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合作社(1 / 1)

加入書籤

张泽安领着王太平父子,几乎是半跑着闯进公社的院子。

简陋的大队公社只有两间屋,一间锁着门的资料室。另一间就是此刻人声嗡嗡的会议室,平时开会,放广播都在这个房间。

“老霍!老霍!”张泽安人未到声先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村支书霍德胜正坐在一张掉漆严重的旧办公桌后,皱着眉头听一个队长抱怨春耕化肥指标的事。

霍支书抬起头,五十多岁的脸上刻着风霜和常年操劳的疲惫:“泽安?慌慌张张的,发生什么事了?”

张泽安激动地跑到霍支书身边:“老霍啊,我发现宝贝啦!”

随后他快速的将王建安在路上关于合作社那一套想法复述了一遍。

霍支书原本微蹙的眉头,随着张泽安的讲述,慢慢舒展开,脸上的疲惫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他只是粗略听了一遍,就大概理解了王建安的想法,这似乎能解决他和公社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

单打独斗没规模,想搞集体副业又怕变回人民公社。

如今王建安的这个合作社构想,或许就是解开这个死结的钥匙。

“人呢?人在哪?”霍支书急切的问道。

“怕打扰开会,在院门口等着呢。”张泽安连忙道。

“快!快请进来!”霍支书大手一挥,不容置疑地吩咐。

会议室里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小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投向门口。

王太平在前,王建安略落后半步,父子俩踏进了这间充满审视目光的屋子。

王建安抬眼一扫,看着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突然愣了。

上一世他和这些村干部打交道很少,很多人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隔了三十多年的岁月,此刻根本无法将名字和眼前这些人一一对应。

就在王建安不知该如何开场的时候,王太平对着众人打起来了招呼。

王建安立刻反应过来,赶紧跟着父亲,一一跟众人打招呼。

“来来来,建安,太平,坐这边。”霍支书亲自招呼,指着办公桌旁特意让出的两张条凳。

张泽安也手脚麻利地从墙角拎过暖水瓶和两个掉了瓷的白瓷缸,给父子俩倒了热水。

霍支书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建安,刚才泽安队长跟我简单提了一下你那个合作社的想法,能不能再详细给我们讲一下?”

王建安端起搪瓷缸,借着喝水的动作整理了一下思路。

他知道,这是将蓝图付诸实践的关键一步,必须讲清楚,讲透彻。

“合作社,简单说,就是把咱们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抱团取暖。

拿养猪举例,要想靠养猪发家致富,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土地,每户的猪圈就够养几头猪,个人想批地建养猪场,很难。

第二,投入,养殖规模大起来之后,猪仔从哪儿来,本地的饲料肯定不够,需要从外采购。另外猪多起来必须注意防疫,猪瘟一死一大片。

第三,销路,猪养大之后卖给谁?本地肯定消化不了那么多猪,卖出去遇到行情不好,或者故意压价的怎么办?”

等众人思考了一会儿,王建安继续说道:“合作社就是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首先大队对外成立一个高龙村集体副业基地,也就是合作社。这样就可以以集体的名义申请土地,集体再把土地分包给需要的个体,个体向集体缴纳租金。

然后合作社代表全体社员统一购入猪仔,饲料,统一防疫,这样价格肯定比单人购买更便宜,而且还能赊账。

最后,合作社和肉联厂,食品公司去谈,跟他们签订长期稳定的供销合同。合同里写明收购数量、质量标准,还有最重要的保底价格”

“保底价?”下面有人忍不住出声问。

“比如,合同规定,不管市场肉价怎么跌,他们收购咱们的猪,都不能低于一块钱一斤,这样就算遇到行情不好的年头,咱们也不会亏本,顶多少赚点,当然这得等咱们口碑打出去才有资本去谈。”

“你刚才说的又是集体又是合作社,咋感觉就是以前的公社喃?”

“那肯定不一样,合作社不是大锅饭。集体的东西是公家的,需要对所有村民的负责,而合作社只需要对社员负责,也由社员管理。

再说简单点,集体和合作社就是买卖关系,合作社养的猪卖给集体,集体再卖给肉联厂,集体购买猪仔饲料,再卖给合作社。

所以入社也是有条件的,每户入社的人得交一定的入社金。

这笔钱一部分用以支付给集体,毕竟合作社算是挂靠在集体上,不能白用集体的资源。”

“交钱恐怕有点悬。”王德胜了解这些人的秉性,赚钱可以,掏钱难。

王建安笑了笑:“没关系,还有另外一个模式,就是以集体的名义建养猪场,雇佣村民养猪,盈利后再向全村人分红。

但是这有个问题就是集体没那么多本钱,需要贷款。

我的建议是两种模式并行,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就入社,社员赚到的钱全归自己。

不愿意入社的可以为集体打工,集体发工资,年终集体赚到的钱再分红。”

听完王建安的话,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众人都在认真思考着王建安的话。

王建安继续抛出他的炸弹:“除了养猪场,还有大棚蔬菜,这也是非常赚钱的项目。

我们这儿为啥搞不起来?技术是一方面,但最要命的,是冬天温度太低,光照时间太短。

就算拉了电灯补光,冬天三天两头断电,也是白搭。

但是有了规模化养殖之后,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见众人疑惑的看着自己,王建安清了清嗓子:“我们可以建沼气池,沼气驱动沼气灯,就能给大棚增温和补光。

这就不怕冬天断电了,同时还能解决猪粪问题。这就是我准备打造的养猪-沼气-大棚的三位一体模式。”

此时众人的眉头比王建安来之前皱的更厉害,今天王建安给他们带来冲击太大,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沉默了几分钟后,王建安一口将杯中的水喝尽:“合作社的事,暂时我也只想了这么多。可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也还没那么急,可以等到年底,看看我做的成效。再讨论合作社搞不搞,怎么搞的问题。”

霍支书诧异的看着王建安:“你已经开始做了?”

“对头,我今天来就是准备分户分田,还有申请宅基地的。”王建安边说边把写好的分家协议摸出来递给霍支书。

霍支书接过协议:“这个好办,今天人都在这儿,我们对下信息,盖好章你们就可以去派出所办理分户了。

宅基地你想批到哪儿?我们尽量帮你,你可是我们合作社能不能成立的关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