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文曲星下凡,大夏之祥瑞(1 / 1)
“魏兄。”
“此篇可有名字?”
毕云有些兴奋,魏平安也是直接回答。
“洛神赋。”
众人叨咕着这个名字,纷纷叫好。
“洛神赋,好名字。”
“是啊是啊。”
“此赋定会在大夏文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小友才识过人,不如来麒麟书院深造一下?”
“只是来学习,绝没有和长公主殿下抢人的意思啊。”
姜涯意识到自己前一句话有抢人的嫌疑,怕长公主多想,又急忙补充了一句。
其实姜涯也有些私心。
自己的这么些年的弟子虽然都还不错,但只能说是下限低。
上限只能算是说得过去。
如果这魏平安能拜到自己名下。
不。
如果能当魏平安的老师,那也是死而无憾了。
长公主见麒麟书院的院长都如此说,其实是想明确拒绝,但这姜涯也是颇有分量,贸然拒绝,恐有不妥。
正当长公主不知道如何拒绝的时候,一边的吏部尚书张之水却不愿意了。
“哎哎哎?”
“老匹夫。”
“现在就开始抢人了?”
“真是越老越厚脸皮。”
“要我说,直接来吏部锻炼锻炼,我亲自给陛下上折子!”
姜涯和张之水年轻时是好友,说起话来不留情面。
“哎?”
“姓张的你说谁老匹夫?”
“说的就是你!”
“怎么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还是内阁首辅闻世鸿将两人打断了。
“不要吵了。”
“如此意向,陛下怎会不知?”
“还是要陛下定夺!”
“在者说,人家是长公主殿下的人。”
“还轮得到你们咸吃萝卜淡操心。”
这一番话,让众人都安静了不少。
毕竟最上边还有皇帝。
京中出现如此意向,陛下怕是已经知道了。
众人正想着如何能把魏平安拉到自己这里时,只有一个人,非常郁闷。
那就是今天的寿星秦尺,秦老将军。
这篇赋写得怎么样,他不清楚。
毕竟他是武将,不懂这些诗词歌赋,也可以理解。
但天生异香,万里花香,他还是明白的。
牛比。
很牛比!
他此时非常想扇一刻钟之前的自己一个大耳光。
为什么不坚持以寿宴为题,让魏平安作诗。
若是如此。
哪今日名垂千古的便是自己!
而不是成为背景板!
他更气大皇子没事闲的,非要以洛水为题!
以寿宴为题怎么不好了?
嗯?
现在好了。
自己也青史留名了。
不过史书上写的是,永昌三年秋,秦尺将军寿宴之上,千古名赋出世。
有牌面吗?
嗯?
实在是造孽!
就当众说纷纭时,大皇子却还是感觉不爽。
还真让这个魏平安装到了!
之前嘲讽最厉害的就是他自己。
本以为胜券在握!
结果是人家憋了个大的。
自己拉了坨大的!
他不甘心。
他想找回场子。
“魏大才果然才气冲天,竟然引发天地异象,万里花香。”
“但才学虽然是才学。”
“这与治国可是两回事啊。”
“治国安邦,才是大夏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学的标准。”
“当然,魏大才也确实是有才学。”
“只不过适合风花雪月。”
“而并非是为大夏社稷啊。”
李长轩一席话,虽然让众人不悦。
但话说回来。
此话也颇有几分道理。
有才华之人,未必能解决得了朝堂上的事。
毕竟。
要考虑平衡各方关系,更要考虑这里边错综复杂的势力。
还有一些政策的真实可行性。
这就不是光有才华,就能解决的。
齐桢慢悠悠地向烟袋锅子里装着烟丝,慢条斯理地点上,美美地抽了一口,漏出舒爽的神情。
“殿下。”
“您的话固然有几分道理。”
“可话也不能这么说吧。”
“有谁一开始就是当官的料?”
“不都是在这官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吗?”
“就拿老头子我来说吧。”
“刚入仕不也是个愣头青,幸得先帝爷和如今陛下信任垂青。”
“这才有了我老头子的今天。”
“所以说嘛。”
“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还需要时间。”
“更别说人了。”
说完。
齐桢依旧抽着烟袋,雾气弥漫,但话里话外,明显已经开始向着魏平安说话。
“齐尚书说得没错。”
“有谁一开始就是做官的料呢。”
“以愚弟看来,魏平安才学不虚。”
“至于日后为官否。”
“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
虽然眼下这些文官都是在为自己说话。
但魏平安的心里反倒是毫无波澜。
好啊。
你想玩。
那我就陪你玩到底。
随即向众人行礼后,来到长公主面前。
两人嘀咕了几句,长公主脸上漏出一抹坏笑。
“既然大哥所言,能否治国安邦,才是检验才学的标准。”
“六部尚书,内阁首辅,秦将军如今都在场。”
“也请诸位做个见证。”
“我愿与大哥豪赌一场!”
“请诸位出题。”
“若是魏平安能答出来。”
“能得到诸位的认可。”
“大哥为魏平安驾车牵马,从镇安楼到长公主府。”
“若是得不到诸位的认可。”
“我即刻向陛下请愿,寻一封地。”
“远离京城。”
“不知大哥可敢赌这一局?”
………………
与此同时。
大夏皇城。
御书房。
一位绝色女子正坐在龙椅上,翻看着奏折。
脸上不自觉间流露出疲态,一只手轻轻扶着额头。
眉间更是有一点朱砂痣,更显得神秘。
一举一动充满了成熟的魅力,仿佛一颗熟透的果实一般。
更是有一双逆天的长腿,如同玉石雕刻一般无暇,此时正交叉在一起。
此人正是大夏女帝。
李寒衣。
一名女官迈着碎步快速走了过来,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
“钦天监正使朱泽求见。”
女帝眼睛都未曾睁开,淡然一句。
“宣。”
“喏。”
女官回应一声,却步退出。
片刻。
钦天监的正使朱泽到来,带着一个锦盒,躬身行礼。
“臣。”
“钦天监正使朱泽。”
“参见陛下。”
“圣躬安。”
女帝闻言,这才慵懒地睁开双眼。
“朕安。”
“为朱大人赐座。”
“谢陛下。”
待朱泽坐定后,女帝也开始关注手上的折子。
“刚刚京城的情况,都看见了吧。”
朱泽拱手行礼,回答道。
“回陛下。”
“微臣前来正是为了此事。”
“此锦盒乃是上代钦天监正使所留。”
“令臣在天生异象时,交给陛下。”
女帝闻言,这才抬头看向钦天监正使。
朱泽跪在地上,双手确实捧着一个锦盒。
“呈上来。”
一边的女官立刻上前,用托盘将锦盒呈了上来。
女帝打量着锦盒,面前的朱泽也提起了今日之事。
“启禀陛下。”
“今日天生异象。”
“竟然生出七彩祥云,万里花香。”
“以微臣看来。”
“此乃大吉之兆。”
“而这几夜,臣夜观天相。”
“文曲星暗淡多日,昨夜异常闪烁。”
“已有临世之兆。”
“再结合今日的异象。”
“臣恭喜陛下。”
“此象乃文曲星转世!”
“大夏文坛将兴。”
“大夏将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