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竹峰上阖家欢,谪仙人再入人间!(1 / 1)

加入書籤

苏茹话音方落,膳堂内已是筷影如电。

田不易的筷子在半空划出一道残影,直奔那盘红烧灵鱼而去。

谁知离红烧灵鱼最近的杜必书早有防备,手中筷子一挑,竟使了个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将师尊的攻势化解于无形。

郑大礼趁机探筷,眼看就要夹走最肥美的那块鱼腹。

“啪!”

吕大信的筷子突然横插进来,硬生生将鱼腹截成两段。

“五师弟好身手!”

何大智赞叹一声,筷子却不停歇,转战那盘清炒灵笋。

吴大义闷声不响,碗里已经堆起小山般的灵菇,这灵菇是他早起去后山亲自采的,鲜不鲜他最有发言权。

宋大仁最是稳重,先给张小凡碗里夹了块排骨,这才加入战局,谁知一抬头,那盘蜜汁火腿竟已少了半边。

“灵儿!”

田不易见坐在李白身边一个劲给他夹菜的女儿,心里莫名升起一种不适,突然道:

“把你炖的灵鸡汤给为父盛一碗。”

田灵儿鼓着腮帮子,含混不清地嘟囔:“爹你自己盛啊,以你的修为隔空取物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说着田灵儿又往李白碗里塞了块晶莹剔透的笋片:

“李师兄尝尝这个!”

“我们大竹峰最好吃的就是笋片了。”

见女儿不理会自己这个老父亲,反而继续给李白夹菜,田不易气的吹胡子瞪眼。

李白见大家吃的开心,也将麒麟血酿取了一坛出来,首先就给田师叔敬了一杯,随后又分给众人,这才让田不易怒气收敛化为满意。

这小子有眼色。

不仅连麒麟血酿这种好东西都舍得,还知道先敬他。

一众师兄弟修为不足,承受不住麒麟血酿的药力,他也知晓轻重,分给他们稀释过后的血酿。

识大体,懂礼数。

这份心性。

虽说不一定能当我田不易的徒弟。

但当我田不易的女婿倒也勉强合格。

李白又连给田不易敬了几杯麒麟血酿,酒意上涌,田不易差点拍板来上一句我同意这门亲事。

席间其乐融融。

让人忘却时间。

直至月出东山。

见众人都吃的差不多了。

苏茹笑吟吟地问起张小凡和李白二人今天的修行情况:

“大仁,今日小凡和李师侄砍伐黑节竹的功课做的如何?可有遇见什么困难。”

宋大仁正要回答,田灵儿已经抢着道:

“娘你不知道,李师兄可厉害了,第一次砍黑节竹,他就挑了最粗的那根,一刀!“

“咔嚓!”

她小手一比划,

“就直接砍断了。”

膳堂突然安静下来。

几双筷子悬在半空,吕大信嘴里的饭都忘了嚼,杜必书瞪大眼睛,何大智、吴大义、郑大礼等师兄都惊讶地望向李白。

想当年。

他们哪个没有被这黑节竹折磨的生不如死。

修行最慢的吴大义更是连砍三年,才练到能将黑节竹一刀两断的地步。

这位李师弟只是第一日来,竟然就做到了他三年才做到的事情。

当真是天资惊人!

“不止如此。”

宋大仁放下筷子,正色道:“李师弟挥刀时,我分明感觉到玉清二层的灵力波动。”

“哐当——”吴大义的碗掉在桌上。

他是田不易收下的二弟子,十岁那年入山随师尊修行,如今已有三十有九,也才玉清三层。

李师弟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模样。

竟然玉清二层了。

这让他情何以堪!

身边的其余师兄弟没有在意吴大义的失态。

因为除了宋大仁玉清五层、何大智玉清四层外,他们剩下几人也都只是玉清三层,而且他们的年纪也都在三十五岁以上!

