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证据(1 / 1)
顿了一下,微子启继续开口道:“还是说国师手中并无证据,如此说只是为了应付大王,应付我等,不想让大王释放西伯侯?”
说着,微子启再次向帝辛一拜道:“臣请大王准许国师,立刻拿出证据!若其不能,便是国师在欺君,请大王速治其罪,以证西伯侯清白,还西伯侯一个公道!”
帝辛听着微子启义正言辞的请求,眉宇间透露出了几分凌厉,还有几分犹豫。
其实,他也不知姜子牙手中是否真的有证据,所以他并不想赌。
而此时,大殿内的空气更仿佛彻底凝固了一般,每一声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
所有人此时都很清楚,这已经不仅仅是能否释放西伯侯之事了,更是朝堂内外势力的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动摇国之根本。
姜子牙闻言,仍然不急不躁,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最幽暗的角落。
他再次向帝辛行礼,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大王,微臣理解微子启大人的急切心情,但证据之事,需谨慎行事。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所言之证确凿无疑,只是需得合适时机,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方能保大商安宁,避免不必要的动荡。”
微子启听后,冷笑更甚,似乎已胜券在握:“国师此言,岂不是自相矛盾?既要保大商安宁,又迟迟不肯拿出证据,莫非是心中有鬼,故意拖延时间?”
姜子牙听到这话,不由微微一笑,然后目光中带着几分冷意的看向微子启,道:“微子启大人为何就咬定子牙手中没有证据呢?莫非大人知道些什么?”
此言一出,微子启脸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迅速调整心态,反驳道:“国师此言差矣,我岂会知晓你手中是否有证据?只是你口口声声说有证据,却又迟迟不肯拿出来,这不免让人生疑。”
姜子牙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大人若是心中无鬼,又何必如此急切?证据之事,非同小可,自然需要仔细斟酌,以确保万无一失。大人如此步步紧逼,莫非是怕真相大白于天下,于你不利?且大人如此为西伯侯说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大人与西伯侯才是兄弟呢!否则怎么会如此尽心帮西伯侯?”
微子启闻言,顿时怒目而视,他冷声开口道:“国师此言真是荒谬,更是妄加揣测!我只是不忍西伯侯这等忠良之臣被无故陷害诽谤罢了!况且,我微子启一心为国,岂会有半点私心?倒是国师你,一直迟迟不肯拿出证据,莫非是想以此要挟大王,图谋不轨?”
姜子牙听到这话,抬起了头,直视向微子启,然后缓缓开口道:“既然微子启认为西伯侯是忠良之臣,认为其是遭人陷害才落到这般境地,可是若其不是呢?若是此刻子牙真的能拿出证据?微子启大人又该如何?”
微子启闻言一时语塞,心头也猛得一震,他未曾料到姜子牙会如此直接地提出这个问题,心中不由有些发虚。但很快他便恢复了镇定。
毕竟,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早已退无可退。
“若国师真能拿出确凿证据,证明西伯侯确有不轨之心,我自当无话可说,愿自请禁足于府邸之中,无召不出!”
姜子牙听到这话,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露出了一丝略带深意的笑容。
“好!那子牙便如微子启大人之意,现在便将证据在大王与诸位面前,公之于众!”
姜子牙的话音刚落,大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期待着那所谓的“证据”能够揭开真相的一角。
微子启更是紧紧盯着姜子牙,眼神之中满是惊疑不定。
只见此时,姜子牙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卷密信,那信纸泛黄,边缘略显磨损,显然已经有些年头。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目光扫过每一个字,仿佛在确认每一个细节都无误。
“大王,诸位大人,这便是微臣所掌握的关键证据。”姜子牙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缓缓将信纸递给了帝辛。
“此信便是七年前,西伯侯与各路诸侯往来之密函,其中详细记录了双方的密谋与交易,足以证明西伯侯确有不轨之心。”
帝辛接过密信,仔细研读起来。大殿内一片寂静,只有信纸翻动的声音在回响。
微子启听到这话后,脸色则是逐渐变得苍白,他难以置信地盯着姜子牙,仿佛要将他看穿。
他不明白,姜子牙从哪里得来的这些东西。
毕竟,这些东西远在西岐,而且其对于西岐而言,乃是绝对的机密,就算西岐有所保留,也绝对会将其藏在隐密之地。
况且,这些又是七年之前的信件,姜子牙究竟是怎么将其找出来,并且送到了朝歌的?
而据他所知,姜子牙根本并未离开过朝歌,怎么西岐的东西,会跑到他的手里!
想着,微子启心中也不由暗骂起来,他觉得西岐中人简直尽是一帮废物不成,连这种机密的东西被盗走都不知道!
其实,微子启不知,之前伯邑考进入朝歌之后,姜子牙便猜到了伯邑考心中所求。
为提早做一手准备,伯邑考达到朝歌的第二天,他就拜托赵公明带着杨戬前往西岐去寻西伯侯反商的证据去了。
原本,姜子牙对此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这种证据就算是存在,找到的希望也不会太大。
但是没想到,赵公明与杨戬竟然给他带来了一个惊喜,竟然真的找到了之前西伯侯与各路诸侯来往的信件。
而这也得益于杨戬那颗天眼,二人便是凭借其天眼那洞察世间万物、透视虚妄的能力。
在西岐,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一般,顺利的得到了西伯侯与各路诸侯往来的密函。
许久之后,帝辛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信纸,目光复杂地望向了西岐的方向。
而微子启则是看起来面色平静,但眼中却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他深知,一旦这份证据被确认,他的命运便将被彻底改写。
可是,此时他却不能再轻易开口,若是再开口,恐怕他的性命也难保!
