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推广(1 / 1)

加入書籤

看完大棚,一行人又转向养猪场。

一进养猪场,看到那架设在猪圈上空的“半自动化”装置,众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

张春城和张华安早就带着几个社员等着了,在王建安的示意下,两人现场配合,熟练地演示了一遍全套操作。

看着饲料桶顺着横梁平稳滑过,饲料在王建安的操作下滑入食槽桶。

刘副镇长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啧啧称奇:“这是你们自己琢磨出来的?”

“嗯,主要是建安画的图,想的法子,我们大家伙儿一起动手,摸索着弄出来的。”张泽安连忙介绍,脸上带着自豪,“现在喂一次这几百头猪,比以前快了好几倍,人也松活(轻松)多了。”

杨教授也扶了扶眼镜,虽然畜牧机械不是他的专业主攻方向,但基本的原理和效能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这套装置,虽然用料简单,甚至有些土气,但构思巧妙,实用性极强,完美地解决了中小规模养殖场中最耗费人力的喂食环节效率问题。

他忍不住再次感叹:“真是实践出真知,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这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就地取材,成本极低,解决了大规模养殖中喂食效率这个大问题啊!

简单,有效,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建安同志,你这个发明,意义重大。”

刘副镇长用力拍着王建安的肩膀:“建安啊建安,你真是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大惊喜!

不光大棚种得好,连养猪也能搞出这么实用的新花样!

太好了!我们镇太需要你这样既有想法、又能实干、还能出成果的带头人了!”

参观完毕,众人回到王建安家的院坝休息。

张玉清和尹祥平早就烧好了开水,给大家泡上了茶水,虽然茶叶粗犷,但香气扑鼻。

众人就坐在院坝里摆开的几条长凳上,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喝着热茶说话。

刘副镇长先开口,语气比刚才更加正式和郑重:“建安同志,泽安同志。

今天看了你们李家沟的大棚和养猪场,搞得确实好,真是名不虚传,甚至比传闻的还要好!

当初我力主给你们申请菜篮子工程试验基地和专项贷款的时候,镇上还有些不同的声音。

这下好了,事实胜于雄辩,看他们还有啥子话说。

杨教授是真正的专家,他的评价最有分量!”

杨教授很自然地接过话头:“建安同志,你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远远超出了我来之前的预料。

你这里的基础条件,比很多示范基地都要扎实。

所以,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王建安坐直了身体:“杨教授您太客气了,请讲。”

“我们农科院呢,最近有几个重点攻关的新品种,比如早熟抗病丰产的黄瓜新品种,

耐贮运,风味浓郁的番茄新品种等,都进入了区域试验的关键阶段,正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实验基地。

我看了一圈,觉得你这里就非常合适。

我想把其中几个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点就放在你这里。

由你负责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种植管理,我们会定期派研究生或者技术员过来观察记录生长数据、产量数据、品质数据等等。

当然,所有的试验用种子,部分专用的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农药都由我们院里免费提供,所有产出的果实都归你们自行销售,我们只收取完整的试验数据。

你看怎么样?愿不愿意帮我们这个忙,也为我们省的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做一份贡献?”

王建安还没说话,旁边的刘副镇长先激动起来:“哎呀!杨教授,这是大好事啊!建安,这还有啥犹豫的?”

这确实是件大好事,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相当于免费拿到了最新,最优良的品种资源和技术支持。

种出来的东西肯定稀罕,市场竞争力极强,绝对能卖高价。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借此和省农科院这条“大船”牢牢搭上线,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后无论是获取信息,技术咨询还是后续的品种引进,都占据了绝对的先机。

王建安点了点头:“感谢杨教授和农科院领导们的信任,

这是对我们李家沟合作社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肯定答应!

您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来操作,把这些试验品种种好,把每一项数据都记得清清楚楚。”

“好!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是个有眼光、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同志!”

杨教授高兴地伸出手,再次和王建安紧紧握在一起,“回头我回去就立刻安排,尽快把第一批试验种子和相关资料、物资派人送过来。

到时候我会让我的研究生小刘、小王他们先过来一趟,帮你熟悉方案,把播种育苗的关键环节打通,确保试验一开始就走在正轨上。”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个重要的承诺,这让旁边的刘副镇长眼睛更亮了:“建安同志,只要你这边的试验数据准确可靠,证明了我们这些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我在这里可以向你保证,将来这些品种一旦通过审定,开始大规模推广时,你们李家沟合作社将作为我们的重点合作单位和良种繁育基地,获得最优先的种源供应。

也就是说,你们将来很可能不仅是种菜卖菜,还能卖这些优良品种的种苗。”

这话一出,王建安瞬间激动了,卖菜和卖种,那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收益水平。

不过他也清楚这得镇政府牵头,私人可搞不了这种子公司。

解决了试验点这事,刘副镇长的脸色更加红润了,心情显然极好。

他清了清嗓子,对王建安和张泽安说道:“泽安,建安,今天我来,除了陪同杨教授考察,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就是实地调研一下,看看怎么能把你们李家沟这套成功的发展模式,在我们全镇范围内推广开来。

