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美到极处,便成了苍凉(1 / 1)
自《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明清艳流俗,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繁花开谢、绵延不绝。桃花与桃花互相遮蔓、轮回,在诗与词、小说、电影、话剧、歌舞之间接壤,最后呈现出一个个独立的意象。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很容易了解松竹梅兰和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却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暧昧。
美到极处,便成苍凉。
桃之简静、桃之轻灵、桃之凄婉、桃之艳媚、桃之贞烈,我倾其所有寻找。记忆开阖,是不坏的盒子。有些关于桃花的诗词轻易就浮现,有些却隐匿得非常深,需要费心寻找。
如长路行至倦怠,写得我恨不得弃笔骂人。桃花乃大俗大雅之物。你知道古人也是在不断重复,重复诉说着一些意念:桃花源、仙人、红颜。滚滚红尘中的婉转风流,走马章台时轻艳凉薄的邂逅,颠沛离散后心头不愈的血痕……能搜罗的都搜罗了,该挖掘的亦都挖掘了。将一朵桃花看开,它就自成世界。
文字中显现的桃花,已不仅盛开于春。随季节轮转,它盛开在时间的最深处,打败了时间,恒久不谢。活泼,轻佻,宁洁,孤独,艳丽,凄美,壮烈,深邃。桃花时而娇艳如初嫁少女,时而闲静如隐士仙人,时而沧桑如英烈美人。有时高杳如神话,有时平易如井畔乡邻。你面对着同一个它,千娇百媚的它,要尽量找出不同的标签,以鲜亮迥异的语言来形容。
我喜欢安意如的文章,看着文章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恬淡,仿若我就生在这桃花源的美景之中,竟然沉迷,竟然沉醉,她的第一张的小序就打动我了,让人有一种十分要想看下去的愿望,美的恬淡,美的安逸,美的寂然。
激情与勇敢
河岸边,第一树桃花开了;人世间,又一对新人成家。你听啊,是谁在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无意间看到这句话,怦然心动。他和她,年少的清怡,令我,想到初生桃花。
潺潺河水近旁,少年仰起脸庞。日光流转映照之际,他容光,竟如枝丫上抽出的桃花一般,虽没有后来的饱满润泽,却因天真而更显清媚,不被风尘浸染。身畔美貌少女竟因此顿失颜色,沦为陪衬。我想啊,希腊神话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喜爱的人间美男子——阿多尼斯,他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让人无法逼视又不能移目的俊美。看到他,就会想起世上一切美好而又短暂的东西。
爱神赐予世人象征爱的诸样鲜花,他却是爱神心上那朵桃花。阿多尼斯酷爱狩猎,爱在密集的丛林里奔跑,追逐心爱的猎物。娇柔的人间少年所热爱的,正是与外表形成强烈对比的激烈运动,驰骋山林,猎杀猎物。他心中潜藏和向往的,是成年男子所拥有的勇敢、征服,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由。显然,阿多尼斯并不愿意被人当做玩宠或是娇弱小孩去保护。狩猎,是他执意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是美艳绝伦青春永恒的象征。当她从大海中降生时,凶恶的波涛为之平息,暴风骤停。世界为她的到来而静默,被她的美折服。众神的盛宴上,她以光的姿态傲然出现,她点化世间万物,令它们芳香溢彩生机盎然。她使人世懵懂的男女懂得享受爱的甜蜜。她是众神爱慕的对象,但她只专注阿多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