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纸公告,千夫所指(1 / 1)
南阳实学书院,将正式开设“女子班”的公告,由知府衙门盖上大印,张贴在了南阳城的四门和所有的公告栏之上。
公告一出,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整个南阳城,瞬间炸开了锅,舆论哗然。
这一次,不同于以往所有新政,都能获得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民间的反应,呈现出了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小部分思想较为开明,或是家中女儿众多,不堪重负的底层百姓家庭,在看到公告之后,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女子也能进书院读书?”
“不仅不要钱,还能领米?要是真的,俺就把俺家那三个丫头都送去!”
他们认为,这是给了自家女儿一条,除了嫁人之外的,全新的出路。
然而,更多的,特别是那些深受传统礼教思想影响的儒生、乡绅,以及大部分的普通市民,则对此,表示了强烈的,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和抵制。
一时间,城中的茶馆酒楼,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议论此事的人。
各种难听的话语,也开始悄然流传。
“让女人家,和男人一样,去读书?这……这成何体统啊!”
“自古以来,便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读书识字,抛头露面,这……这不是要乱了纲常伦理吗?”
“我听说了吗?有本古书上写着,‘牝鸡司晨’,乃是家国大乱的征兆啊!谢首辅此举,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了!”
甚至有几个,之前在“太庙礼法之争”中,惨败于谢远之手的旧派老儒生,抓住了这次“天赐良机”。
他们开始四处串联,撰写文章,从“祖宗家法”、“圣人教诲”、“阴阳调和”等各种角度,旁征博引,猛烈地抨击“女子班”是“伤风败俗,祸国殃民”之举。
南阳知府叶怀峰,也因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每日,他的府衙门前,都有成群结队的乡绅名流,前来求见。
他们一个个痛心疾首,苦口婆心地劝他,一定要收回那份“荒唐”的公告,万万不可,助纣为虐。
叶怀峰被搞得是焦头烂额,他顶不住压力,只能将情况,紧急地,汇报给了谢远。
“首辅大人,如今……如今城中舆论汹汹,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啊。下官担心,若是强行推行,恐怕……恐怕会引来大乱子。”
谢远对此,却似乎早有预料。
他没有动用自己首辅的权力,去强行压制这些反对的声音。
反而对叶怀峰,平静地说道:“让他们说。”
“说得越激烈越好,越热闹越好。”
“叶大人,你记住,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
他甚至,还让《南阳闲话》这本小册子,专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版面。
版面的名字,就叫做“公议天下事”。
专门用来,刊登各种,支持和反对“女子班”的读者来信。
任由双方,在这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上,进行公开的,激烈的辩论。
这场由官方亲自下场引导的大辩论,让“女子该不该受教育”这个话题,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南阳地区,传播开来。
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
然而,辩论虽然进行得热火朝天。
但实际的招生情况,却异常的惨淡。
实学书院的招生处,开设了整整三天。
前来偷偷摸摸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
但真正敢拿起毛笔,将自家女儿的名字,写上报名册的,却寥寥无几。
即便有“免费读书,还能领米”的巨大诱惑。
大部分的家庭,还是迈不过“女儿家抛头露面,会被人戳脊梁骨”这道,根深蒂固的心理门槛。
负责招生的吴提学,看着那本空空如也的报名册,急得是嘴上都起了好几个燎泡。
他找到谢远,长吁短叹。
“首辅大人啊,光靠辩论,恐怕是不行啊。”
“这老祖宗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百姓们,最信的,还是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就在此时,唐宝兴冲冲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他带来了一个,看似与此事毫不相干的,好消息。
“老师!老师!好消息!”
他举着手中一匹,流光溢彩的布料,兴奋地喊道:
“我们南阳纺织工坊的第一批‘云锦布’,成功织出来了!”
“您看这质地,轻薄如雾!您看这花纹,精美绝伦!我敢说,比江南那些所谓的贡品,还要好上三分!”
这批布,正是纺织工坊的那位女管事,带着一群心灵手巧的女工,根据《天工开物》里的改良图谱,历时数月,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才最终研制成功的。
谢远看着手中那匹,精美绝伦的云锦布,眼中,闪过了一道,璀璨的光芒。
他知道。
破局的关键,来了。
他没有急着,将这批足以卖出天价的云锦布,投入市场销售。
而是让唐宝,做了一件,让所有商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他让唐宝,将这第一批,总共三百匹,价值千金的云锦布,全部裁剪开!
为纺织工坊里,那上百名辛勤劳作的女工,每人,量身定做了一套,崭新的,漂亮的,工作服!
唐宝闻言,大惊失色。
“老师!这……这也太浪费了吧!!”
“这批布,只要运到京城,随随便便就能卖出上万两银子的天价啊!您……您竟然拿它,来给工人做衣服?!”
谢远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宝兄,有时候,最好的广告,不是靠嘴巴去吆喝。”
“而是,活生生的榜样。”
几日后。
南阳城最繁华的街道之上,出现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靓丽的风景线。
纺织工坊的上百名女工,穿着统一的,用那流光溢彩的云锦,制作而成的漂亮工服,排着整齐的队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新产品展示”游行。
她们的脸上,不再有往日的麻木和卑微。
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的,灿烂的笑容。
她们的手中,高高地,举着一条巨大的横幅。
上面写着:“女子能顶半边天,巧手织出新江南!”
这一幕,给所有在街道两旁围观的NY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视觉和思想冲击!
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
原来,“做工的女子”,也可以如此的体面,如此的自信,如此的……光彩照人!
游行结束之后,那位女管事,当着所有人的面,高声宣布:
“因我工坊扩大生产,现面向全城,高薪招聘女工三百名!”
“凡是能通过考核者,不仅薪水优厚,待遇从优!”
“更将获得,与实学书院‘女子班’深度合作的,‘带薪入学’的培训机会!”
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既体面,又多金,还能读书识字的未来。
就这样,活生生地,摆在了所有贫寒家庭的面前。
这,比任何空洞的,关于“男女平等”的大道理辩论,都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