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广积粮,多筑观,缓北伐(1 / 1)

加入書籤

朱棣没想到,

自己一句话,竟然造成了朱高煦造反、惨死的悲剧结果。

朱元璋见状,又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如今你已登基为帝,储君之事至关重要。

高炽是世子,且有明君之资,你当坚定不移的培养他,切不可再让朱高煦心生幻想。

否则,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必将危及我大明江山社稷。”

朱棣连忙应道:“儿臣明白其中利害,定会妥善处理此事,也会对高煦加以约束,绝不让他做出不轨之事,动摇大明根基。”

朱元璋又叮嘱道:“咱留给你的那三个姓杨的,都是治国好手。

你要用心考察他们,委以重任,他们定能助你成就一番大业。”

“儿臣记住了。”朱棣点头称是。

朱元璋并不打算多做停留,他留在这里,反而会让朱棣有所顾虑,束手束脚。

于是,他转头看向苏秩,说道:“道长,我们回去吧。”

“确定要回去了吗?”苏秩再次确认道。

“嗯,确定。”

朱棣还想再问些什么,

但一道柔和的白光闪过笼罩在朱元璋、苏秩、诸葛亮、岳飞四人身上,随后瞬间便从原地消失。

刚刚还是五个人站在这里,眨眼间就剩下了朱棣一个人。

“这世间原来真有神仙……”朱棣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地,一个人喃喃自语。

好一会儿后,回过神来的朱棣,

缓缓走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牌位前,

恭恭敬敬地燃香祭拜,轻声说道:

“爹、娘,儿臣会尽最大努力建设大明,积攒功绩,争取早日前往玄臻观……到那时便能与你们再次相见了。”

“诸葛孔明不愧是治国大家,所提的那些建议,其中有许多与儿臣的想法不谋而合。”

“儿臣原本因篡位之举,担心遭受世人非议,故而不得不考虑全部恢复祖制……”

“但如今有了爹的支持,儿臣无需再有顾虑,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推行自己心中所想的治国之策了!”

“爹,谢谢您……”

朱棣上香完毕,又对着牌位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

……

苏秩他们几人回到玄臻观,发现天已经大亮了。

再看时间,是第二天早上了。

老朱他们三个都困得不行,各自把各自想要的东西带上后,就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只是一个恍惚间,

岳飞就从玄臻观回到了自己世界的宁真观。

站宁真观耳房里的岳飞,此刻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周围无人,他便踱步走出了道观,一人来到观中庭院的石凳上坐下,心中思绪万千。

回想起在后世玄臻观看到的宋朝历史,那些文献里的文字,

如同一把大铁锤,

一下又一下地重击着他的内心,

好似还有个人在他耳边不停地大喊“80!80!80!!”

“原来,不管我如何奋力拼搏,终究还是无力改变大宋的命运……”

岳飞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无奈与悲凉,

“后续的北伐即便取得了连番的胜利,却依旧被陛下连下十二道圣旨召回,最终不仅我落得惨死的下场,还连累了云儿和张宪……”

想到自己和岳家军未来的遭遇,岳飞的眼神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深深的悲哀。

“想我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为何最终却是这样的结局?难道大宋的皇帝,真的比阿斗还不如?”

此时,岳飞想起了老朱和诸葛亮给他出主意,

“他们让我先暂时停止北伐,转而去为玄臻真君建立道观,先把玄臻道长的功德值刷上去。”

“如此一来,既可麻痹陛下和秦桧等人,又能帮助玄臻真君快速提升修为,解锁更多神通。”

“待玄臻真君有了能助我一臂之力的法子后,我到时候再挥师北进,一举收复华夏大好河山!”

岳飞左思右想,觉得在这看似既定的历史轨迹中,这或许是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办法了。

“朱元璋既然能从南方起兵,收复北方失地,我岳飞也一样可以!”有了苏秩等人的帮助,岳飞心里也越来越有底气,眼神也变得愈发坚毅。

打定主意后,他随即派人去召集宁真观的道士们。

很快,宁真观里为数不多的道士们就都被召集到了一起。

众道士见岳飞神色凝重,心中直觉定有大事发生。

为首的一位年长道士上前,恭敬地问道:“岳将军,不知您唤我等前来,有何要事?”

岳飞目光缓缓扫视着这十几个道士后,神情严肃地说道:“我要建一座道观!”

此言一出,众道士皆面露惊讶之色。

那年长道士忍不住又问道:“将军为何突然有此想法?且将军昨日平白无故消失一天,我等心中疑惑,还望将军能解惑。”

岳飞沉默片刻,开口道:“昨日,我误入一个神奇的道观。

在那里,我遇到一位叫做玄臻真君的高人。

他洞悉历史,通晓阴阳,身怀无上神通……

他见我后,曾提点于我,要为其建立玄臻观。”

众道士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听过什么玄臻真君的名号。

怕岳飞被人骗了,

其中一个年轻道士忍不住问道:“我等从未听闻过玄臻真君的名号,这玄臻真君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要让将军建立玄臻观?”

岳飞不便透露玄臻真君的真实情况,只是说道:“建立玄臻观,供奉玄臻真君,或许是改变我宋人命运的唯一契机。”

年长道士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想着建道观总比建寺庙好。

于是他说道:“既如此,我等愿意助将军一臂之力。

但修建道观所需的资金和人手,需要将军自行筹备。

将军威名远扬,或许可向一些敬仰将军之人募捐,以筹集资金。”

岳飞见道士们同意帮助自己,心中甚是感激。

他躬身向众道士拱手致谢道:“人手方面无须担忧,至于神像、道观的设计和选址,则需要劳烦诸位帮忙。”

众道士纷纷还礼,说道:“岳将军一心为国为民,我等自当尽力相助。”

岳飞点了点头,说道:“时间紧迫,我希望能尽快动工。”

“将军打算在哪里修建道观?”

“鄂州吧,”岳飞想了想,说道:“鄂州地处要冲,且民众对我岳家军多有敬仰,在此修建道观,或许能更好地凝聚人心。”

“明白了,便由我和师弟三人,随将军前往鄂州。”

“如此甚好,事不宜迟,咱们即刻出发!”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