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连兵甲操练的声音都停了(1 / 1)

加入書籤

皇帝驾崩了。

太子也死了。

这两个消息,好比两柄从天而降的巨锤,狠狠砸在许辰和卫长君的头顶。

地下宫殿内,瞬间死寂。

连兵甲操练的声音都停了。

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骇与难以置信。

卫长君的身体晃了晃,绝美的脸庞瞬间失了血色。

她谋划了十年。

等待了十年。

可到头来,君父与兄长,竟然就这么没了。

那她做的这一切,还有何意义。

“不对。”

许辰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这片死寂。

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这是个局。”

卫长君猛地抬头,看向他。

“一个用来乱你我心神的局。”

许辰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锐利无比。

“想想看,陛下和太子为何会同时驾崩。”

“早不驾崩,晚不驾G崩,偏偏在我们准备动身前往阴山的时候驾崩。”

“这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卫不疑算准了我们会查到他头上,算准了我们会去匈奴王庭。”

“所以他先下手为强,用这个弥天大谎,来动摇我们。”

“他想让我们绝望,让我们放弃,让我们自乱阵脚。”

许辰的每一个字,都好比一针强心剂,注入卫长君的心中。

她眼中的迷茫与悲痛,渐渐被冷静与愤怒所取代。

“你说得对。”

“我父亲说过,越是危急的时刻,越要冷静。”

“卫不疑这个叛徒,好深的算计。”

“他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束手就擒吗。”

“做梦。”

许辰接过了她的话。

“我们现在,更要去了。”

“不但要去,还要快。”

“我们不仅要拿到解药,还要以最快的速度杀回长安。”

“我要亲手撕开这个骗局,让天下人都看看,是谁在背后捣鬼。”

卫长君看着许辰,眼中燃起熊熊烈火。

“好。”

“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传我将令。”

她猛地转身,对着地下宫殿中的数千精锐,发出了清冷的号令。

“卫家‘龙骧七营’,全体集结。”

“一营、二营,随我与许大人,星夜北上,直扑阴山。”

“三营、四营,即刻出动,控制长安周边所有要道,严查一切可疑之人。”

“五营、六营、七营,固守此地,若长安有变,即刻响应太子手令。”

“此战,不成功,便成仁。”

“为大将军复仇。”

“为大汉,清扫奸佞。”

“出发。”

……

与此同时。

长安,皇宫,御书房。

这里并非乱成一团。

而是一种诡异的,令人窒息的安静。

汉武帝刘彻躺在龙榻之上,双目紧闭,面色青黑。

他的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

太子刘据守在床边,双眼布满血丝,脸色比他父皇好不了多少。

公孙贺一身甲胄,手按剑柄,如一尊门神,守在殿外。

“殿下。”

一名太医令,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刚刚熬好的汤药,走了过来。

“这是许大人离开前,留下的方子。”

“他说,此方或可为殿下固本培元,缓解伤口恶化。”

刘据看了一眼那碗汤药。

方子很奇怪。

里面有些药材,他闻所未闻。

许辰甚至还特别交代,熬药的水,必须煮沸之后再用。

连盛药的碗,都要用沸水反复烫过。

这些细节,太医们都觉得匪夷所思。

但此刻,他们不敢有任何违逆。

刘据端起药碗,没有犹豫,一饮而尽。

他信他大哥。

即便大哥此刻不在身边,他也信。

药汤入喉,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他感觉自己那因为失血而冰冷的身体,似乎有了一丝暖意。

肩上的伤口,那种火辣辣的疼痛,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有效。”

刘据心中一喜。

大哥的法子,果然与众不同。

他放下药碗,对太医令道。

“父皇那边,如何了。”

太医令摇了摇头,满脸愁容。

“回殿下,陛下的情况,不容乐观。”

“‘落日泪’之毒,已侵入心脉。”

“臣等……无能为力。”

刘据的拳头,猛地攥紧。

他知道,现在整个大汉的重担,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他不能倒下。

他必须撑住。

撑到大哥回来。

“传旨。”

刘据的声音,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沙哑。

“命大司农桑弘羊,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暴胜之,即刻入宫议事。”

“另,宣九弟,弗陵,前来见我。”

他要开始反击了。

他不能让卫不疑的阴谋,得逞。

很快,桑弘羊等三位重臣,匆匆赶到。

他们看到龙榻上昏迷不醒的皇帝,和面色苍白却强作镇定的太子,都是心头剧震。

“殿下。”

桑弘羊率先开口。

“宫外已有传言,说陛下与您……皆已驾崩。”

“朝野人心惶惶,不知殿下有何示下。”

刘据的目光,从三位老臣脸上一一扫过。

这三人,都是他父皇最为倚重,也是朝中硕果仅存的,真正能办事的大臣。

“三位大人。”

刘据缓缓开口。

“父皇只是龙体偶有不适,正在静养。”

“至于孤,只是受了些皮外伤,并无大碍。”

“外间传言,皆是奸佞小人,为动摇国本而散布的谣言。”

“孤命你们三人,即刻返回各自官署,稳定朝局,安抚百官。”

“告诉他们,大汉的天,塌不下来。”

“若有敢在此刻,妖言惑众,结党营私者。”

“一律,杀无赦。”

三位老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异。

眼前的太子,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

那份沉着,那份杀伐果断,像极了年轻时的陛下。

“臣等,遵旨。”

三人躬身领命。

就在这时。

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宦官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正是九皇子,刘弗陵。

他看到眼前的景象,小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仿似早就料到了一般。

他只是规规矩矩地走到刘据面前,行了一礼。

“皇兄。”

刘据看着他。

这个比自己小了近二十岁的弟弟。

这个自幼聪慧,却又沉默寡言的弟弟。

“弗陵。”

刘据的声音,缓和了几分。

“父皇病了。”

“孤也受伤了。”

“这段时间,你要好生在宫中读书,不要乱跑。”

“更不要,听信任何人的花言巧语。”

“明白吗。”

刘弗陵抬起头,那双乌黑的眼眸,深不见底。

他没有回答刘据的话。

他只是看着刘据,突然问了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