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命呜呼(1 / 1)

加入書籤

平昭训有些心虚地看向慕安然,“不知良娣姐姐叫妾身所为何事?”

慕安然勾唇浅笑,“颜昭训胆大妄为,竟然做下此等糊涂事,平昭训先前就没发现一点端倪吗?”

平昭训的一张小脸霎时间惨白,“良娣姐姐何出此言,我与颜昭训只是说过几次话而已,并没有太深的交集。更何况,这种诛九族的大事,她也不可能和我说啊。”

慕安然围着她转了两圈,随即拍着她的肩膀轻笑道:“颜昭训的那个脑子是想不出这个主意的,这件事的背后肯定有人指使。此事伤害了四公子,殿下不会轻易放弃。但愿那背后之人能够藏的深一点,不要被发现才好。”

说完,这才带着人转身离开。

张良媛看着脸色惨白的平昭训只是笑了笑,却未再说其他,只是目光里的嘲弄是任谁都看得出来的。

平昭训站在院门口久久回不过神来,许久之后才抬脚朝着永宁殿走去。

林良缘自从位分被降之后就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今天的事情饶是听说了,却也没有出面去过问。

此时见到平昭训如风中凌乱的小白花似的坐在这里哆哆嗦嗦的模样,也不禁皱了眉头。

“颜昭训什么都没说,那你慌什么?”

平昭训苦着脸,“可宸良娣那话分明就意有所指,妾身是害怕……”

林良缘嗤笑,“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才只能是意有所指,如果她有证据,就会直接抓住你了。更何况,这件事你可曾参与?”

平昭训想也没想就摇了头,林良缘笑了笑。

“既然你都没参与,那你又怕什么呢?”

平昭训的一颗心还是慌乱的厉害,“可宸良娣说颜昭训背后还有人,我就担心。”

林良缘摩挲着茶盏边缘冷冷笑着,“想要服众就必须有证据,她现在这般无非就是吓唬你,若是你心里有鬼,行事自然会露出马脚。既然此事你没参与,日后见了人就大大方方的,不要像是做错了事一样。”

平昭训见林良缘如此淡定,心里也跟着松了口气,好半晌后才算是平稳下来。

“良媛,妾身觉得宸良娣那般出身的人,按理说不该有今日这般沉稳与头脑。可今日之事从头到尾,她都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这怎么可能呢?”

林良缘的面色不太好,“可能是殿下为她出主意了吧。”

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又觉得不仅是如此。

事发时,殿下还在宫里上朝呢,据说宸良娣都快处理完了,他才回来。

可她不愿意承认是宸良娣个人有本事。

她那样出身的人怎么可能有本事?

怎么可以有本事?

平昭训见她脸色不好,也不敢再乱说话,寒暄了几句后就回了自己的住处。

而她的举动早已经落到了慕安然的眼中。

慕安然听着安顺给她的汇报,嘴角勾起冷笑。

她就觉得颜昭训那样的脑子能做这种事情简直是不可思议,原来这背后竟有林良缘的指点。

只不过到底是指点还是指使,如今已经无从追究。

但她以后还是要防着一些林良缘比较好。

心里这般想的时候,就见福安走了进来,行礼之后笑道:“殿下让奴才传话各处,日后大家每日都要来曲水殿请安。一来是让众人有个规矩,二来也请宸良娣多多约束后院。”

慕安然真的是有些吃惊。

她自然清楚一个请安代表着什么,从今以后,她在东宫后院的位置算是无人能及了,只要她自身不犯错,再加上三个孩子的加成,就算日后殿下登基,她的位分也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是……

碧蓝等人都惊喜万分地看着慕安然,齐齐跪地祝贺。

慕安然也没在这个时候扫兴,给了赏银打发走福安之后,碧蓝这才开心地说道:“主子,日后就算是进了宫,想必您也是贵妃的。”

慕安然勉强笑了笑。

她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成为皇后,一个贵妃哪里够。

只可惜这个时代的禁锢,想做主母,出身就一定要好。就算不能出身显赫,至少也要清清白白。

可她真的就是天崩开局,幸好现在还有一个做官的大哥。

但要想消除大臣们对她出身的偏见,还是要找到合适的机会才行。

“好了好了,今儿个大家都高兴,曲水殿上下众人每人赏三个月的月钱。”

碧蓝等人再次谢恩。

此时的前院书房里。

李默沉吟片刻说道:“殿下,昭王犯了这么大的事,皇上那边怎么一直都没有拿出个章程?就连长公主都被软禁皇寺,为何昭王那边……”

萧嵩冷笑,“昭王可是父皇的皇叔,若是连他都爆出私通敌国,那皇室的脸面又该如何?不过,昭王或许能逃过此劫,萧寒回来后肯定是要受死的。”

李默哼了一声,他在大理寺这么多年,身上早已威亚甚重,此时一声冷哼,也颇为威势。

“这么做岂不是太便宜了昭王。昭王身为皇室长辈,却带头做出这种卖国行为,妄为皇室中人。”

萧嵩嗤笑,“父皇也不是个肯吃亏的,这件事大约已经找昭王谈过了。明面上父皇不会动昭王,但实际上如何,咱们等着看就好了。”

半个月后,萧寒被押解回京时,满朝文武皆是一片哗然。

众人在处理长公主事件时就已经知道了贩卖军马和铜器一事了,但是没想到萧寒会参加。

萧寒在众人眼中不仅仅是同州总兵,也不仅仅是皇室中的年轻一辈,最主要的是他是昭王的孙子。

那可是皇室中辈分最高的人了,怎么能冒出这种丑闻。

对,这件事就是丑闻。

安静了片刻后,几乎是瞬间,那些朝臣们的责问声就差点掀翻了房顶,饶是绥安帝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此时也想落荒而逃。

最后还是绥安帝以处死萧寒为结局,才解决了老臣们的哄闹。

萧寒及家眷一百零八口全部被处死,据说斩首当日,昭王在府中一度晕厥,当晚就一命呼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