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赌注加成,题目富国!(1 / 1)
长公主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惊讶。
这是铁了心,要刚到底。
但长公主的赌注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陛下既然是以女子身登基,而且目前并没有立储。
那么长公主自然是不能被排除在外的。
但一旦请愿去封地,那么就是选择退出夺嫡之争。
此举不可为不冒险。
反观大皇子的赌注。
输了大皇子驾车牵马,而且是为长公主府的一个书童。
这是何等的羞辱?
皇室中人,最重要的不是命!
而是脸!
所以那么多的皇室丑闻,都是秘密处理。
而不会光明正大拿到面上说!
这要是真的输了,牵马驾车,这大皇子也是被钉在耻辱柱上了。
但牵马归牵马,驾车归驾车。
丢人是一定的。
却也还是留在京城。
没有走出权利旋涡。
但综合考虑。
还是长公主的赌注要大一些。
长公主是给了魏平安足够的信任。
这番话落地,一帮老狐狸也都明白这次赌局。
对谁都不是好事。
万一日后陛下怪罪下来,吃亏的只能是这一帮子人。
老狐狸们共事多年,目光交流了一下。
共同看向了阁老闻世鸿。
毕竟如今的局面,恐怕也只有内阁首辅能说上几句话了。
“两位殿下。”
“还是要三思啊。”
“如此儿戏,若是让陛下龙颜不悦。”
“到了那个时候。”、
“可不是容易收场的啊。”
阁老轻抚着自己的山羊胡子,指出了要害。
有慌张不安的,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那就是二皇子。
不管这两个人谁赢,最大的赢家也是自己。
长公主赢,大哥丢人。
大哥赢,长公主离开,当皇帝的人选便少了一个。
你可以血赚。
但我绝对不亏。
“哎?”
“阁老所言差矣。”
“魏大才今日写下千古绝赋。”
“此刻又愿意为展示一下自己的为国为民的能力。”
“诸位都是朝中肱骨,如此热忱,怎好拒绝?”
“不如。”
“由阁老出题。”
“诸位朝中肱骨为考官。”
“如何?”
二皇子腹黑得很,一席话,不仅把这赌约坐实。
更是把出题人和考官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最绝的是。
还把自己摘出去了。
不管结局如何,火都烧不到自己。
反而是大皇子,见自己这三妹如此笃定。
倒是有点犯了难。
毕竟刚刚自己出题,被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
本想难为一下魏平安,反而让其一首赋,引得天地异象。
反倒是让魏平安装了个大的。
刚刚本想难为一下魏平安。
结果现在长公主加了赌约,万一这魏平安又有什么惊世骇俗之举。
自己牵马驾车,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正当大皇子考虑再三,骑虎难下的时候。
二皇子又开始助攻。
“大哥。”
“三妹一介女流,魄力如此。”
“大哥你可不要丢份啊。”
“精神点!”
“可别让臣弟看不起你。”
大皇子什么事都不怕,就怕这个弟弟压自己一头。
这一番拱火言论,已经让大皇子有些上头。
此时也鼓不牵马驾车的事,咬咬牙。
“好!”
“一言为定!”
见大皇子答应下来。
除了长公主魏平安,和二皇子,还算淡定。
其余众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魏平安倒是冷静。
治国确是难,但画大饼确是简单。
而且很敢画。
反正又不是我去治国?
我怕个鸟?
装起来不就行了?
东西肯定对,但适不适用大夏,我不敢保证。
“那就请阁老出题吧。”
二皇子迫不及待地催促着,抿了一口酒,发出愉悦的辣口声。
闻世鸿思考着目前应该出什么题。
出得过于简单,会有偏向长公主的嫌疑,那么在大皇子那里,自己就不做好。
同理。
那就会相当于得罪长公主。
他在想一个不算难,但又不能很简单。
还能体现出自己身为内阁首辅身份的一个问题。
沉吟片刻。
首辅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
“既然两位都同意。”
“那老朽便以富国为题。”
“请魏公子作答。”
内阁首辅闻世宏这个选题,非常有讲究。
这个题目,不可谓不大。
但说实话,也不难。
这就是一个老狐狸的自我修养。
而且题目越大,自己这群人才好浑水摸鱼,他们这群文人,谁都不想得罪这两个人。
如果能让大皇子和长公主之间,达到平衡。
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但一切还是要看魏平安的答卷。
同时。
他也有私心。
因为这正是女帝要求如何富国。
毕竟休养生息,恢复的国力,远远不够。
女帝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
他也想加注。
赌魏平安的才华,可以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富国?”
魏平安淡然一笑。
这个题目。
魏平安的答案可以有九种!
九种!
“齐兄,毕兄。”
“还请二位为我记录。”
“可能会很长。”
二人行礼,命人取回了纸张,磨墨,润笔。
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富国论。”
“大夏税收最大的来源。”
“便是土地税。”
“而大夏的赋税,则是按照人头交税。”
“这种交税的方法,在大夏建国初,没有任何问题。”
“但随着逐渐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多。”
“原来的政策,已经不适合如今大夏的国情。”
魏平安开口,语气稳定又自信。
众人听着如此的发言,不禁感到恐惧。
这是能说的?
不。
这是我们能听的?
但魏平安不管,依旧说道。
“土地兼并!才是根本!”
“比如。”
“人头税,为每年一石粮食。”
“而一年的收成有十石粮。”
“除去交给朝廷的税,一年的收成所剩无几,难以养活一家老小。”
“之后便衍生出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将土地卖给地主,换钱度日。”
“然后卖掉土地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
“根据家庭人员的数量,上缴粮食。”
“还要付给地主高额的租金。”
“如同饮鸩止渴!”
“而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却只需要交极少部分的税。”
“贫富差距就此拉大。”
“到最后,朝廷税收少,百姓难果腹。”
“唯独地主,盆满钵满!”
“而地主!大多都是地方士绅,名门望族!”
“扎根与本地,官商勾结,垄断市场!”
“流民增多,上山为匪!”
“此。”
“便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