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书信三封(1 / 1)

加入書籤

就在这时,那道红衣虚影,却突然有了新的动作。

她缓缓地抬起手,用她那虚幻的手指,在半空中,艰难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个字。

那个字,扭扭曲曲,模糊不清。

但卫通和谢宁,却都看懂了。

那是一个戴字。

写完这个字,红衣虚影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整个身影都变得更加虚幻,几乎快要消散。

卫通的瞳孔骤然一缩。

一股恐怖到极点的杀气,从他身上轰然爆发!

戴?莫不是戴宗?

他想不到还有其他人。

这个答案,让他感到荒谬,更让他感到无边的愤怒和冰冷的寒意。

“为什么……”

他想不通。

戴宗为什么要对付霁月?

霁月只是一个不问政事的公主,她的死,对戴宗有任何好处么?

“时间到了。”

谢宁的声音,冷冷地响起。

他能感觉到,霁月的魂体已经到了极限,再待下去,恐怕真的会魂飞魄散。

他屈指一弹,一道金光没入红衣虚影的体内。

虚影剧烈地颤抖了一下,然后不舍地看了一眼卫通,最终化作点点光斑,消散在了空气中。

房间里,那股阴冷的气息,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仿佛刚才那场阴阳相隔的会面,只是一场幻觉。

但卫通知道,那不是。

他缓缓地闭上眼,将那滔天的杀意和悲愤,尽数压回心底。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那双眸子,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死寂。

但谢宁知道,在这片死寂的深海之下,正酝酿着足以颠覆一切的火山。

看着霁月消失的方向,谢宁的神色也凝重起来。

在遇到他之前,霁月一直是以魂体留在卫通的身边,自己插手了几次,让霁月和卫通说上话后,霁月的魂体就变得异常不稳。

现在更甚,霁月不仅无法继续留在卫通身边,多次的干扰,似乎还激发了其体内的禁制。

想到这里,谢宁转身看向卫通。

“现在,你愿意帮我了么?”

卫通没有回答。

他只是站起身,走到桌边,拿起那把尚未出鞘的佩刀,用指尖,轻轻地拂过冰冷的刀鞘。

他的动作很轻,很慢,充满了某种虔诚的仪式感。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

“我答应你?”

谢宁笑了。

……

与卫通达成协议的第二天,谢宁便开始着手处理云州城内堆积如山的事务。

如今的云州,看似平稳,实则是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原守将萧远山下狱,都尉李德才伏法,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要么是他们的党羽,要么是些碌碌无为的庸才。整个官僚体系,几乎陷入了瘫痪。

谢宁很清楚,单靠他带来的三千神策军,可以维持武力上的震慑,但想要让这座拥有几万人口的边境重镇重新运转起来,并且是按照他的意志运转,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属于他自己的,高效而可靠的班底。

他需要人。

需要大量忠诚而有能力的人。

书房内,谢宁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亲自研墨。

蒙山侍立在一旁,看着谢宁那不疾不徐的动作,心中有些焦急。

“伯爷,咱们现在城里能用的人手实在太少了。光是维持城防和治安,就已经让兄弟们疲于奔命了,更别说还要分派人手去朔州那边打探消息。”

“要不,末将修书一封,向朝廷请求增援?”

谢宁闻言,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

“你觉得,现在从建安派兵过来,来得及么?”

蒙山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云州地处边境,距离京城建安有近千里之遥。即便朝廷接到信后立刻派兵,大军赶到,少说也要半个多月。

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那该如何是好?”蒙山急得抓耳挠腮。

谢宁却是不慌不忙,提起笔,饱蘸墨汁,笔走龙蛇,在纸上飞快地书写起来。

他的字迹,一如他的人,锋芒内敛,却又力透纸背。

片刻之后,一封信便已写就。

他将信纸吹干,折好,递给蒙山。

“把这个,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咱们在建安城外的大营。”

蒙山接过信,有些疑惑。

送回大营?大营里除了留守的几百号后勤兵,哪还有什么人?

他忍不住低头看了一眼信上的内容,只看了一眼,眼睛便瞬间瞪大了。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命神策军亲卫营一千人,即刻启程,星夜驰援云州,不得有误!”

神策军亲卫营!

蒙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当然知道这支部队。

这支亲卫营,是李庆志当初在整编神策军时,从数万精锐中,亲手挑选出来的最强战力。

每一个人,都是以一当十的猛士。

当初出使燕国,为了不引起燕国方面的过度警惕,李庆志只让谢宁带了三千神策军,而将这支最精锐的亲卫,留在了建安城外的大营里,作为后手。

一千神策军亲卫,战力之强,足以媲美五千普通大军。

有了这支生力军,云州之危,可解。

“还是伯爷深谋远虑。”蒙山激动地抱拳道。

谢宁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重新铺开一张纸,又写下了第二封信。

这封信,就长得多了。

信中,他详细地叙述了宇文月到云州城后的所作所为。

在信的末尾,谢宁还写道:“云州百废待兴,文武官吏,皆需重新委任。”

“臣恳请陛下速派两名精明强干,忠心可靠之臣前来,一为云州刺史,掌管民生政务,一为云州都尉,协助臣下,共理军务。”

“如此,则云州幸甚,大齐幸甚。”

写完这封给皇帝李庆志的信,谢宁沉吟片刻,又取出一张小一些的信笺。

这一次,他的笔锋,变得柔和了许多。

“庆宁亲启……”

约莫一炷香后。

写完这三封信,谢宁将它们分别装入不同的信封,用火漆封好。

他抬起头,看向蒙山,眼神里闪过一丝玩味。

“蒙山,送信的信使,我已经给你找好了。”

“谁?”

“咱们的相国二公子,宇文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