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富民强兵(1 / 1)

加入書籤

全场的文人士子都在称赞老夫子,只有江峰在痛骂,甚至怒斥说:“简直是获国殃民的言论!”

身边的老者和孩童再次朝他看来,随后,那老者朝刚才挤位置的超级壮汉使了个颜色。

那壮汉在人群中本身就鹤立鸡群一般,比大家都高出半截,此时一开口,声音更是如红钟大吕一般,一个人压过了数百人的声音。

“老夫子,这有个狂生,骂你的言论是假仁假义,满嘴放屁,是在获国殃民!”

“卧槽!”江峰一惊。

周围众人也瞬间看了过来,个个眼神如刀,仿佛江峰在亵渎圣贤。

台上的老夫子更是吹胡子瞪眼,怒不可遏:“无知小儿,信口胡柴,把他带上来,我倒要问问,老夫怎得获国殃民了!”

台下众人瞬间响应,簇拥着江峰,大吼道:“上去!上去!上去!”

江峰伸手入怀,生怕群情激愤,对自己群起而攻之,若是那样,他不介意将这些人都干掉。

好在文人还是文人,动口不动手。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太突然,但是……

江峰心思电转,想到现在自己可能被三皇子的势力盯着,想要谋害自己轻而易举,除非,自己突然成为万众瞩目的风云人物,或者是话题人物,就能让对方投鼠忌器。

眼前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江峰果断的要将这次危机变成机遇,他推开身边拥挤的人群,主动大踏步走上高台。

老夫子吹胡子瞪眼,指着他就骂:“竖子无礼,有问题可以说,有道理可以辩,肆意骂街岂是君子所为?”

江峰还是很有风度的抱拳作揖,道:“学生一时激动,言语偏激,还请先生原谅。”

说完,不等老夫人回应,他话锋一转,道:“但我想请问先生,你说治国无外乎三要素,足食、足兵、民信之。

那要怎么去做呢?”

江峰这个问题让老夫子愣了一下,下面群情激愤额众人也瞬间冷却,陷入思索。

“美好的心愿谁都拥有,砍柴的牛二也想天天吃大鱼大肉,也想让老婆穿上精美的衣裙,也想让孩子去学堂读书,可他要怎么做呢?”

这么直观的比喻,让众人疑惑了,确实,大道理谁都会说,谁不知道让百姓丰衣足食自然就拥护朝廷了,关键是怎么做啊?

老夫子长胡子颤抖,江峰却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面对众人,铿锵有力的说。

“先生还说,朝廷保境安民是‘穷兵黩武’?”

江峰愤怒地指向西北天际,吼道:“就在此时,西羌铁蹄践踏边地,妇孺老幼皆遭屠戮;北宁骑兵屡犯疆界,视我河山如俎上鱼肉!

这般豺狼虎豹,岂是几句‘仁德感化’能驯服的?若依先生之言,罢兵休战,岂不是将百姓性命与家国尊严,双手奉给敌寇?

这不是仁德,是怯懦!是误国害民!

保家卫国、驱逐外侮,才是护佑黎民的大仁大义,怎能用‘穷兵黩武’来污蔑!”

孔孟常脸色铁青欲言又止,江峰却步步紧逼:“先生说朝廷‘与民争利’,当‘薄赋税藏富于民’,这话没错。

但富民之道,岂是‘薄赋’二字能囊括的?更不是‘无为而治’的放任!”

古之圣贤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富民是强国根基!可怎么富民?不仅要节流轻赋,更要开源兴利!

看这些波斯、南越商人,运来琉璃香料,带走丝绸瓷器,互通有无便是利国利民!”

朝廷该设公平榷场规范交易,收合理商税,再兴修水利、改良农具、推广良种,让田亩增产、百业兴旺。

这才是富民正道!

若只空谈‘薄赋’与‘无为’,岂不是守着金山挨饿?”

他话锋一转,直指核心:“至于先生说的‘外施王道,内行霸道’的论调,更是本末倒置!”

江峰陡然提高声音,声音宏达嘹亮:“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治国者当与万民同利,怎能把百姓当牛马管束?民富才会安,民安国家才稳。

要是百姓穷得没活路,就算刑法如山,又怎能禁绝祸乱?这不是治国,是逼民为盗!”

“可没有强兵,哪来富民?先生只谈仁德不谈武备,就是自毁长城!”

他目光扫过众人,“强兵首先要选贤任能,像北疆那位曾浴血沙场的良将,身负奇才却因一时之败遭贬,这是国家损失!该不拘一格提拔真正懂兵善战的人!”

“其次要精兵利器!”江峰语气斩钉截铁:“士卒勤操练,甲胄要精良,还要研新战法、造克敌利器,才能以最小代价御敌国门!

最后要兵农一体!边塞屯田,战时为兵,闲时种地,既减粮饷负担,又固边防,让将士扎根边疆,保家卫国之心更坚!”

最后,江峰昂首挺胸,声震全场:“治国当行‘内修文德以富民,外治武备以御侮’之策!

富民是固本,强兵是卫民,二者相辅相成!

空谈仁义废弛武备,坐视敌寇肆虐,不是仁,是误国愚行!靠严刑峻法驭民,不教民富民,不是德政,是暴政之源!”

江峰一番慷慨激昂的长篇大论,既有对时弊的尖锐批判,又有清晰可行的富国强兵方略。

其气势之盛,见解之深,如同惊涛拍岸,将孔孟常那套陈腐空谈冲击得七零八落!

全场一片死寂!方才还附和孔孟常的学子们,此刻个个目瞪口呆,有的陷入深思,有的面红耳赤。

老夫子本人更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指着江峰,嘴唇哆嗦着,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句句在理,字字如刀,将他赖以立身的“清谈”根基砍得摇摇欲坠,一时竟找不到有力的话语。

只剩下一句颤抖的:“你…你…狂悖!竖子不足与谋!”。

人群不起眼的角落,那位牵着孙儿的老者,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紧紧盯着场中那个挺拔如松、慷慨激昂的年轻身影,仿佛在无尽的暮色中看到了一道撕裂黑暗的曙光!

他握着小童的手不自觉地用力,低声喃喃:“通商、兴农、选将、强械、屯田……好一个‘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此子……”

小太子仰头看着父亲激动的神情,又看看场中那个光芒四射的江峰,大眼睛里充满了懵懂的崇拜和好奇,用稚嫩的童音问:“爹爹,这就是您想让我学的吗?”

“对,这些正是你该学的,更是爹爹当下最该做的。”老者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