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隐身的神秘玉盒(1 / 1)

加入書籤

“当然是真的。”

温瑕认真地点了点头。

这个念头她心里早就想过。

对于玄学师而言,传道授业和降妖除魔一样,都是可以积累功德的。

功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着实有用,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助人逢凶化吉,心想事成。

天地灵气骤变,本方世界的妖魔鬼怪以后都会越来越强。

温瑕自身需要功德来改善气运。

况且她一身本事随便分享一些,就已经是外界不可多得的玄学正法了。

得到了温瑕的承诺,齐老乐得连连搓手,好像一只饿坏了的大苍蝇。

他从袖口摸出一枚黄铜钥匙,递给白斓,丢下一句“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就急匆匆地走了。

白斓无奈地看着温瑕。

“接下来呢?要不要我带路?”

“那当然需要了。”

温瑕呵呵一笑,抱着手臂道。

“我只能推算出仓库位置在哪儿,不知道哪里是门。”

“要是没有你指引正门,恐怕就得强闯才能进去了。拆坏了门锁倒是无所谓,万一放出什么被封印的妖魔,辛苦的可是这里的所有人哦!”

白斓翻了个白眼,噗的一声迅速变回了雪貂的样子。

它叼着钥匙朝温瑕看了一眼,示意跟上,随即就朝着前方跑去。

温瑕立刻跟上。

一人一貂沿着异事局绕了半圈,白斓就钻进了一道不起眼的地下通道。

这地下通道似乎是一处防空洞一般的建筑,废弃已久,到处都长着杂草青苔,还有许多分叉。

温瑕紧跟着白斓前行,暗暗记住脚步。

每隔七七四十九步,两人便转换方向。

连续六次后,白斓的耳朵动了动,脚步忽然停下了。

它和温瑕齐刷刷地扭头。

眼前多出了一道老旧的朱漆大门,门上铜钉遍布,黄铜兽首狰狞无比,表情无端散发着一股阴冷神秘的气息。

“就是这里了。”

白斓幻化成人形,把钥匙递给温瑕,严肃道。

“藏宝库,封印处,收容所……你叫它什么都行,这扇大门的后面,就是异事局最神秘也最危险的地方。”

“气势不错,能感觉到妖气和魔气,看来异事局还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的。”

温瑕饶有兴趣地摸了摸下巴,“不过,真有这么危险吗?”

或许是她的语气太期待了。

白斓一听,心里顿时冒出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炸了毛。

“你……你这语气,是想干什么?”

“不干什么,就是好奇。”

温瑕微笑道:“小白祖师要是害怕里面的妖怪冲出来,也可以躲在我身后。”

“谁怕了!”

白斓气鼓鼓地嘟哝着说:“这里的不少妖物还是我塞进去的呢,一巴掌一个,都是手下败将。”

“我是怕你……你要是乱来,可比这里的任何妖魔鬼怪都可怕!”

“那你大可放心,我不是来捣乱的,我是来寻宝的。”

说着,温瑕就用钥匙插进兽首口中,轻松地打开了大门。

咔嚓一声。

兽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朱红大门应声打开。

温瑕一把抄起地上的白斓,放在肩上,大步走了进去。

这是她第一次来这间仓库。

仓库里摆满了高高的檀木架,架子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

容器上的黄符已经褪色,朱砂勾勒的太极图像干涸的血迹,在蒙尘的光线下隐隐搏动。

“这些都是被封印的不祥之物。”

白斓抖了抖尾巴,警惕地说:“也许是灵气复苏的影响,我感觉它们的气息比以前强了。”

温瑕简单扫了一眼,不感兴趣,快步略过。

根据罗岩的记忆,天师道收藏的“仙人羽衣”该是放在第三排架子。

温瑕眯了眯眼,想起自己窥视过的记忆碎片,迅速朝目标位置走去,很快就看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

那是一个镶金嵌玉的玉盒,上头贴着一张极为古老的护符。

护符以变形鸟虫文书写。

这种文字如今早已失传,在天师道内几乎无人认识。

但在温瑕眼里,那一行字迹堪称她穿越以来最大的惊喜。

白斓顺着她的目光望向盒子,眼里闪过一丝惊讶。

“你对这东西感兴趣?”

温瑕摸了摸他的脑壳,温和道。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也打不开。”

白斓摇了摇头,说。

“依我看,这个盒子的历史也许比天师道这个组织还久远。在我能稳定化形之前,它就在库房里面待着了,是所有收藏品之中的元老。”

“我也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但这上头的护符十分奇怪,就是不让人碰。”

说着,白斓就伸手去摸那个盒子。

盒子在接触的瞬间忽然消失。

等他把手缩了回来,盒子又重新出现在了原处。

“你看,就像这样。”

白斓抬起头,有些郁闷地对温瑕说。

“过去也有人试图研究它,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我怀疑是这上面的护符在作怪,可是天师道里好奇的人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人能看懂!”

“这是上古鸟虫文,用作符箓能够沟通天地,奇诡深奥。”

温瑕淡淡道:“我是在罗岩的记忆中得知了它的存在。说明罗大师原本也好奇这是什么,但不明就里,在化身为山神后,方才看懂了其中的些许意思。”

白斓的眼珠子骤然瞪大了。

“我擦,你怎么还有这能力?”

“凑巧罢了,记忆潜藏在神魂深处,可不是那么容易‘看’的东西。”

温瑕看着那玉盒上的护符,轻声念了出来。

“这护符上其实是一道遗嘱。”

“壬寅夏月,于苍鹤山得仙人羽衣,门下弟子为我完成三愿,方可传承此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