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 十四 章 短片《信号》(1 / 1)
“你就看了一眼剧名就知道他这部戏不行?”宁皓走后,徐祥立即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还不够吗?”夏林有些想哭,八十万啊!老子足足存了十年的钱,等了足足十年,赚到的第一桶金也才一百零八万。
宁大脑袋,你他娘的不给老子赚够八千万,老子绝对不会放过你。
“万一人家这部行了呢?”徐祥没好气的笑道。
“总投资一百万的文艺片,成了?您逗我呢?”夏林被这话整笑了。
“你不是挺看好他吗?要不然你也不会扔这八十万出去打水漂。”徐祥一脸的意味深长。
“哎呀~您就别套我话了,我这人赖您是知道的,找个枪手嘛!”
“有长片的本子了?”
“您没看过我以前拍的那些喜剧短视频吗?拼凑拼凑弄个小成本喜剧出来,让宁皓给我拍呗!冯小钢那京片子小品合集都能赚钱,我还会输给他?”
“那你不自己拍?”
“我懒啊!”
“......”徐祥嘴角一抽,额角皱起一个井字,“滚!”
“好嘞!”夏林咧嘴一乐,刚走到门口又被叫住。
“回来!”徐祥没好气的指了指隔壁会议室,“被你小子气得正事都差点忘了,来了两家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要给你做个采访,说话给我注意点。”
“知道了...”夏林乐呵呵的抱着头盔去了会议室,央妈、北平电视台、北平日报,就连人民日报都来了,怪不得学校这么客气,没一个好惹。
“夏林,你好...”.....
“各位大哥大姐好。”....
简单寒暄了两句,在他们的指挥下坐好,然后开始提问环节,
“夏林同学,据华纳影业董事长巴里·梅耶亲口证实,他们以20万美元的天价从你手中购买了《蝙蝠侠》第二部的剧本,另外还声称:你还以10万美元的天价,卖了两首英文歌给华纳唱片,这件事是真的吗?”
“巴里老头儿说的?”夏林愣了一下,嗅到了一丝作秀的味道,但他不需要啊!
人民日报的记者解释道:“没错,他昨晚在机场向记者透露的,还说他们华纳影业邀请了你加入蝙蝠侠剧组.....”
“这糟老头子....”夏林没忍住吐槽了一声,笑道:“我从头到尾给你们说下一下详细经过吧!也别浪费你们的宝贵时间........”
采访持续了大概半小时,夏林从会议室出来,又被徐祥叫去了办公室,拿了一份学校出具的证明函给他,
“学校派个人做你的临时监护人,跟你去蝙蝠侠剧组怎么样?”
“可以啊!最好派一名学长。”夏林眼神一亮,老妈不去更好,这样就没人能管着自己,可以敞开玩儿了。
“还是你小子懂事,一会儿我让杨硕去找你...”徐祥一脸的褶子立马挤到了一起,笑得十分开心。
“您老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呐...”夏林忍不住吐槽了这老头儿一句,杨硕是导演系04级硕士研究生,副主任王良波老师的学生,不是那个演员杨硕。
“难道还便宜外人啊?”徐祥瞪了他一眼,嘱咐道:“带上华纳影业出具的实习证明,去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护照,我已经和那边沟通过了,不用特地跑回川蜀去办。”
“随时去办都行?”夏林拿过证明书折好放到书包里。
“一会儿就去,你的护照是特事特办,拖久了不好。”徐祥叮嘱道。
“效率真高!”夏林不禁感叹,还得是有关系好啊!昨天给徐老头儿和王老头儿说的,今天一早就搞定了。
“好莱坞顶级大制作,难得的学习机会,去好好看看人家的拍摄团队是怎么拍电影的,用心学,做好总结,回来给学校做个报告。”
“知道啦~...”
夏林有些郁闷的出了办公室,谁要去看美國佬是怎么拍电影的?我是去玩儿的好吧.....
“小林子...”蹲在一楼楼道口的凌志平连忙起身叫住他,“怎么垂头丧气的?又挨骂了?”
“什么叫又挨骂了?”夏林眼角一抖,没好气的翻着死鱼眼,这货是02级摄影系的学长,江涛给短片《信号》挑的摄影师之一,另一个打工仔是01级导演系的学长高飞。
“剧组筹备的怎么样了?”
“高飞找到合适的拍摄地方了,你看行不行?”凌志平取下脖子上挂着的照相机,打开给他查看拍摄的现场照片。
“按剧本分镜上的要求,两栋办公楼间距只有三四米,非常近,楼层也不高,就六层,唯一的缺点是没有电梯。”
“地方在哪儿?”
