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独特的死亡时间推断!(1 / 1)
5分钟后,刑警队长王佳迅速召集了刑侦队的现场勘查人员。
方妍、小王等队员立即携带专业装备,赶往案发现场。
抵达目的地时,房东正坐在住房门口哭哭啼啼。
尽管尚未进入室内查看具体情况,但通过两名警察的描述,他已意识到情况相当不乐观。
房东叹了口气,声音颤抖地说:“这要是真死了人,以后谁还敢租我的房子?我自己都不敢来这儿了。”
尤其当他透过门缝瞥见地上蠕动的蛆虫时,内心更涌起一阵恶心,甚至萌生了立刻把这套房子卖掉的冲动。
王军见状立即上前安抚。
作为长期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温和地说:“您先别太担心,事情既然发生了,就得勇敢面对。”
“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这件事。”
王军接着说,“对了,您需要提供租房客的身份证信息、签订的合同等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尽快破案。”
“好好好,我这就去拿。”
房东急忙应道。
王军随即转头对姜东说:“小姜,我带这位女士去派出所做笔录,顺便调取相关证据。”
“等会儿李队长他们来了,你协助他们进行现场勘察。”
“记住多学多看,年轻人这样才能进步。”
姜东笑着回应:“王老师您放心,我一定牢记教诲,虚心学习。”
然而,电梯门刚关上,姜东的嘴角便不屑地撇了撇:“我还需要学习吗?多少案子都是在我的指导下破获的。”
此刻,他虽有些膨胀,但比起同事们,他所拥有的系统才是最大的倚仗。
二十分钟后,李旭和王佳教导员根据定位信息来到四楼401室。
刚到门口,就见姜东正站在那儿等候。
一见面,李旭热情地说:“小姜,辛苦了!”
王佳教导员也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么隐蔽的现场都能被你发现,确实厉害。”
姜东谦虚地笑了笑:“这事纯属偶然。要不是遇到开锁师傅,我跟着上来看看,估计还发现不了。”
“哦?是跟着开锁师傅上来的?”
李旭闻言,转头仔细查看门锁。
姜东点点头。
他只能这么说,总不能告诉别人自己有系统加持,否则怕是要被当成实验对象送进研究所。
他继续解释:“当时房东很着急,说租客好几天不接电话、也不交租金,就请了开锁师傅来开门。”
“我担心他们可能因租金问题起冲突,甚至引发命案,就跟着来看看。”
“没想到一进门就闻到淡淡的臭味。”
“我和王军老师进去查看,发现卧室床上有一具女性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地上爬满了蛆虫。”
听完叙述,李旭和王佳教导员都若有所思。
整个经过听起来合情合理,毫无破绽。
但王佳教导员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作为常参与巡逻的老民警,他清楚日常巡逻中发现室内尸体的概率极低,这未免太巧合了。
不过,他并未深究。
此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向室内玄关。
顺着姜东手指的方向,众人清晰地看到玄关地面上密密麻麻的蛆虫还在四处蠕动寻找藏身之处。
李旭在门口仔细观察片刻,严肃地说:“这个现场的勘察至关重要,必须准确判断死亡时间,全面还原案发现场。”
陈宁、方妍立即表态:“队长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李旭又特意叮嘱:“陈法医,尸体检验至关重要,务必仔细再仔细。”
陈宁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郑重回答:“队长,我办事您放心,一定会做到最好。”
“好,开始现场勘察。”
李旭最后看向姜东,“姜东,你也全程参与。他们需要协助,你就全力配合。”
姜东立即立正敬礼:“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紧接着,所有人都穿戴好脚套、手套、头套和口罩等防护装备,携带手电筒、相机、比例尺等工具进入室内。
姜东刚才已初步了解现场情况,这次相当于二次勘查,希望能发现关键线索。
尤其地面上那些令人作呕的蛆虫,虽爬行缓慢,却可能藏着重要信息。
姜东仔细观察后发现,蛆虫并无死亡迹象——这说明死者并非中毒身亡,否则蛆虫也无法存活。
突然,他想到蛆虫的另一重要作用:推断死亡时间。
于是立即戴上手套,蹲下身将几条蠕动的蛆虫装进玻璃容器,转头对李旭说:“队长,能请同事去隔壁借点开水吗?”
“开水?要开水干什么?”
李旭疑惑地问。
姜东举起手中的容器,里面的蛆虫正在快速蠕动。
他解释道:“给这些小家伙洗个热水澡。”
这个出人意料的请求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但熟悉姜东办案风格的李旭知道,这个年轻人总有出人意料却行之有效的办法。
李旭嘴角抽了抽,“这个虫子也可以?”
就连站在旁边的警员也是一脸的困惑。
这种人人看起来都多开的蛆虫,竟然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不可思议!
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蛆虫的活动状态,能更精确地判断死亡时间。”
姜东向围观的同事们解释,“这些小家伙可是最诚实的‘目击证人’。”
王佳教导员赞赏地点点头:“小江,你这方法挺新颖,看来平时没少钻研。”
姜东谦虚地笑了笑,心里却想:要不是系统提示,我哪知道这些冷知识。
他继续专注地观察蛆虫反应,时不时记录数据。
与此同时,其他队员也在各自岗位忙碌:陈宁对尸体进行初步检查,方妍和小汪负责拍照取证。
现场勘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个人都全神贯注。
尽管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却没人表现出丝毫不满——大家都明白,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破案关键。
李旭走进室内,从客厅的玄关处开始,借助手电筒的灯光,每一寸面积都不放过。
他在想通过这种方式,在大脑的深处建立现场的整个物品痕迹的分布情况。
不过,姜东却把目光看向玻璃瓶,期待这个虫子推断死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