时候,被他筛选掉的一个小姑娘。

他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前几天招聘现场,那个身形娇小的小姑娘怯生生的模样浮现在他眼前。当时,招聘现场人头攒动,各种简历堆积如山,他在众多应聘者中艰难地筛选着合适的人选。

于是继续道:“正好前几天鱼塘那边招人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个小姑娘,她个子比较小,我怕干不了体力活,加上我人招的也差不多了,就没要,既然你这边需要的话,我就把她招过来。”

他详细地向苏魂解释着这个小姑娘的情况,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和不确定。他回忆起当时因为考虑到鱼塘工作的体力要求较高,而小姑娘身材娇小,担心她难以承受,所以没有录用她。但现在苏魂这里的工作性质不同,或许她能胜任。

苏魂此刻已经来者不拒了,直接道:“那你就招过来吧,反正我这儿又不用干体力活,也就是整理一些资料而已,就是可能上班时间有点长,就算没事儿也得待在办公室,比较无聊而已。”

张遥接着提醒道:“不过她学历并不高,只是上到了初中而已,这些办公软件之类的东西她可能都不懂,很多东西你都得慢慢教她。”

苏魂摆了摆手,道:“嗐,这有什么呀?只要她识字,什么东西都可以慢慢学,多一个人干活就行了。”

张遥见她很是宽容,便也放心了,他接着又道:“行,既然这样,明天我就把人给你带过来。

看到苏魂如此通情达理,张遥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觉得事情就这样顺利地定下来了,是时候让小姑娘尽快加入,为苏魂分担工作了。

以后加了人,办公室的活儿不忙的时候,以后你可以带着她去村里拍一些素材,有时候我可能顾不上拍。”

苏魂拍了拍脑门,道:“你现在真是把什么活儿都丢给我了,如果然后自媒体的运营也由我来做,还得给你拍素材、剪视频等等,这么多事情就算加一个人也干不完啊!”

自媒体运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内容策划、拍摄到剪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雕琢,再加上还要拍摄村里的素材,这些任务叠加在一起,即便多一个人帮忙,似乎也难以应付得过来。

苏魂这么说也对,因为拍视频剪视频的工作量并不小。

何况想要把社交媒体运营好,不仅需要拍出高质量的视频和图片,还需要写出有吸引力的文案,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大。

虽然在此之前社交媒体的运营效果勉强还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接来了几万粉丝。

前期他们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粉丝数量的快速增长证明了他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因为随着粉丝基数的增大,用户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内容的要求也愈发苛刻。

可想要继续吸引粉丝关注,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如潮水般涌来,用户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想要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对账号的关注,难度可想而知。每一次发布的内容都要比上一次更精彩、更有创意,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崭露头角。

为了保持热度,以及粉丝粘性,对作品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还要保持更新的频率,以及内容的多样化。

粉丝们喜欢新鲜、有趣、有价值的内容,如果账号长时间不更新,或者内容单一、缺乏新意,就很容易被他们遗忘。因此,不仅要保证作品的高质量,还要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满足不同粉丝的需求。

创作本来就是艰难的,还要做到保持更新频率的同时,做到内容多样化,这是非常困难的。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绞尽脑汁的过程,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挖掘新的创意和话题,同时还要兼顾更新速度,这对创作者的能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意的枯竭、灵感的缺失都可能成为创作过程中的绊脚石。

现在苏魂负责的事情本来就很多,如果还要负责运营社交媒体,以及创作,那她确实忙不过来,哪怕再加一个人也无济于事。

她已经承担了文案策划、活动策划、商品上架等诸多工作,如今再加上社交媒体运营和创作,任务量远远超出了她和新助手能够承受的范围。这些工作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和专业知识,即便有新助手帮忙,也只能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核心任务仍然需要她亲自完成。

因为想要运营好一个社交媒体,并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做好的,尤其是想要发展壮大,做到数十万或数百万粉丝,那就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做才行。

如果让张遥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组建一个团队,他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张遥深知专业团队对于社交媒体运营的重要性,但当前的状况让他感到颇为无奈。他的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想要立刻组建一支专业的社交媒体运营团队,面临着诸多困难。

现在他需要养活的工人越来越多了,除了厂里面的一二十个工人,还有建房子的工人,以及管理鱼塘的工人。

随着各项事业的逐步推进,员工数量不断增加。工厂里的工人负责生产产品,建房子的工人为大家打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鱼塘的工人则专注于水产养殖。每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而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大的人力成本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苏魂和他的三个舍友,以及苏魂父亲,接下来还得给苏魂加一个员工。

所有员工加起来,人数已经接近50个人了,单工资的开销就是一大笔支出。

庞大的员工数量意味着高额的工资支出,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经济负担。每个月的工资发放就像一场紧张的财务战役,需要确保资金的充足和准时,否则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的稳定发展。

每个人的工资算5000块钱,50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就是25万元。

这个数字像一个沉甸甸的砝码,压在张遥的心头。

如果能够保证收入,那这些支出并不算什么,可如果收入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那很可能就发不出工资了。

前些日子张遥刚在开农机店上投入了百万,虽然这笔钱只要把农机卖出去就可以收回来一部分,可其中大部分都是村民拿自己的农产品兑换的农机,如果想要增加回本,还需要把这些农产品卖出去才行。

农机店的投入巨大,本指望通过销售农机来回笼资金,然而现实情况却增加了资金回收的难度。

村民用农产品兑换农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的销售,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将这些农产品成功卖出去,才能真正实现资金的回笼。

除了这一部分投入,接下来张遥建房子还需要花上几十万。

建房子又是一笔巨额支出,进一步加重了他的经济负担。房子的建设需要购买建筑材料、聘请施工人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此刻他感觉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赚钱,但同时每分每秒也在花钱,而且他们必须每时每刻都达到平衡才行,否则后果很严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