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天工同志给出的承诺(1 / 1)
“等老赵知道咱们的卫星发射项目,将要重启锣鼓另开张,研发出一种比毛熊,白鹰国更好的火箭发动机,他肯定会震惊得合不拢嘴。”
“液氧发动机不但能够持续使用,而且造价成本低,材料易得,便于储存。”
“有了这项技术,我们的火箭发射项目绝对会像下饺子一样,源源不断!”
581工程副组长,科学院院士马英豪开怀大笑。
这番话,引起了现场无数人的共鸣。
不被人重视的龙国航天工程,很快就要一鸣惊人!
掌握了液氧发动机,等于掌握了全新的发射技术。
从总体数据比较,液氧发动机各项优点,远大于毛熊和白鹰国的火箭发动机。
成本低,能够持续使用。
单是这两点,足以让龙国航天傲视全球!
钱院长笑着说道:“老马,你还磨叽什么,赶紧将赵院士和他的团队带来,研究才能越快展开。”
“我现在就去。”
马院士话不多说,大步流星地离开会议室。
马院士前脚刚走,钱院长又说道:“张君同志,有一件事情我要和你商量一下。”
“为了火箭,导弹,卫星等项目的发射需要,国家于三年前派出工程兵部队,秘密修建了一个大型发射基地。”
“发射基地即将竣工,本该由我过去验收,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新情况。”
“你拿出的项目和技术,我想带领大家尽快吃透,搞懂。”
“验收发射基地的事情,能不能由你代劳?”
张君听后心头一动。
钱院长口中的火箭发射基地,很可能是位于西北的肃泉发射基地。
随着张君点头应允,钱院长开始介绍起肃泉发射基地的庐山真面貌。
肃泉发射基地修建工程和581工程同步展开。
1958年2月份,近二十万工程兵进驻沙漠无人区。
进行了整整三年,艰苦卓绝的建设工作。
克服了缺少大型施工设备,生产材料不足等问题。
截至现在,基地终于完工。
未来,肃泉发射基地将成为龙国最重要的导弹,火箭发射中心。
一大批航天工作,也将会在这里展开。
另一边。
马院士带着两名助手,乘坐吉普车来到位于基地内部的小型机场。
登上运输机,直奔京城。
立项于1958年的581工程,内部有多个研究机构。
工程项目组组长为钱院长。
钱院长既是581工程组长,还要兼顾弹道导弹研究工作。
因此,火箭卫星的具体工作,分别由下面几个副组长负责。
马院士负责卫星方面的工作。
赵院士和钱院长所学专业相同,属于火箭领域的泰山北斗。
同时,赵院长还是物理领域的顶级专家。
手下项目组有一大批精兵强将。
毛熊和白鹰国分别在今年,将他们各自的宇航员送到太空。
以龙国目前的研究进度,暂时无法将宇航员送到太空。
但不代表龙国会放弃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不但不会放弃,还要加快速度。
争一保二。
争取在今年年底,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到太空。
“去物理研究所!”
几小时后,运输机抵达京郊机场。
马院士吩咐司机加快速度,尽早赶到赵院士的工作单位。
张君给出的数据和技术,简直到了完美无瑕的程度。
几十位顶级专家,挑不出一点问题。
后续人员全部到位,张君会立刻带领大家进行液氧发动机研究。
搞定了发射卫星的火箭问题。
龙国将卫星送上天,也就变得不再遥远。
“哎哟喂,马院士,您怎么来了?”
“马院士,出什么事了?”
“都别问了,你们所长在哪?”
临近下班时间,马院士风风火火冲进研究所。
一连撞到多名工作人员,询问众人赵院士是不是在办公室。
得到肯定答案,马院士加快脚步,一阵风似的冲进赵院士的办公室。
“咣当!”
伏案工作的赵院士被粗暴的推门声吓了一跳。
年过五旬,双鬓已经发白的赵院士抚了抚眼镜,抬头看到急匆匆马院士。
“老马,你不是和钱院长出差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老赵,啥也别说了,叫上你团队里的技术人员,准备跟我走。”
马院长喜形于色地说道:“咱们的卫星,今年就有可能上天!”
“你说啥?!卫星今年能上天!!!”
马院长口中的话像是一道霹雳,惊得赵院士始料未及。
“老马,我这边一堆工作要忙,没时间和你开玩笑。”
回过神的赵院士白了老搭档一眼。
挺好一个人。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爱开玩笑了。
马院士认真道:“我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咱们的卫星,真有可能在今年被送到太空。”
“今年之内将卫星送上太空,我倒是想,关键咱们国家现在没这个能力。”
赵院士伸出双手,用右手手背拍了拍左手的手掌。
他也想让龙国的卫星尽早抵达太空。
可是想归想,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什么是事实。
龙国尚并不具备将卫星发射到太空能力。
影响卫星发射的火箭问题得不到解决,许多事都会变得遥遥无期。
纵使龙国在弹道导弹技术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终归是有差别的。
“你啊,还真是个木头。”
马院士无可奈何道:“如果我告诉你,是天工同志拿出的承诺,你还会有质疑吗?”
“天工同志……那位特殊院士!”
赵院士愕然道。
张君,协助钱院长和导弹研究院,完成弹道导弹技术的顶级专家。
除了弹道导弹,张君又为龙国设计出第一代洲际导弹。
知道张君真实身份的人,除了长老团一众长老。
剩下就是科学院的上百名院士。
毕竟。
张君也是院士。
瞒得过别人,瞒不过科学院同行。
为保护张君的个人安全。
张君在院士群体中的代号为天工同志。
马院长说道:“天工同志拿出一项全新的发动机技术,液氧发动机。”
“一旦液氧发动机研究完成,我们火箭就能抵达地球轨道,将卫星送入轨道。”
“你还愣着干什么!打电话联系各个项目小组,出发造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