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分配老婆,补贴鼓励生育,婴儿潮(1 / 1)

加入書籤

“恭喜,恭喜。”

“袁永强和袁永涛兄弟运气真好,都分到了老婆。”

“好像是倭国女人吧?”

“有什么关系?总比一直打光棍要强吧?”

“是啊。他们娶了老婆,算是正真在这里安家了。”

今天是袁永强和袁永涛兄弟俩的大婚好日子,哥俩一起娶了老婆。

之前来的几百倭国女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汉语,等她们基本能用汉语沟通后,就陆续给她们安排婚事。

现在郑家管理的人口本来就少,除了不断从外弄来人外,还需要大力不进民众培养新的生命。

袁永强和袁永涛兄弟很幸运,都分到了老婆。

他们二十好几了,在老家因为家里人多,很穷,很难成婚的。

没想到漂洋过海来到婆罗洲,来到郑家这里后还能分到老婆,真是把他们兄弟高兴坏了。

“哈哈,永强,永涛啊,你们兄弟现在有了老婆,可要努力啊,争取明年就抱上儿子。”

“现在条件这么好,生了娃,会给好多好东西呢,生得越多,得到的好处越多。”

“是是,我们努力。”

“哈哈……”

袁永强和袁永涛兄弟敬酒时,村里的人开着玩笑。

不过,说的生孩子有很多好处是真的。

郑家刚宣布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从今年的五月开始,也就是这个月开始。

谁生了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丰厚的奖励。

比如,面粉,香蕉粉,菜油,蜂蜜,白糖,布匹,鸡蛋,鸡鸭,陶器,以及3个银币。

加起来价值超过十两白银,而且生的孩子越多,奖励的就越多。

1685年过去了四个多月时间,已经有一千多新生儿出生。

去年还只有数十个新生儿的。

郑家已经迎来了第一批婴儿潮,估计今年会有两三千婴儿出生。

对于之前出生的孩子,郑家会给予补偿,按照规定的份额,给以前生孩子的人家送一份物品。

倒是适婚年纪的男女,郑家会安排他们尽早成家,并大力鼓励补贴他们生孩子。

目前虽然还是男多女少,但差额已经不是那么大。

郑家已经与李家沟通过了,以后尽量多送女子过来,就算是不是汉人女子也可以的,比如倭国女子就很不错。

因为最近在安排学习汉语后的倭国女子陆续婚配,因此可以经常看到有结果的场景出现。

袁永强和袁永涛兄弟就是例子。

成婚了,有了孩子,才能让人安心待在这里,将这里当成自己真正的家,努力把日子过好,把这里建设好。

郑明不知道袁永强和袁永涛兄弟今天成婚,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他现在正在坤甸的港口,在这里的造船所看看船只的建造情况。

向子墨,他是造船所的负责人,正在跟郑明说今年造船所的情况。

“比起去年,今年造船所的人手和船匠又多了些。

如今已经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专门建造战船,另一部分专门建造民用船只……

坤甸这里水域多,又有坤江在,需要许多船只来运输货物。

以前多是建造中小型的民用船只,现在开始建造更大的发型民用船只,方便在坤江中航行。”

有了发型的民用船只,不久后郑家往坤江东面安排人开荒就方便了。

因为目前郑家还没有打算自己组织商船船队出去贸易,所以还没有建造更大的商船,更别说加装火炮的武装商船了。

再说了,目前造船所的人手和船匠,只是建造战船和民用船只都忙不过来。

等人口够多了,船匠也多了,就可以建造武装商船,组建出海贸易的船队了。

到时候再安排两三艘战船跟着,比李家和叶家的船队还要有安全保障。

了解完造船所的情况,郑明来到码头,看到坤江江面上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

它们主要是沿着万明河,将万明河东岸的稻谷等作物运送到码头这里来,方便以后给李家或者叶家装船。

当然,还有运送木材,石材,矿石等的船只。

“吉克?”

无意间,郑明在码头发现了一些土著人,其中领头的就是吉克。

如今,吉克几乎每个月都会带着一些东西来这边换他们需要的东西。

已经熟悉这里的情况,不需要次次都要郑明出面。

吉克这个土著人,心思活络,愿意跟外面接触,愿意与郑家不断接触,他现在已经学了一些汉语,能够简单的进行一些交流。

郑明故意过去跟吉克打招呼,表示亲近和重视,让人给他们优惠。

好处多多,以后赶紧加入郑家吧,别再过着衣布遮体的原始生活。

“谢谢,郑明公子,你是好人,这里许多人都很好……”吉克还十分看着郑明如此对待他们。

时间一晃,到了六月初。

田间的主道路的建设在稳定推进中,已经用水泥修了一些路段出来。

无论是人,还是牛马,走在水泥路上,不用再躺泥巴路,运送稻谷方便了许多,省时省力都很高兴。

一天。

李家的船队到了,是李彦昌带队的。

“两千两百多人,除了两百多是买船票下来的,其他的都是倭国人。”

李彦昌说道:“我们跟倭国的几个大的牙子建立了关系,然后从他们那里弄来了这么多人。

其中女子最多,其次是孩子,男子最少,没有老的。”

上次李彦盛带来的倭国人中,孩子也不少,对于这些孩子,郑家安排他们先学汉语,然后读书识字算术。

相比倭国的青壮男子,这些孩子更值得培养下。

两百多买船票来的人,不用说,很好安排。

这差不多两千的倭国人,其中青壮男子只有四百多人,青壮女子有八百多人,孩子有七百多人。

李家给的价,可比叶家便宜许多,一共大概是三万三千多两白银。

另外李彦昌还带来了一千吨铁矿石,硝石二十吨,硫磺二十吨,马匹八十一匹,食盐三十吨,小麦一百吨,菜油十吨,燧发枪两百支。

大概是一万八千多两白银。

之后李彦昌去了趟爪哇岛,带回来两千五百吨石灰石,因为经常买,量大,所以那边有人专门做李家这个生意,规模大了许多。

另外还有二十吨硫磺,五十吨食盐,两百吨高岭土。

这些价值一万两千多两白银。

在李彦昌离开坤甸时,从郑家这里买走了五百吨红糖,一千五百吨稻谷,一百吨胡椒,两万斤生丝。

合计价值大概有六万两白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