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平衡开启,商纣王(1 / 1)

加入書籤

【叮,宿主已完成满四次召唤卡召唤,特开启平衡机制——】

【叮,平衡第一组:

商纣王——殷受(融合版)

统帅95、武力106、智力75、政治77、魅力80

携带武器:人皇剑

携带人物:苏全忠、闻仲、比干、恶来、飞廉、殷郊、殷洪、苏护、苏妲己、费仲、尤浑、晁田、晁雷

植入身份:董卓在凉州新收的大将

殷受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他的武力都是介绍的非常厉害。

正史中记载“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同时也经常带兵扩张领土。

演义里也是能和武成王黄飞虎、哪吒等对打的猛人,虽然打不过,但能交手几十招不败,也是说明自身的勇武。

而且托梁换柱的成语和典故说的就是殷受。

有了殷受的加入,董卓也来了一波加强了啊,但是殷受可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到时后期兴许和李渊一样,分家产。

【叮,平衡第二组:

匈奴王——冒顿

统帅100、武力99、智力94、政治95、魅力96

携带人物:头曼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犁湖单于、且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呼韩邪单于、车犁单于

植入身份:南匈奴的老牌势力,头曼为前任羌渠单于的弟弟,羌渠单于惨死、侄子于夫罗战死,为了家族的延续,被推举为头曼单于。

头曼单于带领支持前羌渠单于的部落与女真完颜部抢夺匈奴的归属。

冒顿可是匈奴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

他以铁血手腕统一草原、建立强大的匈奴帝国,不仅终结了匈奴。

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的分裂局面。

更一度对新生的西汉王朝构成致命威胁,成为汉匈百年对峙的始作俑者。

汉高祖刘邦一生的败笔就是白登之围,自然是老刘的战略失误。

但也说明了冒顿个人的果决和谋略。

冒顿他一生充满权谋、征战与传奇,既是草原文明的塑造者,也是中原王朝不得不正视的强大对手。

他以个人的雄才大略,将匈奴从分散的部落联盟,推向了帝国的巅峰,也让中原王朝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草原文明的强大。

而且他携带的十位单于,涵盖了匈奴从建立到鼎盛到落幕的完整历史。

匈奴也是迎来史诗级加强。

【叮,平衡第三组:

至圣先师——孔子

统帅80、武力合道境巅峰、智力97、政治96

携带人物:荀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列子、孙武、公孙龙、惠施、邹衍、鬼谷子、许行、虞初

植入身份:儒家孔圣人一脉,同时为儒家下一任魁首后续人

我擦,诸子百家都干出来了?哥们,闹呢?

这孔子携带的人物,那不是每一个差不多都是妥妥的神级人才,不是的话,也是武力高的大佬。

【叮,三组平衡人物——平衡完成】

【特开启平衡截取】

【系统会在三组中随机截取三位】

【叮,系统正在随机截取——】

【截取第一人:闻仲】

植入身份:王翦的老友,道家弟子,目前在雁门关与王翦畅怀往昔,同时对宿主充满好感。

截取到了闻仲!

太棒了,闻仲可是在封神里属于能文能武的全能型人才。

同时也是封神和大商中极具分量的核心人物,属于擎天白玉柱级别。

他是商纣王之父帝乙的托孤大臣,与比干、微子、箕子并称“殷商四贤。

官封“太师”,掌管殷商兵马,麾下有邓九公、张桂芳、魔家四将等名将。

更统领着能与西岐抗衡的商军主力,是殷商抵御西岐的唯一依靠。

他师从截教金灵圣母,精通五行遁术、呼风唤雨,随身佩戴法宝雌雄鞭,可攻可守,威力极强。

既是统帅,也是能冲锋陷阵的大将,在截教门人中地位颇高,能调动部分截教弟子助商抗周。

【截取第二人:呼韩邪单于】

植入身份:呼韩邪为匈奴人为李义山暗中培养的密探,目前潜伏在头曼单于身边。

截取到呼韩邪单于还行,毕竟他是匈奴中唯一正式归附的单于。

韩邪单于曾前往长安朝见汉宣帝,并正式归附汉朝,大汉则赐其匈奴单于玺,确立藩属关系。

最著名的就是昭君出赛。

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昭君出塞成为汉匈和平的象征。

此后汉匈边境保持数十年无战事。

同时呼韩邪的归附,标志着匈奴从敌人转变为藩属,结束了汉匈近200年的战争,也为后来匈奴融入中原文明奠定了基础。

毕竟冒顿携带都是匈奴人,属于从石头里挑金子了,如果后续支持他上位,也能控制住。

【截取第三人:荀子】

植入身份:儒家三圣人荀子一脉,颍川学院的前任院长,同时自家学院学子多人,拜入宿主麾下加上其事迹,对宿主充满好感

荀子不必多说,有了这位儒家大佬的关注,未来也就多了一些人才基础。

第一组携带人物植入身份:殷商所携带人物还是跟随殷商为董卓麾下。

第二组携带人物植入身份:冒顿所携带人物还是跟随冒顿,只不过历史中儿子、孙子的身份全变为冒顿的儿子或兄弟。

第一组携带人物植入身份:孔子携带的诸子百家人物,还是为各家魁首。

既然平衡完,那我就开始招揽贤才去了。

第一站就是雁门郡客栈。

刘明随即便带着亲卫,朝着雁门客栈赶去。

此时的雁门客栈二楼,靠窗的位置坐着两位身着青衫的文士。

左侧一人面容儒雅,手持书卷却目光灵动,正是房玄龄。

右侧一人神色沉静,手指轻叩桌面,眉宇间透着果决之气,正是杜如晦。

“克明,你说志才信中提及的这位雁门侯,当真值得我二人投效?”

房玄龄放下书卷,轻声问道。

杜如晦微微颔首:“志才素来看人极准,他在信中说刘明此人,有雄才大略,且善待士民。

而在此次雁门危急时却能逆势破敌,非池中之物,想来不会错。

再者,我等遍历各州,所见人杰非空无大志,便是残暴无才。

如今大汉倾颓,若不寻一位能安定天下的明主匡扶大汉,我辈所学,又有何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