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内总管」刘喜(1 / 1)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非但新登基的当朝天子,要在泰山封禅,而且朝廷将在泰山处决「天下第一神剑」——燕南天。
因此,今天的泰山异常热闹,可谓人山人海。
非但朝堂中的王侯将相齐聚一堂,江湖上的名门大派、武林世家也都来了。
这些平日里从不掺和朝堂事务的武林人士,前来泰山,自然不是为了看什么当朝天子封禅。
江湖儿女向来清高避世,当朝天子在泰山封禅,关他们什么事?
他们来到这泰山,只不过是为了来瞧瞧,朝廷是否真的会像他们宣称的那样,在天下武林人士面前,处决燕南天。
如果朝廷真的打算这么做,那么这些江湖上的名门大派、武林世家,是断然不会答应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和燕南天之间的感情有多么好,也不是因为燕南天这个人在江湖上是多么仁义的大侠,这些都是虚的。
他们不想让燕南天死在朝廷的手里,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
如果朝廷真的打算杀燕南天,那么这无疑意味着朝廷已完全走到了江湖的对立面,打算用他们的铁骑,踏断江湖的脊梁!
毕竟,燕南天其人,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做了无数好事,其剑术又是天下第一,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污点的人,朝廷若是要杀他,恐怕只可能是认为燕南天的武功太高,威胁到了他们的权力、地位。
那么,朝廷今天会把屠刀伸向燕南天,明天就会把屠刀伸向他们这些名门大派、武林世家,最后彻底杜绝江湖势力给朝廷带来的威胁……
所以,今天朝廷的行为,无疑将会引起整座江湖的注意,他们对燕南天的所作所为,将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风向。
如果朝廷最终真的打算处决燕南天,那么他们这些名门正派、武林世家会立马看清形势,出手将燕南天救下。
既然朝廷和江湖已注定走到了对立面,那么燕南天作为江湖势力这边的剑术第一高手,自然要尽力保全,以利于未来和朝廷的争斗。
如果朝廷最终只是虚晃一枪,最终把燕南天给放了,那么他们这些名门正派、武林世家可以权当凑个热闹,给当朝天子泰山封禅捧捧场,大家继续保持台面上的客气,井水不犯河水,朝廷继续维持明面上的秩序,江湖则在朝廷秩序管不到的地方,作为秩序的补充,大家各有各的权力、地位、金钱可挣……
朝廷现在正在举行当朝天子泰山封禅的仪式。
泰山封禅,古已有之。
古语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君权天授,所谓天子,便是苍天之子,受命于天。
而这封禅,便是天子与上苍沟通,向上苍祭拜,让上苍将强大的气运赋予自己,从而使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位千古帝王。
昔年的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便都曾于泰山封禅,有人说他们后来取得了伟大成就,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泰山封禅,让上苍给予了他们强大的气运,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势造英雄……也有人觉得这些所谓的封禅、气运,太过玄乎,这些帝王能够功成名就,还是因为他们自己厉害,英雄若是足够强大,英雄造时势亦未尝不可……
一番祭祀过后,朝廷向上苍献祭了无数的牛、羊、猪、鹅、鸡、鸭、鱼……这些若是给老百姓们,足已吃上许久。
随后,最令武林人士们关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朝廷将许多的武林高手,都押送到了祭台中央,其中非但有燕南天,还有许多其他江湖上大名鼎鼎的武林高手。
“真没想到,朝廷竟抓了这许多武林高手,并非仅仅只有燕南天一人!”
“是啊,「慕容世家」的家主慕容无敌,「鹰爪门」的第一名家——「视人如鸡」王一抓,五台山「鸡鸣寺」的黄鸡大师,「一叱开山」啸云居士,「天南剑派」的「剑掌双绝」孙天南……他们竟都被朝廷抓去了!”
“看来朝廷这次是真的要下狠手来对付我们这些江湖势力了,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准备好抄家伙吧!”
“咦,你们看,那个坐在皇帝老儿身边的人,岂非是「江南大侠」江别鹤?”
“还真是他!”
“好,好一个仁义无双的「江南大侠」,想不到他竟是一个伪君子,早已做了朝廷的走狗,帮着朝廷来对付咱们!”
“哼,待会儿咱们出手救那些武林同道时,可莫要忘了,把这个伪君子剁了!”
……
人群正议论着,忽然,朝廷那群身着朱紫的王侯公卿、达官贵人中,走出了一位身着蟒袍的中年男子,那中年男子面白无须,一手做拈花指状,拿出一道圣旨,朗声宣读了起来,声音细而尖锐,却蕴藏着极为深厚的功力,传遍了整个泰山。
在场的武林人士们,顿时认出了这位中年男子的身份。
在朝廷中,能够尊贵到身穿蟒袍,又身怀如此高深功力的太监,除了「大内总管」刘喜之外,还能是谁?
传闻这位朝廷的「大内总管」,非但身怀武功,而且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大内高手,其武功不在江湖中的一些绝世高手之下,其武功极有特点,可以吸收人的功力,江湖上有不少成名高手,都曾败在他的手下,被他吸干功力,衰老而死。
这时刘喜已将圣旨上的内容宣读了小半段,但前面的内容都是些跟江湖势力的客气话,相当于打个招呼,接下来才是武林人士们关心的内容。
只听得他朗声道:“今日押上来的这些武林高手,都是不服朝廷管束的逆贼!在诸位武林同道面前处决他们,是为了向大家表明陛下一统江湖的决心,顺者昌,逆者亡,望诸位武林同道心中有数,从此归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