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这把基本稳了(1 / 1)

加入書籤

人总是要成长的。

好在我碰到的只是个胆小的银匠,损失并不算多大。

不过王强这人确实不老实。

两万块钱,其中一万二都被他收进了柜台,柜面上就只留了八千。

完后他呵呵一笑,给了我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嗯……其实我不是很懂。

我当时就想,如果有一天我跟郝润结了婚,那我指定不私藏小金库儿。

此等偷偷摸摸的行径,怎是大丈夫所为?

我要藏就藏大金库!

钱全都得进我兜里装着!

一瞬间的胡思乱想过后,我直视王强问:“王哥,钱你也收了,可以告诉我了吧?”

“嗯嗯~”

回头看下后院儿,他压低声音,贼眉鼠眼就说:“其实也没啥,就去年有个老头儿,找我打首饰给我的!”

呵呵,果然。

点点头,我追问道:“多大岁数?知不知道叫啥?哪的人?”

“六七十,姓海,叫啥不知道,哪的人么……”

王强皱了皱眉,但很快又舒展开:“这个也不清楚,不过来我们这打首饰的除了本镇人,一般跑不出查苏、双胜、金宝、海鲁这一片,你等别的地方吧,西边的都上县里,北边儿的直接双辽儿了……”

卧槽?

我顿时脸黑。

这范围有点大啊?

海姓虽然是偏小众的姓氏,但科左这边儿姓海的人却不在少数。

资料上说过,打从清朝后期开始,整个科尔沁地区的海佳、克勒徳、海勒图锡等好几个蒙古姓氏,都渐渐改成了海姓。

略微琢磨几秒,我又问:“具体去年啥时候,他打了啥首饰,你把经过仔细说一下。”

“额……去年夏天,应该是六月份……”

说着,王强一伸手,从柜台下拿出账本一通翻找,完后指着六月十一号说就这个。

扯过账本仔细一看,我发现他指那一栏里,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字,都是各种首饰名称和具体要求什么的。

看的同时,王强继续说道:“那天一开始我也妹咋瞅那老头儿,因为他穿的挺一般的,妹成想他转了一圈儿,居然跟我说,要打一副全套儿蒙古首饰,然后就给喽我三十个这种银元。”

盗墓干的时间长了,一看见首饰名录,我就会联想到陪葬品。

于是我下意识就问:“他打这些玩意儿,活人用死人用啊?”

“嗐!”

王强直接被雷到了,忙摆了下手说谁给死人打这些东西,结婚用的,女方儿戴。

我想了想,暗自点头。

海姓、结婚。

这么一来,范围倒是缩小了不少。

“诶?”

忽然,我意识到有出入,指指桌上的银元就问:“你说他给你三十个,那另外六个哪来的?”

“工费啊?”

王强理所当然道:“往们打首饰挣的就是工费,银子不挣啥钱儿,完后那天他一听我要一千,扭头就走了,一气等到下午才回来,因为这条街上就我工费最便宜。”

说来好笑,我见过的首饰虽然不少,但做首饰这方面仍然是我的知识盲区。

看了看他账本上那些东西,我也觉得有点贵,便好奇的问:“做这些东西要一千呢?这么贵么?”

“嘿!老板你看你这话说嘚!”

“他做全套儿,六七百克银子,我这简单嘚一克五毛,复杂嘚一克一块三,他这都老款式儿,没几个简单嘚,一千块钱够便宜的啦!”

说着他指了下货柜里的一件簪花头面:“就这一件儿,我就得干五六天呀,我还得搭上珊瑚、松石、玛瑙、蜜蜡、珍珠这些个杂七杂八的佩饰,当时我看他穿的也不好,一千都是搂着要的,要不他最后也不能回来呀?”

王强这话说的倒很实在,明显不是骗人。

我这才知道,原来打首饰是按克收费的,看来还得是技术工种,确实赚钱。

“然后呢?”

