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现场分析(1 / 1)
听到这句话,李旭和王佳两人瞬间愣在那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就连一直戴着手套忙碌的方妍和警员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陈宁法医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若有所思的笑意:“你的意思是说,死者的衣服实际上是对尸体的一种伪装?“
姜东说道:“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刚才我注意到......尸体被被子覆盖,而且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睡衣。”
“从我的专业角度来看,这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第一种,死者确实是在穿着睡衣的情况下,胸部遭受致命一刀。”
“第二种更复杂的情况是,死者在胸部中刀后,被人为地换上了这件睡衣。“
李旭双手抱胸,眉头紧锁。
作为在刑侦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刑警,这样的推理思路他并不陌生。
但此刻他脑海中浮现出更多专业资料——特别是关于心脏受创后的生理反应。
如果死者确实是穿着睡衣遇害,那么案件性质就变得扑朔迷离。
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凶手精心布置的他杀现场。
但如果是死后被换上睡衣,那案情就明朗得多——这必定是一起蓄意谋杀案。
因为心脏遭受致命伤后,人体的活动能力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丧失,根本不可能完成换衣服这样复杂的动作。
这种情况下,案件的指向性就变得非常明确了。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良久,李旭轻轻颔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手臂,陷入更深的思考。
“刚才,姜东同志的分析很有见地。“
李旭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但我认为现在急于给案件定性还为时过早。”
“我们手头掌握的证据实在太少,现场勘查也才刚刚开始。”
“如果仅凭目前的推测就下结论,后期出现偏差的风险会很大。“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所以我的建议是,立即对现场展开地毯式搜查,重点寻找死者可能存在的其他衣物。“
说着,他神情愈发凝重:“死者胸部中刀这一点已经确认。”
“那么作案工具现在在哪里?”
“如果是自杀,凶器不可能离尸体太远。“
他指向卧室的各个角落,“这个房间的每一寸空间都不能放过——床上、床下、衣柜、抽屉,甚至是天花板夹层,都要进行彻底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李旭条理分明的安排让在场众人都露出信服的神情。
教导员王佳第一个表示赞同:“李队的分析非常到位。”
“现阶段我们必须多管齐下,全面取证。”
“如果真是死后被换衣服,那么原始衣物上一定会残留血迹,甚至可能发现其他创伤痕迹。“
陈宁法医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神色。
作为法医,尸检本应是他的专业领域,没想到这次却被别人指出了关键疑点。
但专业素养让他很快调整好状态:“李队和教导员的意见很中肯。”
“姜东同志的观察也很细致。如果这确实是一起伪装成自杀的他杀案件,那么原始衣物和凶器的下落就是破案的关键。”
“我这就重新检查尸体,寻找更多线索。“
姜东适时补充道:“我认为凶器的去向尤为重要。”
“如果在现场找不到凶器,那么自杀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因为一个濒死之人不可能还有余力将凶器藏到远处——除非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栽赃嫁祸。“
这个推论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尤其是李队长和教导员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种专业且缜密的推理正是破案最需要的。
沉默片刻后,李旭拍了拍陈胜的肩膀:“事不宜迟,我们立即分头行动。这个案子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与此同时,在派出所的审讯室里,王军正与房东进行着关键对话。
她将一份8月份的租房合同平铺在桌面上,指着签名处问道:“这个'邓华'就是租客本人吗?“
房东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紧张地搓着手。
“警官,当时签合同时我特意留了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就是怕以后有什么纠纷......“
她咽了口唾沫,“要是他们拖欠房租,我也好去法院起诉。“
王军不动声色地记录着,继续追问:“他租房时是一个人还是......?“
“签合同是那个小伙子一个人签的。“
房东回忆道,“但来看房时是带着女朋友一起来的。半年前我去收房租时,还看见他俩在屋里呢。“
王军手中的笔微微一顿,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重要信息。
这是一对情侣合租的公寓,而现场发现的女性尸体,极有可能就是那个女孩。
“他女朋友叫什么名字?“
王军追问道。
房东摇摇头:“具体名字不清楚,就听那小伙子喊她'小丽'......“
突然她像是想起什么,小心翼翼地问,“警官,死在屋里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王军抬起头,目光如炬:“这个你不需要知道。”
“等案件侦破后,警方会按规定通知家属。“
“可是......“房东不死心地说,“我记得那姑娘是长头发......“
王军已经低头继续记录:“现在留长发的男性也不少。“
他快速记下关键信息,同时在心里梳理着案情脉络。
就在同一时刻,案发现场的勘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姜东、方妍和小汪三人戴着橡胶手套,从玄关开始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勘查。
鞋柜、衣帽架、茶几抽屉......每一个可能藏匿物品的角落都被仔细检查。
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每个区域都划分成网格状逐一排查。
经过半小时的细致搜索,他们依然一无所获。
三人站在玄关处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困惑。
闻讯赶来的李旭、王佳和教导员看到这个结果,表情也都变得异常凝重。
“这......“
“难道真是凶杀案?凶手把凶器带离了现场?“
话音刚落,王佳教导员就沉声说道:“如果说凶器被带走的话,那么似乎也能够说得通。”
犯罪现场的物品有增有减,恰恰说明不是死者一个人最后完成的,而是有多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