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母猪的产后护理(1 / 1)

加入書籤

王建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正看到母亲端着一大盆麸皮稀粥放到花腰杆母猪的嘴边。

母猪的鼻子无力地翕动了几下,勉强抬起头,有气无力地伸出舌头,缓慢地舔食着盆里稀粥。

隔壁圈里,另一头刚生产完的母猪状态稍好一些,胃口也大得多,舔食的速度快了不少。

这时,王太平和冯彬蓉也提着猪食桶过来了。

为了照顾这两头刚生产的母猪和两窝猪崽,王建安兄弟俩今天几乎一整天都耗在猪圈这边。

搭建新大棚的活儿和集体养猪场的日常喂食,只能全权交给了王太平和冯彬蓉去照应。

一直忙到现在这个点,王太平才有空过来喂王建安自家猪圈里的那十几头肥猪。

王建平正拿着把破扫帚把沾了污秽的草木灰扫出来,又均匀地撒上一层新的,干燥的灰。

“大哥,母猪圈里多撒点,换勤点。”王建安叮嘱,“这刚生完小猪,身子虚,地上潮了凉了都不行。”

“晓得,晓得,你放心。”王建平回应着。

猪仔刚出生这两天,张玉清和尹祥平轮着班给母猪和猪仔煮食。

给母猪准备的是特制的“月子餐”:主要是麸皮,加上磨细的玉米粉,再撒上一点盐巴增加食欲和体力,用温水调成稀粥状,这比平时喂肥猪的饲料精细许多。

给小猪仔准备的是红糖水。刚出生的小猪肠胃弱,能量储备也少,温热的红糖水能给它们补充点急需的能量,也能让肠胃暖和起来,更适应吃奈。

婆媳俩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端着食盆往猪圈跑一趟,喂母猪,给小猪补充红糖水,观察情况。

到了产后第二天下午,花腰杆的情况起了点小波折。

王建安在清理圈舍时发现,它排出的恶露颜色忽然变深了些,量也明显增多,还隐隐带着一股不太好闻的腥味儿。

这说明可能出现了轻微的炎症。

王建安赶紧翻出消炎用的土霉素粉末。

他将药末仔细地拌进花腰杆的麸皮稀粥里,喂它吃下。

到了第二天,花腰杆排出的恶露颜色总算又转回了正常,量也明显减少了,那股令人担忧的异味也淡了许多。

看来是土霉素起了作用,王建安长舒了口气。

猪仔们大部分的时候都在王建安搭建的“保温箱”里:两个竹篾编织的育仔框,上方各吊了两个电灯。

第一次把两窝小猪仔抱到各自母猪身边时,场面一片混乱。

小猪仔们全都凭着本能往奈头多的地方冲。

强壮的小猪仔霸占了最好的位置,叼住奈头就不撒嘴,死命地吮吸。

那些体弱瘦小的,被挤到后面,只能吃到些奈水少的奈头,急得吱哇乱叫,在猪腿缝里乱钻,却怎么也抢不到好位置。

两只母猪被一群小猪仔拱得烦躁不安,哼哼着扭动躯体,一不小心就可能压到腿边的小猪。

王建安只得人工固定奈头。

每次喂奈时王建安和王建平就把那些被挤到后面弱小仔猪,一个个送到母猪前胸最饱满的奈头旁边。

同时还得用手在旁边护着,防止它们被别的强壮猪仔拱开。

常常是固定好这个,那个又丢了位置,兄弟两人每次都忙得满头大汗。

到了第三天早上,尹祥平在清理猪仔筐时,发现了一只明显不对劲的小猪仔。

它比同窝的兄弟姐妹小了一圈,毛色也显得暗淡无光,精神萎靡。

“建安,你快来看这个。”尹祥平指着那只小猪,声音里满是担忧。

这两天帮小猪吃奈的时候王建安就发现这头小猪仔吃奈劲头偏弱。

他想起书上说的,这种弱仔最容易贫血,得补铁。

王建安跑到畜牧站找霍守义告知了情况,今天霍守义有事要出远门,就直接把补铁针给了王建安,并告诉了他使用方法。

回到家王建安招呼妻子帮忙按住小猪。

小家伙似乎预感到什么,四蹄乱蹬,发出尖细的叫声。

王建安手指在小猪脖子后头捻起一点皮,露出一个三角区,然后迅速把针头斜着扎了进去。

缓缓推动针管,深褐色的药液一点点注入皮下。

“这两天多盯着点它。”王建安叮嘱着妻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四五天,母猪排恶露的情况基本停止了,身体在稳步恢复。

张玉清按照儿子的要求开始调整母猪的食谱,在原本的麸皮玉米稀粥里,逐渐加入少量煮得稀烂的黄豆和切碎的嫩青菜叶子。

这两样东西营养丰富,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促进母猪下奈极有好处。

为了进一步催奈,张玉清还特意跑了趟施镇,买回一大包王不留行和通草。

把这两样东西包进一块干净纱布里,丢进锅里和豆子青菜一起熬煮。

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这土方子真有效,两只母猪吃了加了药包的“催奈汤”后,奈水似乎真的更丰沛了些。

小猪崽们吃奈时拱得更起劲了。

到了第七天头上,那二十七只小猪崽已然大变样。

刚出生时粉嫩透亮的皮肤,如今有些地方开始长出细密柔软的白色绒毛。

精力也旺盛了许多,前几天都是吃了就在培育框里躺着。

现在它们会在筐里笨爬来爬去,用鼻子拱着同伴。

那只打了补铁针的弱小猪仔,虽然还是比它的兄弟们瘦小一圈,但精神头好了许多,这让王建安松了口气。

母猪的状态也稳定下来,胃口大开,食槽里的稀粥烂菜叶子,每次都被舔得精光。

王建平每天都用温水浸湿的破布,给它们擦洗后臀和尾巴根,保持清洁。

现在喂奈时,两只母猪似乎也习惯了这群吵闹的小家伙。

大多时候只是温顺地侧躺着,任由它们在肚皮上拱来拱去,偶尔才懒洋洋地甩甩尾巴,驱赶一下那些拱得它不舒服的小家伙。

王家院子里,王太平对正在晾衣服的张玉清说道:“这关算是熬过来一大半了,比伺候人坐月子还累。”

张玉清抖开一件湿衣服,搭在竹竿上:“谁说不是喃,不过这些小猪儿确实长得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