“然后他就问我,多少块儿这种大洋能顶一千块钱,我一看他上边都有戳儿,寻思着肯定便宜,估计一块儿三四十块钱吧,就跟他要喽三十块儿,让他过俩月来拿货结工费,你看这不写着么,八月二十号来的,那天又给喽我三十块儿,完后这一年来嘚,我用喽二十多块儿。”

盯着账本上的日期,我不自觉眯起眼睛。

多少块儿能顶?

对方既敢放这话,那绝逼是有很多块儿啊!

尤其,还是先后拿了两回……

嗯!

这把基本稳了!

继续追问了一些细节后,我感觉没什么遗漏的了,便叫王强按着账本上的名录,将各种首饰找出来看看,想要熟悉一下样貌。

但他说那老头儿要求多,他手里没有完全一样的,最后只能找出几套,对比着给我形容了一下。

其中有副手镯不错。

老式儿的水浪纹,缀以少量珊瑚和松石,看起来十分简朴大气。

一问价格才三百块钱,我索性买下来,打算送给郝润。

男人也有购物瘾。

买完这副我一琢磨,又挑了一副宫廷风格的万寿纹银镯,准备带回伊春送给奶奶。

原本王强是要送我的,但咱不是那种吃拿卡要的人,不差那几百块钱。(实际上两副镯子加起来才二百出头儿,又叫他小坑了我一笔)

离开银匠铺,帕杰罗和212一路开到嘎朗镇外。

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我将这些信息说给众人,完后总结道:“接下来,咱们只要在对应区域,找去年八月二十号以后,家里取过媳妇的海姓人家就可以了!”

听见这话其他人倒没什么,唯独江小楠和桑悦对视一眼,逐渐皱起了眉。

盘算几秒,桑悦举手说:“萧哥,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这头儿真要是蒙古族,除非特有钱的人家儿,否则娶媳妇是不会给太多首饰的,尤其像你说的那种全套的,一般都是女方儿出,所以咱不能找婆家姓海的,得找娘家姓海的……”

窝操?

我看了看众人:“是……是这样?”

而被桑悦这么一说,李斌他们也逐渐反应过来,纷纷点头说是。

“没错儿没错儿!”

孙大志补充道:“而且吧,要真是那种特老的蒙古族,还讲究嫁妆得比彩礼多点儿,我二婶儿就是,我记着当时她跟我二叔结婚之前,她们家里条件不好,还特意来人儿说过,让我家别给太多彩礼,要不陪嫁费劲……”

我缓缓点了点头,不自觉就说牛逼。

后续我打听了一下,发现确实像他们说的那样,这头儿好多的老蒙古族,都有“娶的起媳妇,聘不起姑娘”的说法。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优良传统,我感觉值得推广……

不过这么一来,工作量就增加了。

毕竟我们也不确定,这个姓海的老头儿是不是蒙古族。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蒙古族他咋会打全套的蒙古首饰?

同样的问题,当时我也问来着。

很简单。

一方面是并非所有的蒙古族,都能保持上边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有可能双方都不是蒙古族,但受本地影响,就搞个蒙古风格的婚礼,这种情况也是十分正常的。

可就算是这样,也比铲地皮收银元的效率高。

尤其是双胜和金宝,基本每个村子里我们都有联系人,逐个去问就能排除大片区域。

然后……

他妈的,第二天问了一上午,整个双胜和金宝就都被排除了!

俩地方姓海的人家不少,但打从去年八月到现在,还真就没有一家办过喜事儿……

这就没招了。

我们只能继续摸排。

当然这回就不收银元了,直接锁定银首饰,因为这样可以大张旗鼓的打听,一个村儿里有没有哪家娶媳妇聘闺女的时候,给新娘子带过全套儿的银首饰。

一旦有,立即就可以问姓什么,不姓海的直接怕死。

两天后。

上午九点多,郝润我俩流窜到查苏的某个嘎查,见有个大叔在地头干活,便准备过去搭话。

不料就这时,忽然电话一响。

是小兵打来的。

“喂,萧哥,我俩这头儿有发现了,女方儿姓海,去年十一结的婚,但是……但是不太好上门儿啊?”

“啊?不太好上门儿?”

“咋啦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