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关中消息(1 / 1)

加入書籤

演武结束后的校场上,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刘协站在检阅台之上,望着下方整齐列阵的骁果军将士,胸中激荡的热血久久不能平息。

这才是他扫平天下不臣的根本力量,是他赖以中兴大汉的希望所在。

良久,他轻抬了一下手。

徐晃见状,下令骁果军在各级将校的指挥下继续训练。

大约一柱香的功夫,刘协望着各处热火朝天的训练,却是说道:“公明,朕有一事要问!”

“请陛下示下!”徐晃微躬了一下身,举手抱拳。

刘协略一沉吟,说道:“据关中传来的消息,李傕、郭汜正在集结兵马意欲卷土重来,你认为是据城而守?还是出城迎战?”

徐晃闻听,谨慎的回道:“陛下,恕臣直言,骁果军初建数月,虽已初见成效,可若是仓促野战,那必定是损伤惨重!”

刘协目光一沉,随即沉默不语。

好一会后他才叹道:“你说的有道理,骁果军是朕的根本,不可轻易折损!”

说完,他就要转身离开,突见那名守辕门的军侯急匆匆的奔来,在高台前单膝跪地拜道:“陛下,辕门外有一自称史阿的人,说有急事要见陛下!”

刘协神色微怔,顷刻间变得严肃起来,当即吩咐道:“回宫!”

………

养心殿内,换上便服的刘协端坐在御案后。史阿风尘仆仆地站在殿中,正在禀报关中军情。

史阿数日前便被刘协派往关中亲自打探消息,如今是刚回安邑不久。

刘协越听脸色越是凝重,但他并没有说些什么,而是吩咐侍立在外的穆顺:“速传召诸臣养心殿觐见!”

半个时辰后,三公九卿及众将领齐聚养心殿。

待众臣行礼完毕,刘协抬手示意他们入座,可他的脸色却是依然凝重无比,沉声道:“史阿,你再把探得的消息与诸卿诉说一遍!”

“臣遵旨!”史阿领命。

待史阿再度叙述完毕后,太尉杨彪当即是惊呼起来,声音都有些发颤:“什么?十余万大军?”

他脸色变得有些惨白:“陛下,李傕和郭汜自茅津渡战后,所剩兵马不过数万,怎么会突然召集了十余万大军?”

“哼!”司空张喜瞥了一眼杨彪,不屑说道:“杨太尉,你是没听清吗?李傕和郭汜游说弘农张济和华阴段煨合攻河东!”

“那也不够十余万!”杨彪不服的反驳,“张济麾下部众不过万余,而段煨则是更少,只有数千之众。加上李傕、郭汜联军也没有十万之众!”

张喜撇了撇嘴,不再说话。

刘协稍作沉思,也没有说话,转头看向了史阿。

史阿见状,忙回道:“陛下,李、郭、张、段四人兵马虽没有十万,但李傕和郭汜与诸羌、诸氐等族关系甚好,他们许以重利,那些氐、羌豪帅纷纷遣部众归附!

此外,李傕和郭汜为了增加军威声势,大肆搜刮长安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流民等,这才聚起十余万之众!”

史阿说完,刘协及众臣这才恍然大悟。太仆韩融忍不住怒道:“这些胡人见利忘义,竟与李、郭等逆贼苟合!”

他郑重的一抱拳:“陛下,待大汉中兴,定不能轻易放过那些胡族!”

刘协轻摆了一下手,淡淡说道:“此事以后再提,但眼下是西凉军十余万即将袭来,朕召集诸卿是商议如何迎敌。

虽然那些兵马超过一半是胡人和裹挟的流民百姓,但毕竟人多势众,若是一个不慎,朝廷就有再度倾覆的危险!”

他缓缓掠过每一位朝臣的脸面,问道:“诸卿,十余万西凉军即将压境,朕和朝廷该如何应对?”

话音刚落,安集将军董承就迫不及待的起身禀道:“陛下,西凉军虽多,可却都是乌合之众,以臣对他们的了解,只要守住安邑数月,他们自动会退!”

车骑将军张杨眉头一皱,接过话头说道:“可即使如此,那安邑城内人吃马嚼,定要耗费不少粮草,朝廷也是吃消不起啊!”

“哼!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朝廷现在不是有充足的粮草吗?完全可以借此消耗西凉军!”董承狠狠瞪了一眼张杨,转头向刘协禀道:“陛下,据城死守才是上策!”

张杨毕竟是车骑将军,又有护驾大功,天子刘协对其甚是尊重和笼络,他怎受得了董承的讥讽,当即不满的说道:“可若是守不住呢?”

未等董承反应,他又阴阳怪气、暗含讥讽道说道:“况且,安集将军出自西凉军,应该知道那些西凉军的秉性,他们自不会甘于等到粮草告罄,定要派出轻骑大肆劫掠搜刮周边粮草,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干!”

“你……”董承气的脸色通红,有心想反驳,可事实确实如此。

脸色变了又变,他眼珠一转,哼道:“难道以车骑将军的意思是要出城与西凉军野战了?如今朝廷各部兵马加起来也不过三万,怎能敌得过十余万大军!”

“出城野战又如何?”张杨高傲的昂起头,“我张杨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

“好!”董承阴笑着赞道,“既然如此,待西凉军兵临城下时,就请车骑将军出城一战吧!”

张杨刚要说些什么,突听天子刘协冷哼一声,顿时吓得闭上了嘴巴。

刘协目光微冷,直视张杨和董承,斥道:“这里是御前议事,不是市井吵闹,尔等身为朝廷重臣,遇到军国大事却是如此轻率!”

张杨和董承闻言,连忙跪地请罪。其余朝臣见了,也是心思各异,不敢多言。

刘协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董承和张杨,前者因封赏不公心生怨念,越来越放肆,而后者居有大功,也是渐渐不知礼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平缓了一下情绪,看着诸臣淡淡道:“以后议事再因私怨而争执,朕将严惩不贷!”

说罢,他挥了一下衣袖,董承和张杨如蒙大赦,连忙告谢起身回座。

可是此时,刘协已没了议事的好心情。

他想了想,随后说道:“今日议事到此为止,三公及侍中董昭、宗正刘艾、少府周忠、大司农王邑、执金吾暂且留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