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场拍卖,资本转向(1 / 1)

加入書籤

义诊活动的大获成功,和万家生祠的建立,让谢远在南阳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与之相对的,回春堂等旧式大药堂的声誉,则彻底崩盘。

再也无人,愿意相信他们那些,关于“鬼门针”和“虎狼药”的谣言。

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很快,便陷入了,关门倒闭的边缘。

孙掌柜在最终的绝望之下,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变卖产业,离开南阳。

他托人,辗转联系上了唐宝,希望财大气粗的唐家,能看在多年同行的份上,接手他手中那些,早已无人问津的药堂和药材生意。

唐宝将此事,汇报给了谢远。

并提议道:“老师,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将他手中所有的产业,全部收购过来!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彻底垄断,整个南阳的医药市场了!”

谢远却再次,摇了摇头。

“宝兄,你又忘了。”

“垄断,无论是以权力的形式,还是以资本的形式,其最终伤害的,都会是普通百姓的利益。”

“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健康的,有序竞争的,充满活力的市场。”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让唐宝都感到惊奇的方案。

“我们,以南阳商会的名义,举办一场,‘医药产业公开拍卖会’。”

拍卖会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来了所有商人的关注。

而拍卖会上的拍品,更是让所有人都眼红不已。

拍卖的对象,不仅包括,回春堂所变卖的,那十几家遍布南阳城乡的大小药堂、仓库和药材生意。

还包括,由南阳官府牵头,公立医馆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的,几个,全新的“中成药”药方的,独家生产权!

这些新药方,正是医学院的师生们,根据古籍和这一个月的义诊临床经验,改良出的几种,专门治疗民间最常见疾病的成药。

比如,“感冒清热颗粒”、“健胃消食片”、“藿香正气水”等等。

这些成药,疗效确切,成本低廉,市场前景,无可限量!

拍卖会的参与资格,面向所有南-阳商会的成员。

但,有一个,极其严格的前提条件。

所有参与拍卖的商人,都必须,当场签署一份,由谢远亲自起草的,《南阳医药行业公平竞争承诺书》。

这份承诺书,其中明确规定了,“所有药品,必须严格遵守官府指导价进行销售”、“不得恶意囤积关键药材”、“必须无条件接受官府和民众的质量监督”等多项,前所未有的条款。

这等于是在用商业契约的形式,为整个医药行业,立下了最严格的“规矩”!

这个消息一出,南阳商会的成员们,都彻底沸腾了!

他们看到了一个,利润极其丰厚,而且还有官府和首辅大人亲自背书的,全新的巨大商机!

拍卖会当天,场面异常火爆。

那些,之前还在背后,和谢远的新政,暗暗作对的粮商、布商们。

此刻,都挥舞着手中的号牌,为了一个新药方的生产权,争得是面红耳赤。

最终,回春堂的所有旧产业,被几家实力雄厚的粮商,联合拍下。

而那几个,最引人注目的新药方的独家生产权,则被另外几家,财力更强的布商和茶商,成功获得。

孙掌柜,拿着那笔,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银两,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黯然地,离开了南阳。

他带走的,是南阳旧医疗时代的,最后一点影子。

而那些,成功拍得产业和药方的商人们,则一夜之间,从旁观者,变成了南阳新医药体系的,重要的“持股人”。

他们的利益,从此,便与公立医馆,与谢远的新政,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谢远,没有花费官府的一分一毫。

就巧妙地,利用市场的手段,完成了对旧医疗产业的,和平改造。

并成功地,引导着南阳的民间资本,从“囤积居奇,赚取差价”的旧有商业模式。

转向了“投资实业,生产创造”的,全新的赛道。

拍卖会,圆满结束之后。

谢远收到了,来自京城的,最新的一份官方邸报。

邸报之上,说,远在江南的“恩科”选拔,已经顺利结束。

平南王,亲自遴选出了,三十名,在算术、格物、医药等各个领域,天赋异禀的“民间奇才”。

而南阳派出的“求贤特使”,铁牛,也不负众望。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江南的一处深山之中,成功寻访到了,那本《梦溪笔谈》作者的后人——一位,隐居在山林之中,学识渊博,却不为世人所知的,格物大家!

这批,大离王朝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在平南王的亲自护送之下,即将启程,北上南阳!

谢远看着邸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南阳本地的,民生基础,已经无比的扎实。

而他,最渴盼的,“科技人才”,也即将到位。

他知道。

是时候,将南阳试点的所有成功经验,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

并为下一步的,全国性的,更大规模的推广。

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万全准备了。

他拿起笔,在一张全新的,洁白的纸上。

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大字——

《南阳方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