镇党委政府经过初步研究,有一个基本的想法。

就是希望你们李家沟合作社,希望建安你这位带头人,能够真正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示范效应。

不仅自己致富,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大棚种植和科学养殖在我们镇的适宜区域做大做强。

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乡亲因此受益,共同走上富裕路。

这也是我们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期望。”

张泽安没立刻吭声,只是看着王建安,显然是以他为主心骨。

王建安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刘镇长,您和镇上的领导们如此看得起我们李家沟,这是我们的荣幸。

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这个想法我打心眼里支持和拥护,我也非常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副镇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住点头。

但王建安话锋一转:“不过,刘镇长,这个推广的事,光靠我一个人,或者光靠我们李家沟合作社这几个人,恐怕效果有限。

技术上的事,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

只要其他村、其他队的乡亲们真心愿意学,肯下功夫,随时可以到我大棚里,猪场里来看,来问。

我保证有啥子说啥子,绝不留一手。

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我知道,也一定尽力帮忙想办法。

但是您也看到了,我这一大摊子事,每天从早忙到晚,又是大棚,又是养猪场。

现在又接了杨教授的科研任务,还要操心新房建设和家里老小。

实在是分身乏术,抽不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挨村挨户跑去教。

这个组织动员的事情,可能还得靠镇上和乡上的领导们多操心。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一些具体的引导和扶持政策。”

张泽安也赶紧搭腔,帮着解释:“是的,刘镇长,建安说得在理。

这全镇推广是大事,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太大了,确实需要上级来牵头搭台。”

刘副镇长听完,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着,沉吟了一下。

他明白王建安的意思了:愿意出技术和经验。

但希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和政策支持工作,

而不是把推广的担子全部压到他们这些刚刚起步的农民带头人身上。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也体现了王建安的清醒和务实。

他点点头,脸上反而露出了更赞赏的神色:“建安同志,你说得对,考虑得很周全,很有道理。

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政府肯定是必须发挥作用的,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先行者。

你能敞开大门让大家来学,愿意无私分享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已经非常难得了,体现了很高的觉悟和格局!非常好!”

他转向霍支书和张泽安:“老霍,泽安,你们也听到了。

接下来,镇上会认真研究建安同志的意见。

我的初步想法是首先由镇上牵头,组织一到两期集中的技术培训班。

就请建安同志做主讲老师,把各村有意向的骨干集中到李家沟来现场教学。

其次对于确实有困难但又想干的村或者农户,镇上可以出面协调信用社,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提供更方便的小额贷款支持。

第三,像建安刚才提到的,一些通用的,需求量大的材料。

比如薄膜、铁丝,镇上可以试着联系县里的生产资料公司或者厂家。

看看能不能争取个团购价,降低大家的起步成本。”

这时,刘副镇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对王建安说道:“对了,建安,你刚才提到种子是个大问题,特别是优良品种。

这个你放心,镇上也会想办法。

一方面,我们会积极和县农业局向省里争取,看能不能调拨或者优惠价提供一些适合我们这里大棚种植的优良蔬菜种子。

另一方面,你这里不是马上要成为农科院的试验点了吗?这就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等你试种成功,积累了经验,将来就可以逐步扩大这些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

到时候镇上可以支持你们李家沟合作社,不仅自己种菜,还可以培育优质种苗,提供给其他愿意跟着干的乡亲们。

这样既能保证品种纯正和质量,又能让你们多一条收入渠道,你看怎么样?”

王建安没想到刘副镇长思路转得这么快。

而且提出的设想竟然和他内心的某些长远规划不谋而合。

甚至提供了官方的支持和可能性,他立刻表示:“刘镇长,您这个想法太好了。

如果能这样,那真是解决了推广中最关键的种子源头问题,

我们肯定积极配合。”

事情基本谈妥,方向明确,各方责任也大致清晰,气氛更加融洽热烈。

又聊了一会儿今后的具体设想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看看时间不早,刘副镇长和杨教授便起身告辞,他们还要赶回乡上开会。

送走两辆吉普车,直到车影消失在村路尽头,院坝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张泽安长出了一口气,掏出叶子烟点上,美美地吸了一口,对王建安说道:

“建安,你刚才应对得真好,有分寸,有章法。

既给了领导面子,爽快地答应了带动乡亲的事,也没头脑发热,把啥子责任都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

该我们出的力,我们绝不推辞,

该上级支持的事,也说得清清楚楚。

这样好,这样才能长久。”

王建安点了点头:“泽安舅舅,技术可以教,经验可以传,但路终究还得他们自己走。

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指个方向,摆个成功的样板在这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能不能成,最终还得看他们自己肯不肯彻底转变观念,能不能吃得下那份苦,有没有那份坚持和细心。

农业这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侥幸。”

“是这么个道理。”张泽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吐出一口烟圈,“走吧,去看看猪崽,早上听春城说有两头有点拉稀,得赶紧弄点药喂一下,别耽误了。”

“要得。”王建安应道,转身又脚步匆匆地钻进了猪场那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