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方来使,京华棋局(1 / 1)

加入書籤

谢远刚在御赐的府邸安顿下来,甚至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茶,第一位使者,便已登门。

来者,是三皇子如今最信任的心腹,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王大人。

他没有丝毫寒暄,开门见山,带来了三皇子最直接的许诺。

“谢修撰,殿下对您的才华与功绩,钦佩不已。”

王舍人微笑道:“殿下说了,您这样经天纬地的人才,不该屈居于翰林院。只要您点个头,全力支持殿下。待到大局抵定之日,这中书省的大门,将为您敞开。”

“届时,您将是我大离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辅之一。权倾朝野,指日可待!”

这是赤裸裸的,对权力的许诺。

送走王舍人,谢远还没来得及思索,管家又通报,有人求见。

这一次,来访者,是当朝太子的老师,那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太傅。

老太傅是深夜秘密来访,神情悲怆。

“谢大人,老夫今日,是为太子,也是为我大离的国本而来。”

他从袖中,拿出了一封太子的亲笔信。

信中言辞恳切,痛陈自己如何被三皇子设计陷害,蒙受不白之冤。

信的最后,太子写道:

“先生之笔,有千军万马之力。《风华报》,更有动摇国本之能。孤恳请先生,能为孤发声,揭露奸人嘴脸,还孤一个清白。”

“若有朝一日,孤能重登大宝。先生之位,非帝师不能居也!”

帝师之位!

这是名望的巅峰!

一个许以重权,一个许以盛名。

两位皇子,都拿出了自己最大的筹码。

然而,事情还未结束。

次日,都察院的几位以“骨鲠”著称的清流御史,联袂拜访。

他们不似前两方那般直接,而是先对谢远在边境立下的功绩,大加赞赏。

随后,为首的张御史,拿出了一沓厚厚的卷宗。

“谢大人,我等今日前来,不为站队,不为拉拢。”

张御史神情严肃,眼中带着一股凛然正气。

“首辅虽倒,但其培育的贪官污吏,仍如毒瘤般,盘踞在朝堂之上,鱼肉百姓!我等身为御史,职责所在,必当将其一一清除!”

“这里,便是我们搜集到的,首辅余党之一,户部侍郎王振贪墨赈灾款的全部罪证!”

“我等势单力薄,人微言轻。但谢大人的《风华报》,却是天下百姓的眼睛!我们希望,能与大人合作,利用报纸这把利刃,将这些国之蛀虫的罪行,公之于众!”

“我等,愿与先生一道,清君侧,靖朝纲!”

三方势力,代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投向三皇子,可得滔天权势。

帮助太子,可得帝师之名。

携手清流,可得万民敬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每一种选择,都充满了致命的诱惑。

每一种选择,也都暗藏着无尽的杀机。

谢远,陷入了他穿越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他独自一人,在书房中,枯坐了一夜。

最终,他入宫求见了平乐公主。

他需要知道,这棋局之上,最关键的一枚棋子——皇帝,如今到底是什么状况。

“父皇……病得很重。”

平乐公主的眼中,满是化不开的忧愁。

“太医说,父皇是心力交瘁,积劳成疾,龙体……怕是撑不了太久了。”

她拉着谢远的手,劝道:“谢远,我知道你如今是众矢之的。听我一句劝,现在,谁都不要选。这浑水,太深了,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你先明哲保身,静观其变,好吗?”

谢远沉默地点了点头,离开了皇宫。

回到府中,一封来自南阳的家书,摆在了他的案头。

他拆开信,是父亲的笔迹。

信中,父母激动地描述着家乡因为他而产生的巨大变化。

“……儿啊,你寄回来的那本《天工开物》的图纸,县令大人看后,如获至宝,立刻推广开来。咱家那几亩薄田,因着改良了曲辕犁,今年的收成,竟比往年翻了一番不止!乡亲们都说,是托了你的福啊!”

“……还有一事,你上次托人捎回的银钱,爹娘做主,给你柳家表叔送去了一些。他家今年遭了灾,日子过得艰难。你表叔收到后,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直说你没忘本,是个好孩子。你娘说,这比什么都让她心里舒坦。”

“儿啊,你在京城做大事,爹娘不懂。我们只知道,你做的事,能让乡亲们吃饱饭,能让亲戚们挺过难关。这就够了。你在外面,莫要怕事,也莫要惹事,家里一切都好,勿念。”

读着这些质朴的文字,看着那些熟悉的家长里短——新犁带来的丰收,接济亲戚带来的慰藉——谢远紧锁多日的眉头,豁然开朗。

他笑了。

他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了。

他的根基,从来不在朝堂之上,不在皇子们的许诺之中。

他的根基,在风华书局,在《天工开物》,在那些和他家人一样,读着他的报纸,期盼着能过上好日子的,天下万千的百姓身上!

当晚,他亲自回拜了三皇子和太子府,以同样的理由,巧妙地回绝了双方的拉拢。

而后,他请来了都察院的张御史。

他将那份罪证,还给了对方,郑重地说道:

“张大人,扳倒贪官,我谢远,义不容辞。”

“但,不是为了太子,也不是为了三皇子。”

他看着张御史,一字一顿。

“是为了,天下人。”

三日后。

最新一期的《大离风华报》,如期发行。

整个京城,都在观望,都在猜测,这位新贵,究竟会选择站在哪一边。

然而,当他们打开报纸时,却都愣住了。

报纸上,没有为太子发声的檄文,也没有吹捧三皇子的颂歌。

什么都没有。

只有头版头条之上,用最大、最醒目的版面,以最详实、最无可辩驳的证据,一笔一笔,一条一条,将户部侍郎王振,在去年黄河水灾中,是如何贪污赈灾款,导致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的全部罪证,公之于众!

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王侍郎,不仅是前首辅的余党,更是三皇子前几日刚刚提拔起来,用以掌控帝国钱袋子的绝对亲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

谢远,用他的行动,向整个京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我的刀,不为皇权站队。

只为公理发声!

三皇子府内。

晋王看着手中的报纸,那张一向温文尔雅的脸,第一次,变得铁青。

“谢……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