见众弟子的模样。

田不易心知李白的修为有些打击到它们了。

他轻咳一声,放下筷子,目光缓缓扫过众弟子,沉声道:

“修行一道,贵在持之以恒,而非一时快慢。”

“你们李师弟天赋异禀,固然可喜,但修道之路漫长,天资不过是起点,心性、毅力才是根本。”

他顿了顿,看向吴大义、郑大礼,语气稍缓:

“大义大礼,你二人虽入门多年,但根基扎实,为人勤勉,为师一直看在眼里,修行如登山,有人起步快,有人耐力足,最终谁能登顶,尚未可知。”

接着,他又瞥向吕大信、杜必书等人:

“你们几个,平日里嬉笑玩闹,修行上可曾真正静下心来?与其羡慕他人,不如好好想想自己该如何精进。”

最后,他目光落在张小凡身上,微微点头:

“小凡今日也做的不错,虽然耗费时间很长,但终究将黑节竹砍断了,不像你五师兄、六师兄,入门时第一天砍了两个时辰就喊累溜出去玩了,一连三天见不到人影,这一点小凡值得表扬。”

得到师尊的夸奖,张小凡面露欣喜。

而被点名的吕大信和杜必书则一脸羞愧。

说完,田不易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

“好了,吃完帮着收拾一下碗筷后就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吧,但有一点,明日早课,谁也不许迟到。”

“李师侄既然已经能一刀砍断黑灵竹,是否再去后山自可随意。”

“你修行的路数虽和我等不同,但如若有空,也可每日来守静堂听我讲解太极玄清道,触类旁通,或也能有不同收获。”

众弟子闻言,纷纷应是,李白也拱手言谢。

膳堂内的气氛渐渐又恢复到之前的热闹。

不多时。

众师兄弟将桌上剩下的菜肴一扫而空。

接着纷纷抢着收拾碗筷。

期待明日还能吃到师娘亲手做的菜肴。

苏茹见状,却是嘴角含笑,轻轻拍了拍田灵儿的手,低声道:

“明日随娘回小竹峰一趟,咱们也让你水月师姑知道知道,大竹峰上也有不逊色于她那宝贝徒儿的天才了。”

.....

一切收拾妥当。

李白婉言谢绝了大仁师兄与灵儿师妹要送自己回听竹轩的想法。

他脸上挂着笑意,一个人踏上归程。

虽然才入大竹峰一天,他却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在进大竹峰之前他还有些担心诸位师兄是否好相处,是否会清冷高傲,不近人情。

现在观之。

大竹峰上众师兄和田师叔夫妇并不像是高高在上的修仙者。

反倒像是凡俗中的一家人般。

其乐融融。

满满的人情味充斥其间。

修仙。

或许就应该是这样的。

人在山前方为仙。

如果连属于人的本性都失去了,那修的还是仙吗?

怕不是连冰冷的山石都不如吧。

在李白看来,道玄师尊亦是如此,虽然看上去缥缈淡漠,其实内里人情味同样十足。

青云山虽远离凡俗。

但并未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反倒颇有些清静无为的意思。

你斩情绝欲可以。

你贪恋人间温情也罢。

只要不违背本心,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八百里青云能将一切包容。

正如那山间清泉,既能映照明月,也可涤荡尘埃。

也似这满山紫竹,既可虚心守节,亦能随风摇曳。

“如此修仙,正合我意。”

李白朗声笑言,摘下腰间酒葫芦,于青石小道放声高歌。

“紫竹摇清影,青锋映月华。”

“一壶天地小,醉眼看仙家。”

“不求长生道,但得此心暇。”

“青云千载后,犹记故园花。”

道旁紫竹闻歌起舞,沙沙作响似在应和,腰间青莲剑清鸣不绝,剑鞘中隐隐有月华流转,天上明月似乎也明亮了几分,将银辉洒满山径。

这一日。

谪仙人带着三分剑气,七分酒意,还有那满袖的明月清风。

终是再入了人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