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今天算是真正理解“扎心'了。(1 / 1)
对于姜东提出的这个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问题,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所有人都愣在那里,脸上浮现出不同程度的困惑和惊讶。
尤其是小汪和方妍这两个年轻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微微张开嘴,眼睛里写满了不可思议。
小汪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方妍则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
“凶手选择杀人切入的角度,难道也有规律可循吗?“
这个念头在每个人脑海中盘旋。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选择是否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小汪不自觉地咬住了下唇,眉头紧锁,过了好一会儿才迟疑地开口。
“姜东师弟,我们是不是...有点钻牛角尖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凶手作案时的选择,会不会就像我们平时吃饭选筷子还是勺子那样随意?”
“割脖子、捅心脏、打击头颅...这些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吧?“
方妍立刻点头附和,手指不自觉地卷着笔记本的一角。
“确实如此。”
“我在警校学习犯罪心理学时,从来没有哪位教授专门讲解过关于打击部位的研究课题。“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课堂内容,“凶手的行为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候一个念头的转变就会改变作案手法。”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选择更多是受到当时情境、情绪冲动的影响,很难说有固定的模式。“
听着两个年轻人的讨论,李旭队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他保持着职业性的沉默,没有立即表态。
王佳教导员接过话题时,语气变得格外严肃:“姜东同志,我必须承认你是个勤学好问的年轻人。”
“自从来到我们刑侦队,你的思维方式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他稍稍放缓语气,“但是刑侦工作讲究的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能不需要过度解读。”
“虽然你是法医专家,但就我所知,法医鉴定和犯罪心理分析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界限。“
会议室里弥漫着困惑的气氛,众人的目光在姜东和王佳之间来回游移。
就在这时,姜东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李队、王教,师兄师姐。”
“如果这个损伤出现在其他部位,我完全同意大家的看法,它可能只具有工具鉴定的价值。“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锐利,“但眼前这具尸体不同。”
“死者心脏部位的刀伤呈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看到同事们露出疑惑的表情,姜东继续解释道:“随机作案确实常见,但这起案件中,尸体上完全没有防卫伤,刀刺部位也异常集中。”
“最值得注意的是,全身上下只有心脏一处有损伤。“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尸检照片,“这种损伤分布模式太特殊了。”
“首先,可以确定是死后形成的伤。“
听到这个结论,在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这个判断已经得到团队的一致认可——如果是生前造成的伤害,死者必定会有反抗迹象。
即使处于濒死状态,当心脏被刺时,人体本能也会产生挣扎反应,不可能如此“平静“地接受致命一击。
姜东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更强的说服力:“抛开损伤形成的时间因素,我更关注的是它的位置选择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指向性?“
小汪突然直起身体,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的火花。
这个专业术语让他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简单。
“没错,“姜东肯定地点头,语气变得更加凝重。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凶手每一刀都精准地刺在心脏正中央,而且刀刀深入心腔。“
他翻开尸检报告,“根据前期检验结果,最深的刀伤直达心室。”
“这意味着什么?“
小汪迫不及待地插话:“这不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吗?”
“毕竟死者已经因为颈部受压导致机械性窒息了。“
但说完他就意识到自己的解释太过表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姜东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继续循循善诱。
“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
“如果只是要确保死亡,为什么非要选择心脏?”
“为什么每一刀都要如此精确?”
“为什么要在被害人死后还要进行这种仪式般的刺击?“
他环视众人,“这些选择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凶手的某种心理需求,甚至是...某种执念。“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中多了几分深思。
每个人都在重新审视这个看似简单的细节背后可能蕴含的深意。
对于这个细节,姜东并没有轻易放过。
他继续深入分析道:“我提出的这个关键点,并不在于作案手法是否致命,而是凶手下刀时选择的特定部位。”
“从法医学角度来说,如果要确保被害人死亡,凶手完全可以选择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用刀割断颈动脉造成快速失血,或者重击头部导致颅脑损伤。”
“但凶手偏偏选择了向心脏部位刺入这一刀,这个选择绝非偶然。“
姜东停顿片刻,环视在场众人,语气愈发笃定:“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针对心脏的精准刺伤,恰恰印证了我们常说的'扎心'这一情感隐喻。”
“心脏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器官,在人类文化中更是情感的象征。”
“我大胆推测,凶手与死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极其深刻的情感纠葛,这种纠葛给凶手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正因如此,凶手不仅在杀人时选择直击心脏,甚至在被害人失去生命体征后还要补刀。”
“这种过度杀戮行为强烈暗示着凶手内心积压的愤怒、痛苦与报复欲望。“
方妍突然插话:“但从尸检报告来看,心脏部位的刀伤确实是致命伤,我们无法确定补刀行为是否...“
“这正是关键所在,“
姜东立即接过话头,“法医学只能告诉我们死亡机制,而犯罪心理分析要揭示的是行为背后的动机。”
“试想,一个冷静的杀手会选择最高效的杀人方式,而一个被情感驱使的凶手则会选择最具象征意义的伤害方式。”
“这两者的心理画像截然不同。“
听到姜东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在场警员都陷入了沉思。
刑侦队长李旭摸着下巴提出质疑:“你的推理很有启发性,但犯罪心理分析毕竟带有主观成分。”
“就目前的物证来看,我们并没有找到直接支持这个推论的证据。“
姜东早有准备,他继续说道:“除了心脏部位的象征性伤害外,支持熟人作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现场状态。”
“正如刚才师兄师姐分析的,整个案发现场异常平静——没有打斗痕迹,没有财物丢失,甚至茶杯里的水都没打翻。”
“那么问题来了:凶手是如何进入室内的?“
“根据前期调查,只剩下一种可能:凶手是从正门进入的。”
“这里就引出一个核心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凶手能够如此从容地进入被害人住所?“
一直沉默的王教导员突然拍案道:“我们查过小区监控,虽然存在盲区,但保安明确表示案发时段没发现可疑人员进出。“
“这正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姜东目光炯炯地环视众人,“为什么保安对凶手毫无印象?”
