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另起炉灶(1 / 1)
姜明端坐帝座,眼皮都没抬一下:“宣。”
血乱领命,下一刻,一道身影已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大殿中央。来人一身漆黑如墨的长袍,袍上用暗红如血的丝线绣满了诡异扭曲的符文,丝丝缕缕的幽冥死气缠绕周身,仿佛刚从黄泉路上爬出。
他,赫然是一位气息深沉的准帝!
那地府准帝一步上前,轰然跪倒,头颅深深低下,姿态恭敬到了极点,声音却带着地府特有的阴森:“拜见大帝!冥皇陛下差遣卑职前来,恳请大帝……在方便之时,移驾地府!陛下言,有……至关重要之事,亟待与大帝商议!”
冥皇相邀?
还特意强调“至关重要”?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姜明眸光微动,瞬间了然。
无非是关乎那沉睡的“真正冥皇”之事。他心中冷笑,真正的冥皇?觉醒?还早着呢!
现在去,不过是听些无关痛痒的试探罢了。
“知道了。”姜明声音平淡无波,仿佛只是答应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回去告诉冥皇,本帝……会去的。退下吧。”
“是!卑职告退!”那地府准帝如蒙大赦,丝毫不敢停留,迅速起身,倒退着隐入殿外的阴影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地府刚走,仙气又至!
地府使者的阴冷气息还未散尽,一股截然不同、古老、飘渺、带着仙道瑞霭的波动,再次笼罩了如意大殿!
“报——!仙陵使者求见!”血乱的声音再次响起。
姜明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宣。”
仙陵来客,排场截然不同。
数人鱼贯而入,个个身着华服,上面绣着奇珍异兽、云纹仙篆,流光溢彩,尽显古老仙家气派。
为首使者恭敬行礼后,双手奉上一个宝光四溢、瑞气千条的玉匣。
“恭贺大帝道途精进!此乃仙陵诸位道友一点心意。”使者献上重礼,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试探与期待,“不知……大帝何时能重返仙陵?陵中上下,皆以大帝为尊,翘首以盼,恭候大帝法驾,再启仙陵辉煌!”
这话,软中带硬!既表了忠心(仙陵蛰伏的至尊们认你为主),又暗戳戳地探听姜明对仙陵的态度——你这位“新主”,到底打不打算回“老家”?还是打算另起炉灶?
姜明目光扫过那玉匣,又仿佛穿透虚空,落在了那神秘莫测的仙陵之上。片刻沉默,让殿内气氛微微紧绷。
“回去告诉几位道友,”姜明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无尚威严,“时机成熟之日,本帝……自会亲临仙陵,与诸位共商……大事!”“大事”二字,重若千钧!
仙陵使者眼中掠过一丝精光,不敢再多问,恭敬行礼:“是!谨遵大帝法旨!我等告退!”同样匆匆离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麻烦接踵而至!
仙陵使者前脚刚踏出大殿门槛,后脚血乱又进来了,这次表情有点古怪:“大帝……黄牙前辈、大胡子前辈,带着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叫周毅的……求见。”
姜明剑眉微挑。黄牙老头?大胡子?还有那个被镇压的砍柴老人的徒弟周毅?还带着个孩子?这组合……目的呼之欲出!
是为那被他一指镇压、生死不知的砍柴老人而来!
姜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芒。
这几人背后牵扯的势力,盘根错节,麻烦不小。
见?还是不见?
借机彻底了结?
或是……另有所图?
殿内落针可闻。老子与释迦牟尼的棋局也仿佛慢了一拍。
片刻思忖,姜明嘴角那抹冷意化开,带着一丝掌控一切的漠然。
他轻轻抬手,指尖划过一道无形的轨迹,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让他们……进来!”
血乱领命转身。大殿门口的光影一阵扭曲,几道身影,带着复杂难明的心思,即将踏入这风暴的中心!
而那个被镇压的砍柴老人,他的命运,又将如何?这突如其来的访客,是带来转机,还是……引爆更大的冲突?
大帝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各方势力,粉墨登场!
如意大殿深处,帝座高悬,姜明端坐其上,周身并无刻意散发的恐怖威压,却仿佛是整个宇宙运行不息的轴心。
他仅仅是存在于此,便令虚空为之臣服,时光在他身畔都流淌得格外凝滞。
大帝巅峰,几欲触及仙道门槛,其威仪已然返璞归真,却比任何狂暴的帝威更令人从灵魂深处感到敬畏与窒息。
帝座之下,血乱一身暗红战甲,如同凝固的血色深渊,准帝七重天的气息被他收敛到极致,却依旧如蛰伏的太古凶兽,忠诚而沉默地拱卫着帝座。
老子道袍古朴,手持一柄拂尘,清癯的面容上古井无波,准帝九重天的道韵圆融无暇,如天地初开的一缕清气,看似淡泊,实则深不可测。
释迦牟尼身披旧袈裟,丈六金身的光芒内蕴,九重天的佛力浩瀚如星海,悲悯的双眸仿佛洞彻世间一切因缘流转。
殿内气氛沉凝,空气粘稠如同实质。
就在这令人屏息的寂静中,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死寂。
黄牙老者与那魁梧的大胡子并肩踏入殿门,两人皆是准帝中的顶尖存在(巅峰与八重天),但此刻他们的步履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黄牙老者眉头紧锁,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忧虑;大胡子则面色紧绷,虬髯微微颤动,透出内心的焦灼。
在他们身后,是形容枯槁、眼神却异常执拗的周毅,他几乎是被大胡子半搀扶着前行。
周毅的目光死死锁在高高在上的帝座,那眼神里混杂着绝望、哀求与最后一丝孤注一掷的疯狂。
最引人注目的,是周毅身侧那个被黄牙老者小心护在身前的男孩。
他约莫七八岁年纪,穿着一身明显不合体的粗布衣裳,小脸有些苍白,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
然而他那双眼睛却异常澄澈明亮,尤其眉心处一道浅浅的金色竖痕,即便紧闭着,也隐隐透出不凡的气息。
男孩似乎对周遭肃杀沉重的氛围毫无所觉,只是好奇地打量着宏伟得如同小世界的如意大殿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