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仙师,我想成仙。(1 / 1)
让我们把思绪拽回60年前。
那时的苏洵还是小鲜肉一枚,也没有觉醒系统,正是一个修仙界的有为青年,往流云峰山头那么一站,那叫一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连后山的灵鹤都忍不住多瞅他两眼。
按凡间的话说,那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当然帅并不能当灵石花,流云峰很穷,苏洵能荣登流云峰大师兄的宝座,靠的不是什么过硬的修为,也不是靠什么做出的大贡献。
纯粹就是——熬!
硬生生把上头的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姐,四师姐,五师兄,六师兄,七师兄……等等,全部给熬到了其他峰去。
毕竟穷是流云峰的事实。
流云峰穷的叮当响,穷的连护山阵法都恨不得抠抠搜搜的只在月初和月末开一开。
师兄师姐们一看这落魄的样子,再看看隔壁无情峰、药峰、虚无峰那财大气粗的阔气劲儿,便纷纷离开,挥一挥衣袖,没带走流云峰的一片云彩。
这倒也正常,因为那时流云峰作为新开的山峰,还没有确定峰主,于是乎,苏洵突然发现自己成了流云峰硕果仅存的大师兄。
流云峰剩下的普通弟子们,也不过五十余个,也都纷纷寻找机会准备跳槽。
就在这青黄不接,山头都快长草的时候,转机来了,带着高冷气质的陆知墨,被宗门安排到了流云峰,成为了流云峰的峰主。
急于养伤的陆知墨,自然而然需要一个人来打理流云峰,两人在流云峰那破败的大殿前大眼瞪小眼,陆知墨看了看空荡荡的山头,又看了看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帅气的青年。
最终将苏洵收入门下,并令其代峰主处理流云峰的日常事务。
不过这对师徒的关系很草率,陆知墨随手丢了几本功法交给苏洵后,便直接闭关修炼了。
苏洵则骂骂咧咧的接过了流云峰的的烂摊子,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劲儿,硬生生闯出了一点名堂。
苏洵组织着这50多名外门弟子,种灵谷、养低阶灵兽、接宗门跑腿任务,硬是把流云峰那可怜巴巴的灵石储备量给往上拉了一个档次。
虽然离富裕还差得远,但至少不再是宗门的扶贫重点对象了。
当时的宗主还不是心胸宽广的胡清,而是一名叫做张无敌的大叔。
张宗主为人豪爽,一看苏洵这小子居然能把流云峰这烂摊子给盘活,觉得这小伙子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大手一挥,就塞过来了一个粉雕玉琢,大约七八岁的小女孩儿。
“苏洵啊。这是林安安,先天道心,以后就是你二师妹了,好好带!到时候我再接回去。”
张无敌拍着苏洵的肩膀,力气大的差点把苏洵给拍进土里,然后潇洒的走了。
留下苏洵和一个眨巴着大眼睛,怯生生看着他的小丫头面面相觑。
不过好在林安安乖巧的像个小天使,就像一个成熟的小大人一样,从来不给苏洵惹麻烦,除了不愿意吃苏洵做的饭。
而又这样过了三四年,张无敌又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拉回来一个瘦的像竹竿,看起来呆呆的半大少年。
“苏洵!这是你三师弟,是在古蜀遗迹带回来蛮荒血脉,肉身强悍无比,我看他是个好苗子,就给你送来了,好好带,下次我来接。”
说完张宗主,丢下人再次潇洒离去。
“上次的娃你都没有带走啊,喂!!!”
得,现在要带两个娃了。
谢鸡脖这小子,明明是蛮荒血脉,却瘦的要命,但特别能吃,几乎一天要吃掉十几斤的食物,都快把苏洵的小金库给吃垮了。
很可惜的是没过多久,苏洵便从宗门里听到了张宗主在一次外出探寻上古遗迹后人间蒸发的消息。
宗门里上下震动,但找遍各处也杳无音讯。最终宗主之位便落到了手腕强硬的胡清头上。
胡清上任后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也往流云峰塞了个孩子。
一个约四五岁,粉嘟嘟像个糯米团子,眼神有些怯怯的小女孩儿——宁小满。
于是苏洵带的娃又多了,宁小满胆子小,说话细声细气,经常被苏洵的恶作剧吓得躲到谢机伯身后。林安安则很有大姐风范,常常护着小满,叉着腰跟苏洵理论。
苏洵带着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小萝卜头,那段日子倒也快活。
而魏正道的到来则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天苏洵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因为争抢一块儿糕点而闹翻的林安安,谢机伯,宁小满三人安排去罚站后,累得瘫在椅子上思考人生,忽然流云峰那简陋的护山阵法传来一阵微弱的波动,伴随着一声几乎被风雨吞没的闷响。
苏洵眉头一皱,抄起手边的木剑就冲了出去。
在流云峰山门那歪歪扭扭的石牌坊下,他看见了一个倒在泥泞中的少年,看起来比宁小满大不了多少,七八岁的样子,衣衫褴褛,浑身是伤和污泥。
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冻得发紫,见到苏洵,便给苏群重重的磕了十几个响头,额头上鲜血如注,十分狰狞。
“仙师,我想成仙。”
那孩子就只说了这么一句,紧接着便晕了过去。
苏洵叹了口气,认命般的弯腰把这泥猴子给背了起来,回到了苏洵那简陋的屋子里。
苏洵用热水小心的擦去少年脸上的污泥,露出了一张虽然稚嫩却已显露了几分坚毅的脸庞,苏洵又动用了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换来了些疗伤的丹药。
几天后少年终于在高烧中醒来。他猛的睁开眼,充满了警惕和茫然,看着苏洵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几个孩子,紧紧的抱住自己,下意识的蜷缩起来。
而这个孩子,正是五师弟,魏正道。
魏正道这个名字是苏洵替他取的,苏洵只知道五师弟的姓,其他的魏正道并不愿意多说。
可偏偏五师弟并没有步入正道。
也是后来苏洵才知道,五师弟全家都被灭门了,只留下了他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