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回家(1 / 1)
官道在晨光下铺展,宛如一条灰黄色的绸带,蜿蜒着伸向远方。
从平阳县到他记忆中的家,永安郡白石镇,足有百多里路。
对于凡人而言,这是一段需要车马劳顿一日的旅程,但在他脚下,不过是几个时辰的功夫。
四年了。
自十六岁被那游方道士带走,一晃眼,已是四度春秋。
如今的他,已是二十岁的青年,身形比离家时挺拔了许多,常年的吐纳修行让他的皮肤呈现出一种玉石般的温润光泽,眉宇间褪去了少年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渊深。
那是八世轮回沉淀下来的风霜,也是第九世重修仙道后愈发坚定的道心。
越是靠近家乡,记忆中那些模糊的画面便愈发清晰。
他想起了父亲罗秀才。
那个屡试不第,最终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中年男人。
他记得父亲手上的老茧,既有握笔留下的,也有做木工活磨出的。
父亲总说,读书人的手,也要能做实事。
他想起了母亲。
一个温柔而坚韧的农家女子,总是在他熬夜读书时,默默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
她的双手粗糙,却能缝制出最合身的衣裳,做出最可口的饭菜。
还有那个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总喜欢问东问西的弟弟,和那个扎着羊角辫,会把省下来的糖块偷偷塞给自己的妹妹。
这些温情脉脉的记忆,一一涌现。
思绪流转间,前方的地平线上,一个熟悉的轮廓渐渐浮现。
那是一座小小的镇子,背靠着连绵的青山,一条清澈的溪流从镇边绕过。
镇口的歪脖子老槐树,还有那块刻着“白石镇”三个大字的碑,都与记忆中一模一样。
时值岁末,天气虽冷,但今日却难得有一轮暖阳高悬,将金色的光辉洒在镇子上,屋顶的瓦片反射着粼粼的光,炊烟袅袅,平添了几分安宁祥和。
镇子里的巷道间,人影不多,偶尔有几个村民路过,也是穿着厚实的麻衣,双手拢在袖中,行色匆匆。
大概是天气冷,都躲在家里取暖。
村里不大,但却异常整洁。
脚下的路是用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就的,凹凸不平,却很干净。
罗宇记得,这都是村里的孩子们从河边一块一块摸回来,由大人们铺成的。
街头巷尾,见不到杂乱的野草,想来不是被勤快的老人拔了当柴火,就是被顽皮的小孩拔了去玩“斗草”的游戏了。
他的家,在村子靠近中心广场的地方。
远远地,就能看到那棵标志性的老槐树,树干粗壮,枝丫虬结,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守护着一方天地。
家门口,那间小小的私塾,竟也变了模样。
记忆中,那只是三间简陋的土坯房,是父亲带着几个交好的村民,一砖一瓦亲手搭建的。
而今,却已翻修成了青砖大瓦房,窗明几净,比之前气派整洁了太多。
想来,自己成为仙师的消息传回,家里的境况确实改善了不少。
他记得,父亲不仅是教书先生,还是个不错的木匠。
私塾里那些歪歪扭扭,却异常结实的桌椅板凳,都是他闲暇时,用从山上寻来的老楠木,一榫一卯亲手打造的。
为了防潮防腐,他还会细心地用火将桌底凳脚都燎烤一遍,变得焦黑,虽不好看,却极为耐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阵稚嫩而又参差不齐的读书声,从私塾里传来,随风飘到罗宇的耳中。
父亲教书,总是从这最基础的道理教起。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缓步走上前去。
院门是两扇半旧的木门,虚掩着。
他轻轻一推,“吱呀”一声,门开了。
院子里,一个穿着粗布棉袄,身形略显丰腴的中年妇人正蹲在井边,费力地打水洗菜。
她的裤腿高高挽起,露出在冷水中冻得有些发红的脚踝。
听到门响,她下意识地回过头来。
阳光落在她满是风霜的脸上,也照亮了她鬓角的几缕白发。
四目相对,妇人手中的水瓢“哐当”一声掉进了木盆里,溅起一片水花。
眼前的青年,身姿如松,面容俊朗,眉宇间的沉静气质让她感到一丝陌生,但那熟悉的轮廓,那双眼睛,却和四年前那个倔强地跟着道长离开的少年,分毫不差。
罗宇张了张嘴,轻轻地叫了一声:“娘,我回来了。”
这一声“娘”,仿佛一道惊雷,瞬间击中了林婉儿的心。
她猛地站起身,因为起得太急,眼前一阵发黑,身子晃了晃。
眼泪,毫无征兆地夺眶而出,顺着脸颊上的皱纹滚滚滑落。
“宇……宇儿?”她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真的是你?我的宇儿回来了?”
她快步走上前来,伸出那双沾满了泥水和菜叶的粗糙的手,想要去摸一摸儿子的脸,却又在半空中停住。
罗宇上前一步,主动握住了母亲冰冷的手。
“娘,是我,我回来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林婉儿再也抑制不住,一把将罗宇紧紧抱住,放声大哭起来:“我的儿啊!你可算回来了!娘想死你了……呜呜呜……”
这哭声里,有四年的思念,也有此刻重逢的巨大喜悦。
屋里听到动静,立刻跑出来两个半大的孩子。
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姑娘。
他们看到母亲抱着一个陌生的青年痛哭,都愣在了原地,好奇又警惕地打量着罗宇。
“娘,你哭什么呀?他是谁?”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罗晴怯生生地问道。
少年罗文则显得更沉稳一些,他看着罗宇,总觉得有几分眼熟。
就在这时,妹妹罗晴的怀里,一个用布包裹着的小婴儿似乎被哭声惊醒,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罗晴手忙脚乱地哄着,有些不知所措。
罗宇轻轻拍着母亲的后背,柔声道:“娘,别哭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弟弟妹妹们都看着呢。”
林婉儿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擦了擦眼泪,却依旧拉着罗宇的手不肯放开。
她回头看着一双儿女,又哭又笑地说道:“傻孩子,快叫大哥!这是你们的大哥,罗宇啊!”
“大哥?”
罗文和罗晴都瞪大了眼睛。
他们对大哥的印象,还停留在四年前那个高瘦的少年身上。
眼前的青年虽然眉眼相似,但那通身的气派,那沉稳如山的气质,让他们一时间难以将二者联系起来。
罗宇看着他们,眼中满是笑意:“罗文,罗晴,不认识我了?”
听到自己的名字,罗文终于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大哥!你真的是大哥!你回来了!”
罗晴也跟着甜甜地叫了一声:“大哥!”
她好奇地打量着罗宇,觉得自己的大哥跟村里传说中的一样,像是画里走出来的神仙人物。
罗宇的目光,落在了罗晴怀里那个还在啼哭的婴儿身上,笑着问:“娘,这想必就是这几年新添的弟弟了吧?”
林婉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接过婴儿,一边哄着一边说:“是啊,你走后第二年生的,是个弟弟,你爹给他取名叫罗安,希望他一辈子平平安安的。”
罗宇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小罗安粉嫩的脸颊。
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竟奇迹般地止住了哭声,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罗宇。
就在这时,私塾的门帘被掀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身形清瘦但精神矍铄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手中还拿着一卷书,眉头微蹙,显然是被院子里的动静打断了讲学。
“婉儿,何事如此喧哗?学生们还在……”
他的话说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他的目光,死死地定格在罗宇的身上,手中的书卷,“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正是罗宇的父亲,罗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