“因为那个人根本就不是陌生人!”
“死者前男友曾与她在此同居近两年,一个月前才搬离。”
“一个在这里住了两年的人进出小区,保安当然不会特别留意。“
“这意味着他不仅可以自由进出,还能避开大部分监控。”
“这种'熟悉的陌生人'身份,完美解释了为何现场没有强行闯入痕迹,也解释了为何凶手对被害人作息如此了解。“
听到这句话,原本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震惊。
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李旭和王佳教导员,两人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从最初听到这个推论时的嗤之以鼻,到半信半疑地皱眉思索。
再到此刻几乎完全被说服,这个心理转变的过程恰恰印证了姜东推理的严谨性。
坐在角落的小汪和方妍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方妍突然拍案而起,激动地竖起大拇指:“我的天!这推理简直绝了!“
小汪也连连点头附和:“是啊,这层层递进的逻辑,硬是把看似不可能的结论给绕出来了。”
“太牛了!”
“说实话,刚开始听你说的时候我还觉得漏洞百出,但现在这么一分析,确实无懈可击。”
“每一个疑点都完美地嵌入了推理链条中,完全符合犯罪逻辑。“
姜东微微一笑,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继续解释道:“我的推理基于三个关键点:首先是损伤的特征和分布,其次是潜入室内的角度,最后是凶器选择。”
“这些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一起熟人作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而且我高度怀疑,死者遇害时正处于深度睡眠状态。“
“哦?为什么这么确定?“
李旭忍不住追问,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姜东接着说道:“虽然尸体已经严重白骨化,但有几个细节很说明问题。”
“死者被发现时是平躺在床上,穿着睡衣,手机就放在床头充电。”
“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场景——一个人正准备就寝或已经入睡。“
他的手指移向另一张照片,“更重要的是,凶手使用的凶器是厨房刀具,而这把刀被整齐地收在橱柜里。”
“试想,一个陌生人要在漆黑的夜晚闯入,不仅要准确找到卧室,还要知道刀具的具体位置,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细节震撼了。
姜东的声音越发沉稳:“因此我推断,凶手对这个家的熟悉程度,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整个作案过程可以这样还原:当晚,凶手用钥匙悄悄开门进入,确认死者熟睡后实施犯罪。”
“先用扼颈致其窒息,再补刀确保死亡。”
“考虑到这些,死者的前男友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王教导员突然拍了下桌子,眉头紧锁:“等等!我们调查过她前男友,他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根据网络记录,他整晚都在家打游戏,IP地址显示登录记录持续到凌晨。“
“IP地址?“
姜东轻笑一声,眼神突然变得锐利,“教导员,您确定登录游戏的就一定是本人吗?”
这句话如同一记惊雷,李旭和王教导员同时愣住了,两人脸上浮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李旭深吸一口气,突然意识到刑侦工作中一个可怕的盲区——在这个科技时代,连最基础的网络证据都可能存在伪造的可能。
会议室陷入长久的沉默,只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嗡嗡声。
最终,王教导员转向李旭,沉声说:“老李,我觉得姜东的分析确实有道理。要不要把那个前男友再带回来审审?“
李旭摩挲着下巴,沉思良久后缓缓点头。
“现在看来只能这样。”
“如果排除了他的嫌疑,我们也好及时调整侦查方向。不过...“
他抬头看向姜东,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不管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我这就去安排。“
王教导员立即起身,雷厉风行地朝门外走去。
李旭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走到姜东面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罕见的笑容。
“好小子,真有你的!”
“在所有人都持反对意见时还能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种专业精神和勇气非常难得。”
“刑侦工作就需要你这样敢想敢说的年轻人。“
姜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谦虚地说:“李队过奖了,这毕竟只是我的个人推测,真相如何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嗨,办案本来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
李旭爽朗地笑道,“就算最后证明错了也没关系,至少我们排除了一个可能性。“
待李旭离开后,小汪和方妍立刻围了上来。
方妍一把搂住姜东的肩膀,兴奋地说:“可以啊!这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一个普通的刀具伤都能被你分析出这么多门道。“
小汪也连连点头:“就是就是!'扎心'这个词我今天算是真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