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打一巴掌给颗枣(1 / 1)
牢房内,刘据脸上的兴奋之色也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浓浓的为难与苦涩。
他自然明白许辰的意思,也认同许辰的判断。
只是……
“先生……”
刘据拱了拱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失落。
“依您所言,以我大汉目前之国力,要将匈奴彻底打残,甚至灭其国、绝其种,恐怕……短期之内,难以实现啊。”
他顿了顿,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甘与希冀,小心翼翼地追问道:
“难道,眼下就真的没有其他……其他的良策,能稍缓这匈奴之祸,为我大汉争取喘.息之机吗?”
许辰闻言,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刘据一眼,脸上满是愤慨,恨不得又冲过去给刘据一个脑瓜崩。
这小子,让他当太子,是不是真的不太合适啊?
“哼!”
“你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我说这么多引导你,你却不知道自己思考一下吗?我还不知道现在汉朝灭不了匈奴?”
“你就不会自己动动你那颗尊贵的脑袋,好好想一想吗?!”
刘据看着发火的许辰,满脸尴尬的摸了摸脑袋,但脸上却是露出了几分笑意。
因为他知道,看到这个样子的许辰,那就代表他是真的有办法!
“先生……我……我愚钝……还请先生赐教!”
“愚钝?!”
许辰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我方才说了那么多,难道都说到狗肚子里去了?!”
“我说了,眼下大汉之力,确实不足以一战而彻底荡平匈奴,将其犁庭扫穴,永绝后患!这一点,无可争议!”
“但是!”
许辰话锋猛地一转,嘴角勾起一抹莫测高深的笑意,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想要让他们在短期之内,不敢轻易南下牧马,甚至主动夹起尾巴,与我大汉修好,却并非什么难事!”
“嗯?”
此言一出,刘据顿时眼前一亮,“还请先生细说!”
秘室之内,原本已经有些意兴阑珊,甚至准备起身离开的刘彻,在听到许辰这番话后,身形也是猛地一滞!
他霍然转头,与一旁的霍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惊疑与强烈的期待!
这许辰……真的还有什么压箱底的奇谋不成?!
牢房内,许辰看着刘据那副急不可耐的模样,也不再卖关子,踱了几步,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解释了起来。
“殿下,我方才所言,是根治匈奴之策,乃长久之计。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我大汉虽无力毕其功于一役,将匈奴彻底从草原上抹去。”
说到这,许辰的眼神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但是,想要狠狠地教训他们一番,打掉他们的傲气,让他们伤筋动骨,痛彻心扉,让他们明白,我大汉的天威,依旧不容冒犯!这一点,我们还是做得到的!”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重重一点,仿佛点在了匈奴的命门之上!
“只要我们能集中优势兵力,寻准时机,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一场足以让整个草原为之震颤,让匈奴单于夜不能寐的大胜仗!”
“让他们明白,胆敢南下侵扰,必将付出十倍、百倍的血的代价!”
“然后,我们便可以主动与他们……签订盟约!”
“盟约?”
听到许辰的话,刘据不由一愣。
“对!就是签订盟约!”
“这个时候,你说,匈奴人还敢拒绝吗?他们还敢说半个不字吗?只要我大汉朝不提出什么太过分的要求,他们必然都会答应的。”
“要是再给他们一点好处,那他们就更不会拒绝了!”
刘据听得云里雾里,只感觉自己晕乎乎的,刚打赢了打胜仗,不趁机压榨匈奴,怎么又要给他们好处?
许辰也没有继续卖关子,当即就继续说了出来。
“我们跟他们签订盟约,其中要加上最重要的一条,以给他们恩惠的名义,建立互市!”
“互市?!”
刘据瞪大了眼睛,满脸的茫然与不解,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
“先生,何为……互市?”
许辰见状,知道刘据不懂,便耐心解释起来。
“所谓互市,殿下可以理解为,在我大汉与匈奴的边境之地,设立几处固定的、官方管理的交易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允许我大汉的百姓,也允许匈奴的牧民,携带各自的货物,进行自由的贸易和交换。”
“譬如,我大汉有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盐、茶,有烹饪食物的铁锅,有御寒的布匹,有精美的丝绸,甚至还有锋利的铁器、农具等等!”
“这些都是草原之上,匈奴人梦寐以求,却又极度稀缺的宝贝!”
“而匈奴人呢?他们有成群的牛羊,有优质的皮毛,有健壮的战马,甚至……他们控制的某些草原深处,或许还有我大汉所需要的铜矿、铁矿等重要资源。”
“通过互市,他们可以用他们的牛羊皮毛,来换取我们的食盐、茶叶、铁锅、布匹。”
“我们也可以用这些生活物资,去换取他们的牲畜,补充我大汉的军需民用,甚至获得他们控制区域的矿产资源。”
“如此一来,各取所需,双方都能得到自己急需的东西,岂不是两全其美?匈奴人能不答应?”
许辰看着似懂非懂的刘据,循循善诱道:
“殿下你想,匈奴人为何要冒着全族覆灭的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南下劫掠?”
“不就是因为他们的草原无法耕种,缺少生活必需品,缺少御寒的衣物,缺少坚固的铁器吗?”
“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和平的贸易,就能得到这些东西,谁又愿意提着脑袋,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来我大汉边境烧杀抢掠呢?”
“这样一来,匈奴人有了活路,便不会轻易南下。我大汉的边境,也能得到暂时的安宁。这,难道不是眼下最好的办法吗?”
许辰自然知道互市的重要性,在一千多年后,明朝那位永乐大帝,也正是用这种方法,稳定了草原数十年时间。
同时,也促进了草原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