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分家(1 / 1)
“爸,妈,我要分家。”
空气骤然凝固,王建安的一句话让全家人陷入了沉默。
张玉清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儿子,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瞬间蒙上了一层水汽。
虽然她心里清楚,儿子结了婚,分出去单过是迟早的事,但真听到这个要求时,还是一阵落寞。
分家,分的不仅仅是几间屋子、几亩地,还有情。
尹祥平也完全懵了,她事先毫不知情,下意识地伸手,她紧紧攥住了丈夫的衣角,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建安儿,好端端的,为啥子突然要分家?”
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建安身上,王建安清了清嗓子:“爸,妈,我要分出去不是对你们有什么意见。
分出去,我才能名正言顺地去找生产队申请新的宅基地,才能按政策分到属于我名下的承包地。
我们现在的猪圈只养得了10头猪,再多风险就高了。我需要土地修建新的猪圈。”
顿了顿,王建安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还有一个就是,我下半年打算找信用社贷款,这能降低风险。以后如果出现意外,也不会连累到你们。”
张玉清急忙道:“说啥子连累,都是一家人。”
王建安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妈,这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我破产了,你们也不会受影响,到时候我还得靠你们养活呢。”
张玉清还想说点什么,王太平打断了她的话。
“建安儿说的不错,是该分出去了,现在还有集体土地分出来,二天集体土地分完了,想分都分不到。”
见王太平同意了分户,刚才紧张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宅基地你打算批到哪儿哇?心里有谱没?”将一块油渣夹进嘴里,王建平含糊地问道。
关于宅基地和未来养猪场的选址,王建安早已想好,就选在上一世他分家后起新房、建猪棚、搭大棚的地方。
那块地,向阳、背风、靠近小河,而且地势相对开阔,有扩建的余地。只需要和两外两家人换地就行了。
“就在往河边走,庭华姑父他们旁边。”
“爸,”王建安转向父亲,“等会儿我就写个分家协议,把田土、房屋、家具这些分项列清楚。
明天一早,我们就去找公社开证明,然后直接去镇上把户口分了哇。”
“要的,刚好这段时间不忙,办起来应该很快的。”
王建安又对母亲和妻子说道:“对了,妈,祥平,明天要辛苦你们一下,去把牛皮菜砍回来洗干净晒起来,我都和他们打好招呼了……”
“那么多牛皮菜砍回来隔几天不就坏了吗?”尹祥平疑惑的问道。
王建安笑了笑道:“我从书上学到的新方法,把牛皮菜和酒糟一起发酵,做成青贮饲料。可以保存几个月。”
“青贮?”尹祥平和张玉清面面相觑,对这个词完全陌生。
“就是把新鲜的草料啊、菜叶啊,切碎了,跟酒糟一层一层压实了,装进大缸里,密封起来,让它发酵。
这样发酵出来的饲料,不但不会坏,还能保存好几个月。营养也不会流失多少。”
第二天王建安和父亲一大早就来到生产队长张泽安家,敲了敲院门:“泽安舅舅,吃早饭没有哇。”
在农村,很少有人这么一大早就登门。
张泽安披着件外衣,带着疑惑打开院门,看到是王太平父子,连忙将二人让进院子。
“太平和建安啊,刚吃完早饭,有啥急事哇?”
王建安笑着递上一支烟:“泽安舅舅,是这么回事,我去年不是结婚了的嘛,想着按规矩,也该把户口分出来了。今天特意来跟您说一声。”
张泽安接过烟点上,吸了一口,点点头:“是该分了。正好,今天上午村委会要开会,讨论春耕和副业的事。
等会儿你们爷俩跟我一块过去,趁着支书和文书都在,今天就把分户申请和宅基地的事一并给你办了,省得来回跑。”
三人一同往村委会走去。清晨的乡间小路还带着露水。
走了一段,张泽安像是想起了什么,侧头问王建安:“建安儿,昨天你说要搞那个良种猪养殖。
前两年村上也发过文件,号召大家养,可应声的不多,搞成功的更少。
主要就是饲料问题,你是真的要买饲料来喂蛮?”
王建安笑了笑:“泽安舅舅,那成品饲料我可买不起!太贵了,一斤快赶上白米价了。”
“那你是?”张泽安更疑惑了。
王建安笑道:“我自己配饲料……”
随后王建安将用酒糟发酵搭配玉米做饲料的事向张泽安说了一遍。
听到王建安说用酒糟发酵配置饲料,张泽安眼睛一亮。
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小学文凭,要给他们讲明白哪些原料几比几的配比,非常困难。
只能通过让他们自己亲手操作那个过程,他们才学会配置这个饲料。
但是偏偏没有熟手能来教,镇上畜牧站的人都优先在镇附近的村子教导。
张泽安赶紧说道:“建安儿,你配这个饲料方法,二天可不可以教大家?”
张泽安作为生产队长,心心念念的就是怎么让村里人富起来,把年轻人留住。
王建安看着张泽安眼中的期盼,也知道上一世他想过许多办法,奈何成效都不大。
最后年轻人还是都外出打工了,整个村的土地也都外包给别人种植橘子了。
“那是当然,我学透了之后肯定教大家。”王建安点点头道。
这本来就是王建安想要报答村里人的,小时候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别人家吃的午饭,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张泽安脸上笑开了花,拍着王建安的肩膀连说“好!好!好!”
走了几步,王建安心中一动,觉得时机正好。
他放缓了脚步,对张泽安说:“泽安舅舅,其实光靠一家一户散养,规模上不去,抗风险能力也差。
要想真正把养猪做成队上致富的产业,以后的路子,还得是合作社。”
“合作社?”
“对,合作社。”王建安组织着语言,尽量说得通俗易懂。
随着王建安的讲述,张泽安越听眼睛瞪得越大,嘴巴微张,香烟都快烧到手了才猛地甩掉。
他被王建安描绘的这幅清晰可行、前景广阔的蓝图彻底震惊了,这哪里是一个普通农民能想到的?
“建安儿!”张泽安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一把抓住王建安的双臂。
“等会儿到了公社,你把这些想法给霍支书好好讲讲。我们一直在商讨怎么把农村经济搞起来,你这想法太棒了!”
王建安挠了挠头:“泽安舅舅,您别激动。其实这也不是啥子我独创的新思路。其他地方已经有成熟的案例,我只是在向他们学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