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一场义诊,万家生祠(1 / 1)

加入書籤

公立医馆,凭借着那位盲眼老教授的“神针”绝技和极其低廉的诊疗价格,声名鹊起。

每日天不亮,医馆门口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门庭若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回春堂等几家传统的大药堂。

往日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名医们,如今却只能枯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看着窗外的人流,都涌向那个他们最瞧不起的“草台班子”,门可罗雀。

回春堂的东家孙掌柜,看着自家账本上,那急剧下滑,甚至已经变成了负数的流水,是又惊又怒。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孙家几代人传下来的百年基业,就要彻底毁于一旦了。

他并未就此善罢甘休,而是暗中串联了城中所有,利益受损的私家郎中和药材商,发动了新一轮的,更加恶毒的反击。

很快,城中便开始流传起一些,新的谣言。

“听说了吗?公立医馆的那些药,都是些便宜的草根树皮做的替代品!治标不治本,吃多了,可是会掏空身子的!”

“可不是嘛!那个盲眼老头,用的也不是什么正经针法!听说是西域传来的‘鬼门针’!被他扎过的人,看着是好了,不出三月,必有大灾!”

同时,他们还以“断绝所有药材供应”和“行业彻底封杀”为要挟,逼迫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想去公立医馆应聘的城中小郎中们,彻底断了念想。

这些手段,虽然恶毒,却也精准地,击中了一些百姓心中,那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一些原本打算去公立医馆的百姓,又开始变得犹豫和观望起来。

面对这轮阴险的反扑,谢远没有选择,用《南阳闲话》去进行“以谣言对谣言”的口水战。

他认为,最好的回击,是让事实说话,是让百姓,亲身体验。

他以南阳官府和实学书院的联合名义,发起了一场,在大离王朝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型公益活动——

“南阳百村义诊”。

他将公立医馆的所有大夫、医学院的师生、以及那些,新招募来的,各有一技之长的民间郎中们,按照特长,分成了几十支,“医疗小队”。

“吴提学。”谢远在动员会上说道,“您带领的队伍,负责向百姓们,宣讲基础的卫生防疫知识。”

“李总司。”他又看向工匠李,“您带领格物科的学生,负责勘察各村的水源,教导百姓如何净化饮用水。”

“至于其他的医疗小队,”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你们的任务,就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我们南阳下辖的所有村镇!为所有的百姓,提供免费的体检、诊疗!”

活动开始的第一天。

谢远亲自,带领着一支,由医学院师生组成的医疗小队,来到了那个,最偏远,也最贫困的下河村。

村民们听说,首辅大人又来了,还要带着城里的大夫,来给大家免费看病。

一个个都放下了手中的农活,纷纷涌出家门,将义诊的场地,围得是水泄不通。

老农陈伯,更是激动地,第一个,排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首辅大人!您……您又来看我们这些泥腿子了!”

“陈伯,身体可还好?”谢远笑着,亲自扶着他,坐到了诊台前。

在义诊的现场,医学院的学生们,耐心地,为每一位前来问诊的村民,测量身高体重、检查牙齿、发放防治地方病的科普图册。

那位盲眼的老教授,则稳稳地,坐镇在一旁。

为那些,患有多年顽固头痛、腰腿痛的村民们,施展他那神乎其技的针法。

往往只是几根银针下去,那些困扰了村民们半辈子的疼痛,便立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引来了,周围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和赞美。

谢远也没有闲着。

他亲自,为几个,因常年劳作,患有严重眼疾的老人,用干净的棉布和温热的盐水,仔细地,清洗着他们那早已浑浊不堪的眼睛。

并耐心地,教给他们一套,简单易学的眼保健操。

“老人家,记住,手脏的时候,千万不要揉眼睛。”

“每日早晚,用这套法子活动一下眼珠,能舒筋活血,对您的眼睛有好处。”

这场面,温馨而感人。

官员、大夫、学生和百姓之间,从未有过如此的,亲近与和谐。

然而,就在义诊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

意外,发生了。

一个,一看就是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假装成病人的家属,在人群之中,突然扯着嗓子,大声地,哭喊了起来。

“大家不要信他们啊!他们是骗子啊!”

“我爹!我爹就是吃了他们公立医馆的药,现在……现在都起不来床了!他们这是在草菅人命啊!”

他这么一喊,立刻就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乱。

就在场面,即将失控之时。

下河村的老村正,陈伯,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他对着那个,还在撒泼打滚的地痞,怒目而视,大声呵斥道:

“你胡说八道!”

“老汉我这条命,就是首辅大人,和公立医-馆的大夫们,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的!”

“我们全村的人,都可以作证!首辅大人,是我们的大恩人!”

紧接着,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地,站了出来。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着那个地痞。

“没错!我家的牛犊子,前几天闹肚子,就是医学院的小先生给治好的!”

“我婆婆那条多年的老寒腿,就是让那位老神医,给扎好的!现在下地走路,利索得很!”

“滚出去!不许你在这里,污蔑我们的恩人!”

那个地痞,完全没有想到,会激起如此大的民愤。

他被数百名,眼神愤怒的村民,围在了中间,吓得是屁滚尿流,当场就跪在了地上。

最终,承认了自己,是收了回春堂孙掌柜的银子,才故意前来,捣乱的。

这个小插曲,不仅没有破坏义诊的活动。

反而,像一场,发生在所有人眼皮底下的,“现场直播”式的辟谣。

让公立医馆的信誉,在百姓们的心中,变得比金子还要,坚不可摧。

“南阳百村义诊”活动,轰轰烈烈地,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覆盖了,南阳境内,九成以上的人口。

它不仅,治愈了无数百姓的疾病痛苦。

更像一场,和煦的春风,将科学与卫生的种子,撒遍了南阳的,每一个角落。

活动结束之后。

一个,完全自发的现象,出现了。

从下河村开始,南阳的许多村庄,竟然都在村口最显眼的位置,自发地,为谢远,和整个公立医-馆,建起了“生祠”。

牌位之上,没有复杂的官衔。

只刻着,最朴素的几个字——

“恩公谢大人之位”。

他们用这种,最淳朴,也最庄重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位,为他们带来了健康和希望的年轻首辅的,最高敬意。

万家生祠,民心所向。

回春堂的孙掌柜,在亲眼看到,那一个个,写着“谢公”名号的牌位,在南阳遍地开花时。

他终于,面如死灰。

他知道。

自己,已经不是在与一个官员斗,一个对手斗。

而是在与,整个南阳的民心,为敌。

他……彻底地,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