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灵儿所想,得遇曾书书(1 / 1)

加入書籤

小竹峰院落前。

宋大仁不负众望,成功邀请到了小竹峰的师姐、师妹一同前往膳堂用餐。

人群里唯独少了那道清冷的身影。

陆雪琪素来不喜喧闹,昨夜便独自回了小竹峰,说要等比试开始前再御剑过来。

因此人群里未见她的身影。

七脉会武即将开始。

众弟子依旧如往常一般说说笑笑,并未见到紧张。

只是往日一向活泼的小师妹田灵儿,今日却有些心神不宁,落在人群最后,默不作声。

她时不时抬头望向走在前面那道挺拔的身影,又迅速低下头去,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带。

李白注意到师妹的反常。

往日这个时候,她早该像只欢快的小雀儿似的蹦到他身边,叽叽喳喳说着听来的趣事。

可今日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杏眼却蒙着层雾气,连嘴角的梨涡都藏了起来。

山不来见我。

我便去见山。

李百稍微放慢了一些脚步,渐渐落到人群最后:

“师妹可是昨日未曾休息好?还是……在担心今日的比试?”

田灵儿见李师兄来到自己身旁,依旧如往常一般与自己说着话。

她正欲回答。

却又想起昨夜所见那一幕。

心顿时刺痛起来。

但又能怎样呢?

正如他们的称呼一般。

他们只是师兄妹啊。

总不能因为这个就说李师兄是负心汉吧。

他们之间本就没有什么。

只是......

田灵儿心里有一种本该就这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一个突然闯来的小贼偷走的感觉。

明明是她先认识李师兄的。

为何......

看了一眼李师兄一眼。

见他腰间竟还多出一枚剑型玉佩,想必是那陆师姐送她的。

田灵儿勉强挤出一个令人心疼的笑容:

“李师兄,我没事,只是昨日没睡好,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会吧。”

田灵儿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祈求。

脆弱地仿佛被雨打过的芭蕉。

李白收敛起笑意,凝神看着田灵儿,而后轻轻点头。

“我知道了,师妹注意身体,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时和我说。”

听到这,田灵儿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冲动、

她很想扯住李白的衣袖说:

你不要和陆师姐夜里相会,以后不要去找陆师姐好不好,如果一定要找她,能不能也带上我。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便被她狠狠摁了下去。

正如她刚才所想。

她需要好好冷静。

静下心来想一想,她对李师兄到底是什么感情。

是只把他当师兄,当兄长。

还是说......想要与之像爹娘那般,共度一生。

只有认清了自己的想法。

她才能去考虑之后的事情。

......

用过早膳。

众人结伴来到了云海广场。

虽然离规定的卯时尚早。

但已有弟子三三两两结伴到此,于此地等候。

虽然参赛弟子只有六十四人。

但其余诸峰未曾参赛的弟子这几日也都会来此观看。

修行不差这一日两日。

但十年一次的盛会却只有这么一次。

何况观摩优秀同门的剑诀真法,与同门互相交流印证所学,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

虽青云各脉修习的均是本门根本法太极玄清道。

但正如李白所修的太阳太阴二气般,各峰所修行的根本法之间亦各有侧重。

朝阳峰一脉更注重太阳之气的凝练,练就的太极元气更偏向阳极一道,刚猛炽烈。

小竹峰更注重太阴之气的凝练,练就的太极元气则偏向阴极一道,清冷如月。

而风回峰与落霞峰则认为天地有清浊二气。

因此太极元气主修天地间的浩浩清气与沉沉浊气。

一者清灵,一者浊暮。

大竹峰则主张天地万气皆为太极,对各类灵气向来来者不拒,练就的太极元气自然海纳百川。

虽然攻伐妙用不及其余诸脉,甚至还会拖慢修行进度,但灵力精深、根基之牢,却是其余诸脉所不能及。

这也是大竹峰弟子修行进度虽然不快,但时常出现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弟子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大竹峰首座田不易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大师兄宋大仁如今亦有这般趋势。

广场上。

虽然会武还未开始。

互相探讨交流的声音已不绝于耳。

大竹峰和小竹峰一众弟子的到来更将这种交流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众人皆朝着这边汇聚。

......

李白喜好僻静。

因此只是靠在广场旁的一株老树下闭目静静听着。

“这位师弟,为何不去与诸位同门交流,反倒躲在这里独享清静?”

一道声音忽然于耳边响起。

李白抬眼看去。

只见一身着青色长袍,五官清秀,手持一柄鎏金折扇的年轻同门正笑着看向自己。

李白回道:

“昨日夜里有事耽搁,故而休息的晚了些,于此闭目养神罢了。”

此人折扇一摇,笑道:

“哦,师弟可是今日欲要参赛的弟子,不知师弟出自哪脉?”

“在下风回峰曾书书,昨日隐隐好像在玉清殿中见过师弟,故而来此攀谈。”

曾书书。

这个名字倒颇为有趣。

与大竹峰上一众师兄的名字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

书书通叔叔。

李白微微一笑道:

“在下李白,现为大竹峰弟子。”

曾书书见李白脸上的笑意,明白他发现了自己名字的奇怪。

有些尴尬的解释道:

“我这名字是我爹给我起的,容易让人误解,还望师弟不要见笑。”

李白摇了摇头:

“父母为子女取的名字,想来也有一番美好寄愿在的,何来笑话呢?”

“方才我面带笑意,只是因为我大竹峰上也有一位师兄,我这师兄姓杜,田师叔起先为他取名杜大书,与曾师弟的名字倒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后来师娘念着总觉得别扭,便替他将中间这一个大字换作了必字。”

曾书书闻言莞尔轻笑:

“哦,未曾想大竹峰上竟然还有一位师兄与我有相同的境遇,唉,可惜我娘本来也想为我改换名字,最终却还是拗不过我父亲。”

“我与这位杜师兄倒也颇为有缘,不知他今日可在此,李师弟稍后可否引荐一番。”

李白轻轻点头。

“我观师弟性格,应与我那师弟颇为投契。”

曾书书拱了拱手:

“那我就在此多谢了。”

曾书书迟疑片刻,而后又道:

“其实我与师弟攀谈,有一事还望师弟解惑,希望师弟不要怪我孟浪,只因我这人有个怪癖,见到稀奇古怪的事物总想着一探究竟。”

“方才我望见师弟这一身白衣俊逸非常,细细看了两眼后,竟发现师弟这白衣之上竟有月华流转。”

“如今靠近观之,见此衣不染纤尘,宝光凝练,不见丝毫针脚褶皱,好似浑然一体,造化天成般”

“还望师弟解惑。”

“此衣可是一件异宝?”

“我自幼观书无数,那《天地异宝录》、《百二异宝杂谈》均有看过,却未曾见过此等模样的异宝,寻常法衣也断无此等奇异,故而相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