“东四环外驼房营那边。”
“走,去现场看看。”
夏林刚准备戴上头盔,忽然想到这玩意儿自己就带了一个,“老凌,只能辛苦你自己打车了。”
“我就不去了,高飞在那边等着的。”凌志平笑着摆了摆手。
“那行,地方没什么问题,我就是去现场把拍摄用到的办公室落实一下,你去管理处借拍摄器材吧!顺便通知王恺和张莉,还有美术系的学长学姐,晚上大家一起吃个开工饭,我们明天开拍。”
“还得和江涛老师那边说一声,让他们剧组的化妆师明天到我们这边来帮一下忙。”
“你拉个QQ群,有什么事群里说。”
交代好,夏林便骑车赶往驼房营南路找高飞汇合。
这位学长办事效率很高,夏林赶到时,他已经找好了剧情所需要用到的两间办公室,谈好了租赁价格,并说服两家公司的老板带着公司员工客串。
而剧组所付出的只不过是在影片结束后的字幕上,打上特别鸣谢几个字。
当然,租金还是要给的,一天六百,涵盖剧组所需的办公用品,两间办公室就是一千二,看似很贵,实则很划算,毕竟不需要再单独出群演的费用。
夏林预计只需要两三天就能完成办公室的拍摄戏份,台词这一环就省下很多功夫,让王恺和张莉轻松不少。
短片故事主要讲述男主王恺,一名性格内向、生活单调的公司职员,每日重复着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与周围环境高度疏离。
某一天,他透过办公室窗户注意到对面办公楼内的女孩儿张莉,两人通过隔窗传递纸条展开无声互动,从最初的玩笑寒暄逐渐发展为情感共鸣。
张莉以幽默主动的姿态打破僵局,王恺则在犹豫中尝试跨越心理障碍,最终鼓起勇气写下约会邀请的纸条....
故事背景:聚焦都市男女的孤独与情感联结,展现现代人疏离与渴望并存的生存状态。
男主角是典型的“社畜”,自卑怯懦,生活单调封闭。
女主角则乐观开朗,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互补,她以幽默的纸条传递方式,主动打破陌生的隔阂。
主题与艺术表达:将都市孤独与浪漫邂逅交织,呈现一场关于勇气与偶然的现代爱情寓言。
开放式结局:张莉升职后搬离原办公室,最终相遇场景的留白设计,暗示都市人情感联结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开机前,夏林再次和两位主演讲述了一下整个故事的内核,和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去演绎角色。
几乎完全复刻原版的影片,夏林只做了一点点改动,就是女主画了一张裸胸的图画逗笑男主的片段。
华夏人在这种彼此陌生的情况下,可没这么狂野。
夏林改成了张莉在A4纸上画了一个秃顶大叔骂人的简单图画,再配上一句‘我的上司是个笨蛋’,从而逗笑王恺。
原版短片里那个在马路边吃东西的金发美女,找的唐胭客串,夏林亲自骑着摩托车包接包送,又爽又赚。
高飞和凌志平两个摄影师各带了一个03级摄影系的新丁打杂,四名灯光师则来自美术系的学长学姐,加上义务来帮忙的杨硕,场务的活儿都有人干了,夏林暗爽不已。
全片采用冷色调与暖色调形成对比,突显压抑日常中迸发的温情,这对经常做舞台灯光设计的美术系学子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男主独居的屋子则是夏林的出租屋,全片唯一的拍摄难点就是男女主在人流涌动的街头见面,还是在横穿马路的斑马线上,不是摄影师撞到行人,就是行人撞到摄影师。
还有路人误入镜头,要么像避瘟神一样避开,要么伸着脖子抢镜,搞得大家一点脾气也没有。
最后夏林现场召集了二十来个有闲工夫的群众演员,让他们站住位置,把两名主角围住,形成一个移动堡垒,才流畅的完成了这场戏的拍摄。
代价是每人一瓶可乐加二十块现金。
办公室的戏份拍了三天,街头的戏份和男主坐电梯的戏份折腾了两天,男主在家里的戏份最简单,放在最后,一天拍完。
“我宣布:《信号》顺利杀青!!”夏林拍着手掌大喊,随后向王恺竖起大拇指,
“凯子,你的选择没错,你很有天赋。”
王恺的演员之路有些崎岖,他家人一开始很反对他当演员,高中毕业后就按部就班接替他父亲到新华书店工作。
前年被广告公司看中,得到了一个拍广告的机会,导演看他形象不错,以为他是北电或者中戏的学生,得知都不是后就建议他去考一考试一试。
广告导演的认可激发了王恺的信心,然后他便瞒着家人辞去了工作,在上戏找了个进修班学习了一年。
去年他报告中戏和北电,被同时录取,他果断选择了表演实力更出众的中戏。
正因为这段经历让他有了情绪代入,那种工作上的麻木,内心的失落、空虚,再到和女主角的温情邂逅,像极了考上中戏的心情,使他把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
“能不能给我换个绰号?”王恺有些哭笑不得,凯子可不是个好词。
“好的凯子,给女主角打个电话,到景秀餐厅吃杀青宴,我和我妈先去定位置。”夏林眉头一挑,拍了拍他肩膀,叫上老妈先一步离开。
“别挣扎了,你知道他叫我什么吗?”凌志平一副哀莫大于心死的模样。
“呵呵呵....”王恺好笑不语,夏林经常把凌志平叫成林平之,然后就把林平之那个兔儿爷的绰号,安在了他头上。
《信号》的拍摄成本和后期制作成本很低,主要是拍摄器材很便宜,学校只象征性收了五千块,还包括了学校剪辑室的使用费。
夏林依然采用的是数码拍摄,后期转胶片。
剪好成片后,夏林就把剩下的配乐、字幕等工作交给了高飞、凌志平两人,有徐老头儿帮忙盯着,没什么不放心的,这货迫不及待的和杨硕开启了冰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