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制作饲料(1 / 1)
父子俩走出信用社的大门,才十点多,距离下午两点回乡的那趟客车发车,还有四个钟头。
“爸,时间还早。要不我们找个面馆,吃碗面,休息一下,下午坐车回去?”王建安提议道。
王太平一听面馆二字,眉头立刻拧成了“川”,连连摆手。
“吃啥子面哦,一碗面要好几角钱,走路回去。”
要不是怕下午信用社找不到人办事,他今天压根就没想坐车来。几十里地对他这个老把式来说,不算啥。
王建安看着父亲那不容置疑的神情,知道再劝也是徒劳。
他无奈地笑了笑:“好嘛好嘛,听您的,走路就走路。”
很快两人离开公路,走入一条小路。
父子俩不再犹豫,离开喧嚣的镇街,很快拐进了一条羊肠小道。
这条路紧挨着蜿蜒流淌的大河,是条抄近道的捷径。
王建安对这条路有模糊的印象,上一世去镇上办事时走过几次。
冬日的太阳虽不算毒辣,但长时间曝晒下,也让人口干舌燥。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着,偶尔聊聊养猪和种菜的前景。
经过近4小时的跋涉,两人终于到了家。
王建安只觉得嗓子眼干得冒烟,从清晨出门到现在,他们滴水未进。
一进家门,王建安便冲进厨房,从水缸中舀出一大碗水,大口大口的喝起来。
从清晨出门到现在,他们滴水未进。
王太平看起来则比王建安好多了,气定神闲的舀了小半碗,慢慢的喝着。
坐在堂屋的条凳上歇了几分钟,王建安才感觉缓过点劲来。
“爸,您去床上歪一会儿,眯个午觉?我看看中午还有没有剩菜剩饭,热点来垫垫肚子。”
“算了,不困,也不饿。建平他们还在屋后打窖坑,我去搭把手。”王太平摇了摇头,起身就往后院走去。
王建安也赶紧跟了出去。
“妈,大哥,大嫂,祥平。”王建安扬声打招呼。
大哥王建平和祥平正在坑里敲击着岩石。
大嫂冯彬蓉和母亲张玉清则弯着腰,正合力将敲下来的大小石块,用竹筐一趟趟抬到洞口外堆放。
听到声音,张玉清直起腰,看到他们,一脸惊讶:“咦?你们咋个这么早就回来了?汽车不是要三点多才到乡上蛮?”
“妈,我们没坐车,”王建安无奈地笑了笑,“走路回来的。走了快四个钟头。有没有剩菜剩饭哦,我和爸都还没有吃饭。”
“哎呀,你们咋个饭都不吃哦,等着,我去给你们煮面。”说着张玉清向厨房跑去。
尹祥平也被王太平替换下来,她走到王建安身边:“建安儿,事情办得咋样了?还顺利不?”
“户口的事办妥了,没得问题。过几天就能去领新本本了。”王建安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笑容。
“走,祥平儿,趁这会儿有空,帮我把牛皮菜和酒糟收了弄饲料去。我看晒得差不多了。”
正在厨房里烧水张玉清,瞥见小两口背着大背篓往外走,连忙探出头喊道:“建安,祥平,你们又到哪儿去?一会儿面就煮好了。”
“妈,我们去收晒好的牛皮菜,马上就回来。”王建安边快步走着边大声回应。
两人来回几趟,半干的牛皮菜都被背了回来,堆满了街沿。
“祥平儿,你把牛皮菜切一下,切细点,这就么细。”说着王建安用铡刀切了一颗。
安排完妻子,王建安这才转身冲进厨房。
从厨房端出猪油白菜面大口的吃起来。中午没吃饭,他早就饿的肚子咕咕叫了。
填饱了肚子,王建安开始制作青贮饲料。
他先在地上铺开一大张厚实的塑料布,然后将干燥的酒糟均匀地倾倒其上。
接着又按6:4的比例加入碎牛皮菜,手插入混合料中,开始用力地搅拌。
搅拌均匀后将混合原料装入酒缸。铺了大约20厘米厚,又铺上一层2厘米厚的米糠,再撒上一碗老坛泡菜水。
最后用力的把原料压实,直到压不动了为止。、
几轮下来,尹祥平那边切菜的速度渐渐跟不上王建安填充的速度了。
“你歇一下,我来切。”王建安把妻子从铡刀边拉开,自己接过了切菜的活。
就这样忙活到一个多小时,酒缸被装满了。酒糟刚好用完,牛皮菜还有剩余。
王建安找出家里育苗用过的塑料薄膜,仔细地覆盖在缸口,在缸壁外侧缠绕了好几圈。
接着盖上缸盖用半干的泥巴沿着缸口密封了一圈。
看着眼前这个被“全副武装”起来的大酒缸,王建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泥点。
青贮饲料的制作,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交给时间,让它慢慢发酵。
几天后王建安来到乡上的畜牧站:“霍兽医,你这儿有没有疫苗哦?”
据王建安了解,整个生产队是之前是没有给猪仔打疫苗的先例的,都是等猪得病了再找兽医。
当然那个时候都养的本地猪,得病的很少。
霍兽医本名叫霍守义,是本地人,家里世代都是兽医。
后来在乡上设立了畜牧站,他便成了畜牧站唯一得工作人员。
“有疫苗,有疫苗。”霍守义好奇的看了看这个畜牧站成立以来第一个给猪打疫苗的人。
“猪好大了?有好多头猪要打疫苗?”
“10头30多天的猪仔。都有些啥子疫苗哦?一只猪好多钱?”
霍守义转身,在靠墙一个落满灰尘的玻璃柜里摸索了半天,翻出两个同样蒙尘的硬纸盒子。
他吹了吹盒子上的灰,又用袖子擦了擦,才递给王建安看:“喏,主要就这两种。这种是猪瘟疫苗,一针管一年,两毛钱一头。这种是三联苗,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效果更全乎点,贵些,八毛钱一头。”
“你这……怕是过期了哦?”王建安疑惑的看着霍守义手中的疫苗。
“哎哟,看你说的。”霍守义像是受了莫大冤枉,连忙指着盒子侧面的小字辩解,“这是去年县里统一发下来的新批次,过期的早回收处理了。你看嘛,生产日期、有效期都印着呢。”
王建安凑近了,借着窗口的光线,仔细辨认着盒子上的小字。
生产日期确实是去年的,有效期也还有大半年。
他这才放下心来,点点头:“要得,那就信你。就打三联苗。”
打完疫苗后又养了两个星期,猪仔也长大了一整圈,估摸着有30多接近40公斤了。
王建安安排把猪仔分圈饲养,大哥家两个大的猪圈每个养3头,自家两个小猪圈每圈养2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