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场官司,一本新书(1 / 1)

加入書籤

从同福茶楼回来之后,唐宝依旧是愤愤不平,气得晚饭都少吃了一碗。

“老师!这柳家也太不是东西了!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跟我们抢生意!”

他挥舞着拳头,提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这事简单!我这就让唐家的商号,从明天开始,全面断绝和他们‘袁宝斋’的所有生意往来!我看他柳家能撑几天!”

他又补充道:“或者,干脆更直接点!让叶知府出面,就以那本《风月宝鉴》‘内容伤风败俗,有违教化’为由,直接查禁了!一了百了!”

谢远再次否决了这个提议。

他看着一脸不忿的唐宝,耐心地说道:

“宝兄,你记住。我们,代表的是新政。”

“新政要立的,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而不是只为我们自己服务的‘霸权’。”

“如果我们今天,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用权力去查禁一本话本。那明天,别人是不是也能用同样的理由,来查禁我们的《三国》?”

“商业的竞争,就要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而且,我们要赢得光明正大,赢得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他没有像唐宝想的那样,立刻推出一本新书去和《风月宝鉴》打擂台。

而是做了第一件,看起来与此事,毫不相干的事情。

他让风华书局南阳分号的管事,第二天一早,便往南阳知府衙门,递交了一份状纸。

状纸一出,整个南阳城都愣住了。

因为状告的对象,不是财大气粗的柳家,也不是那本风头正盛的《风月宝鉴》。

而是南阳城里,那十几家,一直在偷偷摸摸盗印《三国演义》的,根本不起眼的小书坊。

这个举动,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首辅大人这是做什么?”

“是啊,《三国》畅销,盗印的书坊多了去了,这是早就有的事。为何早不管,晚不管,偏偏在这个时候,拿这些小鱼小虾开刀?”

南阳知府叶怀峰,在接到状纸时,也是一头雾水。

但他还是立刻升堂,开审了这桩,南阳城有史以来,第一桩“盗印案”。

公堂之上,证据确凿。

风华书局的伙计,将正版书籍和盗版书籍一一对比,其中的错字漏字,劣质纸张,都无可辩驳。

那几家小书坊的老板们,一个个吓得是面如土色,无话可说,当庭便跪地认罪,只求大人能从轻发落。

然而,叶怀峰在判决之时,却没有像众人预料的那样,处以重罚。

而是依据谢远提前派人送来的一份“判决指导意见”,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判决。

“啪!”

他一拍惊堂木,朗声宣布:

“念及诸位,皆是为生计所迫,并非大奸大恶之徒。此次,暂不处以罚金!”

那几家书坊老板,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叶怀峰继续说道:“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从今日起,所有盗印书坊,必须立刻停止一切盗印行为!”

“同时!”他话锋一转,“由风华书局牵头,正式成立‘南阳书坊行会’!城中所有书坊,均可自愿加入!”

“凡加入行会的书坊,将获得风华书局授予的正版文书,可以合法地,印刷并销售《三国演义》等所有畅销书籍!只需,向行会,缴纳一笔合理的‘版权’费用即可!”

“而这笔费用,将全部注入一个‘作者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和奖励,像《南阳闲话》这样的,新生代作者!”

这个判决一出,那几家原本以为要倾家荡产的小书坊老板们,当场就愣住了。

他们不仅没有被罚款,反而还得到了一条,能光明正大,靠着印刷《三国》赚钱的康庄大道!

“多谢大人!多谢首辅大人!”

“首辅大人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他们一个个,感激涕零,对着叶知府和谢远所在的方向,拼命地磕头。

一场官司,谢远不仅没有树立任何敌人,反而兵不血刃地,将一群“盗版商”,变成了自己“正版授权联盟”的,最忠实的拥护者!

更重要的是,他借着这个万众瞩目的机会,在整个南阳城,第一次正式地,以官方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版权”和“知识产权”这两个,前所未有的新概念。

柳家和袁宝斋的二掌柜,在听说了这场官司的结果之后,只是付之一笑。

“黔驴技穷了。”二掌柜对柳家的主事人说道,“他这是看我们的《风月宝鉴》卖得好,眼红了,却又不敢直接对我们动手,只能拿那些小虾米出出气,真是可笑。”

他们认为,这不过是谢远在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转移视线罢了,并未放在心上。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已经结束之时,谢远的第二步布局,悄然而至。

他让《南阳闲话》的第一期,正式刊印了出来。

这本专为市民打造的小册子,定价极低,内容又通俗有趣,有笑话,有谜语,还有南阳本地的奇闻异事。

一经推出,便在市民之中,广受欢迎。

更重要的是,在《南阳闲话》的封底,用最大,最醒目的字体,印着一行,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大字:

“本书已在南阳书坊行会登记‘版权’!任何未经授权的翻印、抄袭、化用其中任何一个故事或情节者,风华书局将保留一切追究之权利!”

与此同时,谢远邀请了实学书院的所有学生,以及所有,刚刚加入了“南阳书坊行会”的成员们,在风华书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国演义》读书分享会”。

会上,谢远亲自登台。

他没有讲任何圣人大义,而是绘声绘色地,分享了几个《三国》之中,关于“诚信”与“计谋”的小故事。

最后,他当众宣布,风华书局将正式举办,第一届“南阳好故事”有奖征文大赛!

“无论你是读书人,还是贩夫走卒,只要你有好故事,都可以写下来,投给我们!优胜者,不仅能获得五十两白银的丰厚奖金,你的作品,还将在《南阳闲话》之上,进行全文连载!”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让整个南阳的文化市场,都围绕着风华书局和“版权”这个全新的概念,变得空前活跃起来。

柳家的袁宝斋和那本《风月宝鉴》,在这股由谢远亲手掀起的,崭新的文化浪潮之中,第一次,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的市场份额,开始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侵蚀。

就在此时。

唐宝拿着一本最新印出来的《风月宝鉴》续集,气冲冲地,跑来找谢远。

他将书,狠狠地拍在了桌上,指着其中的一页,怒不可遏地说道:

“老师!您快看!这柳家,简直是无耻至极!!”

“他们……他们竟然把我们《三国》里,最经典的‘草船借箭’的情节,原封不动地,给抄了过去!”

“只是,把诸葛亮,换成了他们那个酸腐的才子主角!把草船,换成了游湖的画舫!”

谢远接过书,看着上面那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换了个人名的故事情节,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如同猎人看到猎物,终于踩进了陷阱一般的,冰冷的笑容。

他对唐宝说:“宝兄,稍安勿躁。”

“状纸,我已经让叶知府,提前备好了。”

一个以“版权法”为武器,旨在彻底打垮柳家文化产业,并为南阳新商业规则“祭旗”的完美圈套。

至此,终于,完成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