“此信……确为真?”帝辛的脸色之上虽看不出喜怒,但声音却显得异常低沉。
其话语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姜子牙闻言恭敬地回道:“大王明鉴,此信经由微臣多方查证,确为真迹无疑。字迹、用纸、乃至密函中提及的某些细节,均与西伯侯情况吻合,且其上有西伯侯的私印,因此真实性足可保证。”
帝辛闻言,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停留在了微子启身上。微子启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身体微微一颤,但依旧强作镇定,回视帝辛,眼神中却不由带上了几分不甘。
“微子启,你还有何话说?”帝辛的声音冷淡而疏远。
显然,此次微子启的种种行为,已经让帝辛对他彻底失望了。
微子启见此,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坚定:“大王,臣虽不知此信从何而来,但仅凭一封七年前的信件,便断定西伯侯有不轨之心,未免过于草率。时光荏苒,人心亦会变,西伯侯这些年对大王、对大商的忠心日月可鉴,望大王明察秋毫,勿被小人所误。”
姜子牙听到这话不由冷笑一声:“大人此言差矣,七年前的密谋,岂会因时间流逝而抹去?西伯侯若真心悔过,何以至今未见其实际行动?”
而此时,大殿内气氛已经愈发紧张,众臣或交头接耳,或面面相觑,无人再敢轻易表态。
微子启的脸色更是无比难看,他不甘的看了一眼姜子牙,然后再次开口强行辩驳道:“这些信件想要伪造并不难,只要有心,任何东西都可成为诬陷的工具。所以大王莫要太过相信这些所谓的信件!”
姜子牙听到这话,冷笑一声道:“微子启大人还真是好口才啊!不过,大人难道真的以为,子牙手中仅仅有这一份证据吗?”
“你什么意思?”微子启闻言心中一惊,瞳孔也是猛地一缩,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寒冰般沿着他的脊椎瞬间蔓延开来。
姜子牙神色淡淡的看了一眼微子启,然后向着帝辛一礼,语气严肃的开口道:“大王,还有一事,容臣禀报。在西岐寻找证据期间,臣之同门还意外发现了另一桩关乎大商安危的要事。”
帝辛闻言,眉头紧锁,示意姜子牙继续。
“臣派人前往西岐之后,却意外发现,西伯侯之子姬昌,正在集结西岐所有兵马,举动颇为可疑,似乎意图向朝歌进发!”
姜子牙这话落下的瞬间,整个大殿顿时一片哗然,众臣议论纷纷,这样的消息无疑是投向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微子启的脸色在这一刻变得异常难看,他万万没想到,姜子牙不仅找到了过去的信件,还挖掘出了西岐当前的动向,这无疑是对他立场的一大打击。
帝辛的眼神变得愈发深沉,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着大殿中的每一个人,最终定格在微子启身上:“微子启,对于姜子牙所言,你有何解释?”
微子启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此刻的任何辩解都可能显得苍白无力,但他仍试图挽回局面:“大王,姬昌整合兵马或许只是出于防御考虑,西岐地处边陲,时常受到外族侵扰,此举亦在情理之中……”
微子启话还没说完,便听帝辛大笑一声,同时目光十分阴冷的看向了他。
“微子启啊!你可真是寡人的好兄长!到这个地步了,竟还这般努力的为那西伯侯开脱!不知道的,还以为西伯侯才与你是兄弟呢!也真是难为你了!”
帝辛虽在笑,但其的笑声却中并无半点欢愉,反而充满了冰冷的寒意,让大殿内的温度似乎都骤降了几分。
他的眼神中既有失望也有愤怒,仿佛在这一刻,他对微子启的信任已经彻底崩塌。
“防御?哼,寡人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外族侵扰,需要西岐倾尽所有兵马来防御?况且,就算是需要防御!没有寡人之令,那西伯侯之子姬发竟敢私自调动兵马,这是何等的目中无人,何等的胆大包天!”
“其父不在,他一个无任何官职在身的西伯侯次子,竟敢擅作主张,这不是谋反,又是什么?”
帝辛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冰刃,切割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令所有人不寒而栗。
微子启此刻的脸色已经苍白如纸,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经站在了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张了张嘴,想要再辩解几句,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发不出半点声音。
姜子牙在一旁,目光冷静而锐利,他看着微子启的狼狈模样,心中并无半点同情。
微子启已然背叛大商,那他自然无需对其有什么慈悲之心。
毕竟,有时无用的慈悲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成为弱点!
“大王,微臣以为,此事不宜再拖。西岐此举,显然已经超出了防御的范畴,其反商意图已昭然若揭。微臣建议,应立即调集大军,以防不测。”姜子牙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帝辛闻言,微微颔首,然后道:“好!就依国师所言。立刻传令下去,立即调集大军,前往西岐边境,防备姬发的动作!”
随着帝辛的命令一出,大殿之内便即刻有侍卫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似乎连空气都因这突如其来的紧张局势而凝固。
大殿内的众臣见此,纷纷跪拜在地,高呼:“大王英明!”
他们现在一个个都已经快将头低到了地上,根本不敢直视帝辛此刻那双犹如冰窟一般的眼睛。
同时,他们各自心中也在暗自盘算着这场风暴可能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